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乱最频繁的一个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英雄时期,而以其为题材编著的《三国演义》更是受到中国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被奉为我国"四大名著"。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1)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的英雄将才层出不穷,像魏国的曹操、典韦,吴国的孙权、孙策兄弟,蜀国的关羽、赵云,以及欲自立为王的一代战神吕布,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将他们放到其他历史时期,甚至能比当时更加耀眼。

但我们今天讨论的并非是这些上阵杀敌的前线大将,而是一直被称为神机妙算,靠自己一人之力直接左右了三国战局的蜀国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2)

我们都知道,即使蜀国有五虎大将的奋勇杀敌,有诸葛亮等人的献计献策,但在刘备死后,整个蜀国的气运基本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实蜀国一直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小、领土面积最小的国家,但蜀国本身没有魏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吴国那样坐拥江南富饶之地,它能在各方势力狼吞虎咽地盯梢下发展成如今这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倘若皇帝刘备没有逝世,后期策略没有失误,最后这三国究竟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呢。

而在刘备死后,蜀国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在全程负责运筹帷幄。但就是这么一个以一己之力抗衡其他两国的天才,却做出了"七星灯续命"之事。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是否真的是诸葛亮所做?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3)

通读全书后,我认为若"七星灯续命"真的是诸葛亮所做之事,那么目的可能有下述几点。

一、为救蜀国,拼尽全力

虽然我们在看《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时候,里面一直叙述的是各国纷争,并没有太多对于当时的封建迷信思想的描写。但是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之事,那个时候整个世界的生产力都非常低下,所谓的科学技术都只是一些很低级的工具而已。而在中国,那个时候我国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归结为是鬼神之事,而且三国最初的起源就是黄巾起义。

通过对历史的判断和当时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推测,三国时期人们还是非常得封建迷信的。那么,处于当时生活背景之下的诸葛亮,即使其思维已经开发到领先于当时绝大多数人了,但是从小就生活在封建迷信的世界里,他肯定也是深信怪力乱神之说的。

当时正处于与魏国大战的焦灼时期,魏国新生一代的实力非常强劲,还有能与诸葛亮比肩的司马懿在献计献策,加上本身就十分强大的实力,蜀国当时非常吃力。而且诸葛亮当时已经感到时日无多了,但他仍然心系蜀汉安危,仍然记得当年先帝驾崩之时把蜀汉复兴的重任交给了他。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4)

为了国家,为了先帝,他只想能够活着,只有活着,才能继续匡扶汉室。为此,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只为能活下去。

二、似为活命,实为计谋

前文已经说了,当时的蜀军正与魏军陷入僵持,而且隐隐有败退的趋势。为了保护蜀军的有生力量,他便生出此计,以期望利用司马懿天生的多疑之心,帮助蜀军撤退。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算的一样,司马懿面对此计,心中顿生警惕,原本打算前进的攻势也迅速转为观望。这正中诸葛亮下怀,为蜀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即使后来司马懿反应过来,也已经为时已晚了。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5)

三、为除后患

持这一种说法的人不多,但也有其合理之处。

那么除的是什么后患呢?诸葛亮大费周章地出此策,肯定不是为了解决一件小事,他想要解决的就是他一直觉得不可靠的大将——魏延。

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七星灯(诸葛亮明明不信鬼神之说)(6)

魏延自从投降于蜀军之后,便一直扮演着军中的重要角色。但诸葛亮一直认为他是天生反骨,因为在投降前他就是杀了自己曾经效命的主公。这在当时可是大忌,完全与当时推崇的君臣之交背道相驰。

而且魏延在刘备死后就一直非常猖狂,从不收敛。于是诸葛亮便计谋出此计,打压魏延的威望,为日后除此祸患埋下伏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