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辛亥年对比(辛亥百年我看辛亥)

两个辛亥年对比(辛亥百年我看辛亥)(1)

我带着凝重的心情翻开历史的长卷,就让时间的年轮载我们回到那个黎明正在酣睡的世纪。

中国的辞典中原本找不到“革命”二字,是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开天辟地的创造了这个词。从此,这个词便游朔在中国的上空四十余年。在那个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二十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各地爱国志士团结统一在一起,发动了辛亥革命。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清末“新政”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都为这次革命提供了条件。紧接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而各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和组织活动,又确立了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因而,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预示着这场大革命的爆发已势不可挡。

两个辛亥年对比(辛亥百年我看辛亥)(2)

各地为了响应革命,进行了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最为激烈的为保路风潮。最后,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革命推向了高潮。最终,清帝退位,国民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这场激烈的革命,其意义深远而且深刻。它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这场革命,随着清政府被推翻,男子告别了累而麻烦的马尾辫,女子解放了束缚行动的小脚,而民主共和也首次冲洗着不平等的帝王封建制度,对百姓的大脑进行了最初的思想洗礼。这使得广大人民开始意识到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追求国家的建立,不能被无能、剥削百姓的清政府操控。哪里有压迫,就要拿起“武器”去反抗。不能在被欺凌中沉默,而要为可以看见的革命曙光去爆发、去战斗。物极必反。黑暗太久了,不平等弥漫了二千余年,就在这一刻,世界的进步,清政府的不进取使得整个社会落后,风气不正。所以,革命之箭一触即发,曾经沉睡的东方睡狮正在醒来,它在睁眼看着这个中国现状。

但这也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因为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最终,革命胜利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使得整个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整个民族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在看到希望后,却忧伤的面临着新的残酷的军阀压迫。中国的天空刚看见点点星光又被乌云覆盖。这之后,虽然孙中山等革命领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和斗争,结果都失败了。但他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让人刻骨铭心,中国革命进行了一次次阵痛后,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流传,为未来的爱国运动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做了坚实的铺垫。

两个辛亥年对比(辛亥百年我看辛亥)(3)

这是一次不成熟的革命,各方面都存在着漏洞,考虑不周详,组织不紧密是关键。但革命人坚定的革命决心,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为以后找到更适合中国的前进发展的道路打下了基础。我们深切明白在通往光明路上,必须得有人敢于去吃螃蟹,敢于做勇敢的开拓者,才能打破旧封建这层黑暗的牢笼。而辛亥革命正是这样的先驱,或许血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得到的历练是宝贵的,革命在探索中发展。因为敢于尝试,才会有经验,才能为未来找到正确的方向,为后来人囤蓄力量。

辛亥已过,我们应该向革命积极的一面学习以及加以借鉴。尽管辛亥革命没有完全成功,但那一代人敢于发出时代的强音,敢于打破腐败的制度,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深思。因为敢于迈出第一步,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将事物的本质看得更透彻。或许尝试的结果惨不忍睹,但只要我们坚定心中的信仰,无畏风雨,努力探索前方的道路,相信中国革命成功的曙光就在眼前。历史已经证明了。历史的发展都是曲折、坎坷的,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可正因为经历了磨难,才能不断的前进、不段的进步,才能离旖旎风光更近。

请铭记革命的拓荒者,如孙中山、黄兴、蔡锷等等。他们为了明日中国,用自己的一生去奋斗这个梦,为了远方,无畏艰险,不惧生死。他们对革命坚定的信仰,很值得当代人深思、学习。尤其是领袖孙中山,在革命失败后,他很快意识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落入袁世凯的手中是个严重的错误,于是他不停的加快步伐打击袁世凯,阻止他的独裁统治,并不短的宣传着民主共和思想。尽管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革命的决心。不管是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还是超常的毅力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走进辛亥百年前的历史,我们应该用虔诚的心将他们铭记,他们是无畏的拓荒者,中国灿烂的天空是因他们最初的描绘而展开。就在二十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将他们深深刻在时代的脚步里,激励着当代学子去力争上游。

合上历史这宗长卷,走出那个时代,漫步在晴岚的天空下。校园里,树上的鸟儿在欢快的鸣唱;石板椅上人们在饭后笑谈;篮球场上学生尽情的旋转着手中的乾坤。整个校区,一片安定、和祥。可年轻的心啊,80、90,一定要学着去摒弃迷茫,前人的接力棒已交托在我们手中,生命不至,奋斗不休。

两个辛亥年对比(辛亥百年我看辛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