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

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1)

臭肚鱼 / Siganus Canaliculatus

这两天刚开海,市面上的海鲜品种一下子多了好多,晚上友人书盛约一起去吃连江海鲜,便欣然应邀前往,禁海几个月,有一阵子没有畅快地吃各种酒鲜了。

去的是海边一个小饭馆,店内卖的基本都是刚捕获的野生小海鲜(指讨小海的渔获,拖网捕捞与海钓为主,而非远洋捕捞),老板地道的连江人,拿着纸笔过来点菜。点菜是站在海鲜池边现挑现点,眼前是各种各样的鱼虾蟹螺,玻璃缸里养着的是各种活鲜:龙虾、蟹、海蚌和几种活鱼像石斑、鳗鱼等,而碎冰渣上则摆放着带鱼、鲳鱼等出水后便死去的鱼类,这些鱼大多都是野生的。友人眼尖,一眼看到躺在碎冰上的泥鯭鱼,马上就和老板说:”刺排来一份,每人一条”。老板一听停下正在写的笔看了他一眼:“去肚不”?答曰:“不去”。老板听了眼露笑意,心里想着:行家来了。

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2)

泥鯭鱼,也叫褐篮子鱼,俗名臭肚鱼

这里说的“刺排”,其实就是泥鯭鱼,也叫褐篮子鱼,俗名臭肚鱼,它喜欢啃食附生在礁石上的海藻,因此细长的肠子裏,经常塞满尚未消化的海藻,每当渔人捕捞上岸清理鱼肚时,一股臭腥味便扑鼻而来,因此“臭肚”之名不胫而走。许多人喜欢用臭肚鱼煮鱼汤,但清理时得特别小心,因为臭肚鱼的背鳍、腹鳍和臀鳍的硬棘都具有毒腺,虽然不会致人於死,但不慎被刺到时会非常疼痛。

有次暑假期间,到宁德海边的朋友阿日家玩,午后大家一起去钓鱼,不一会就钓到几条臭肚鱼上来。忽然听到阿日嗷嗷嗷地叫起来,原来他在解鱼勾时不小心被尖锐的鱼鳍扎到,他说像被电击一样非常疼痛,迄今记忆犹新。因此抓鱼时要特别小心,最好用脚踏着再解钩,若不慎被刺到,可用热水敷,水以不烫伤皮肤为准越热越好,烫约半小时左右毒性会得以缓解,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热可以破坏毒素,这也是为什么臭肚鱼煮熟后就没有毒了。

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3)

不过它肚子里的那股“臭味”,也有很多人为它痴迷,就像臭豆腐、臭鳜鱼似的,讨厌的人掩鼻避过,喜欢的人趋之若鹜。点菜时点“不去肚”就是不破开肚子清洗,整条鱼直接蒸熟,为的就是尝它肚子里那股特殊的臭味。鱼蒸熟端上来,先吃鱼背上的整块鱼肉,因为若先破肚吃肉,鱼肚里的臭味浓郁,吃完再吃旁边的鱼肉便没什么味道了。鱼背上的肉可以整块剔出来,而且没有细小的冗骨,可以一大口放入口中畅快咀嚼,臭肚鱼肉比较硬实,鲜甜且带着淡淡的、特殊的海藻香。

然后用筷子破开鱼肚,一股腥臭味便弥漫开来,看到鱼肚中一块半透明的物质:这应该就是吃了许多海藻尚未完会消化的肠子了,咬咬牙壮个胆用筷子夹起,整块放入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了,先是苦味,应该是鱼的胆汁,然后是一股非常特殊的发酵海藻的腥臭味充满整个口腔,与臭豆腐、臭鱼虾迥然不同的臭味,过一会,口中开始回甘,臭味转为鲜味与甜味,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嘛。转头看书盛吃得津津有味,而另外几个朋友吃了鱼背上的肉,到吃鱼肚时一个个直呼太臭接受不了,心中暗暗觉得好笑,吃同样一种鱼,每个人的感受竟然反差这么大,世间万物,每人的观感皆是不同唉。

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4)

半透明的鱼肚中是尚未完全消化的藻类,也是臭味来源

我在家中也常买臭肚鱼吃,为何?因为如果能接受它肚子中的味道,那就不用那么麻烦杀鱼破肚搞得一身腥,直接用水冲洗一下便可料理了,料理也简单,臭肚鱼自身的鱼味浓郁且个性,洒点姜丝整条鱼直接蒸熟即可,不用加太多的辅料,这实在是像我这样懒人喜欢的一种鱼。

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5)

不去肚的臭肚鱼加点姜片直接清蒸


臭鳜鱼是怎么成为徽菜代表的(原来以臭闻名的不止酸笋)(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