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者 虽远必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一句虽然普通,却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豪气冲天的话!

这句非常解气的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当时西域北匈奴郅之单于反叛朝廷,陈汤给汉元帝上疏,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是:“应该把砍下的头颅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冒犯强大的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把他们诛杀。”表明了陈汤击退北匈奴郅之单于的强大决心。这句话是诛杀完再说,而不是诛杀前说的。

强汉者 虽远必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西汉大将。少年时家庭贫困,但喜欢读书,后被举荐为郎官。在汉元帝时,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当时西域的情况老复杂了。匈奴自己内乱,已经分裂成五个单于,其中呼韩邪单于和郅之单于最为强大,但呼韩邪单于抢先与西汉王朝交好了,郅之单于于是心生怨恨,囚禁了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当汉朝派卫司马谷吉把郅之的质子送回去后,他却杀了谷吉。郅之单于毕竟国小力薄,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国(今新疆北部和俄罗斯中亚一带)。康居王很尊敬郅之单于,就将女儿嫁给他做了妻子,从此康居国的兵马他可以随意借用。

陈汤、甘延寿将大军分为六路,沿路抓获了康居国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在他们的带领下,大军直抵郅之匈奴的都城。经过两天攻城大战,西汉大军大败郅之。郅之单于被斩首,诛杀了郅之单于的妻妾、太子、王公等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匈奴官吏一百四十五人,俘虏匈奴士兵一千余人,都分给了参与打击郅之的其他小国。

班师回朝,在论功行赏时,中书令石显、丞相匡衡及御史等人认为陈汤、甘延寿假传圣旨,犯有欺君之罪,应该灭族。因为诛杀郅之有功,功过相抵,不予斩首就不错了。如果再予以赏赐封爵,那么今后人人都学他们,国家不就乱套了吗?汉元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嘉奖这件事放下了。

这时,宗正刘向认为,对陈汤、甘延寿仅以功过相抵是不公平的。他上书汉元帝,专门评析了他们平定郅之的种种艰难以及现实意义,他说,陈汤、甘延寿诛杀了郅之,正是体会了皇上的意思啊!现在我大汉军威扬威西域,天下四方无不来降,像匈奴呼韩邪更是死心塌地来归附于朝廷,愿守北幌,累世称臣,这是多好的事情啊。皇上您想想,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苑时五万大军,耗时四年,花费粮饷亿万,仅剩万余人回来,才得马匹三十匹。汉武帝念他辛劳,不但不追究他的过错,会给他封侯。现在呢,康居国比大苑强大,郅之的名声更是比大苑王高很多,而郅之杀使者的罪名更是不可饶恕。可是陈汤、甘延寿二人不仅不动用汉军,更不耗费朝廷粮饷,就平定了康居国和匈奴,诛杀了郅之。其功劳高过李广利百倍!虽然他们有小过,但瑕不掩瑜,不以小眚掩大功,立这么大的功劳,比历史上很多名臣武将都强啊!

强汉者 虽远必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2)

汉元帝深感有理,于是下诏赦免了陈汤、甘延寿二人的假传圣旨之罪,各赏他们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封甘延寿为义成侯,拜为长水校尉;赐陈汤为关内侯,拜为射声校尉。

名将陈汤,此一战,即为汉匈数十年的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话,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为大汉王朝赢得了长久的边境安宁。为将者,夫复何求?不管陈汤以后的命运如何,他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令炎黄子孙豪情万丈!也令陈汤自己千古流芳!

强汉者 虽远必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3)

作者:陈凯

本文原创,转载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