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如何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

我们每一个年轻男女都希望早日找到一位“梦中情人”,和自己相依相伴,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直到永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如何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

如何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

我们每一个年轻男女都希望早日找到一位“梦中情人”,和自己相依相伴,拥有和谐的亲密关系,直到永远。

很多人确实如愿以偿,找到了他心目中那个“特定”的人,但是有些人在生活中又不能随心所愿,两个人常会磕磕拌拌,矛盾冲突不断。

时间长了,有些夫妻心生愤恨,无法忍受,最终选择分手。分手以后,双方都认为是自己命运不好,找错了人,是对方伤害了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对方”不好吗?

很多人虽然身处亲密关系中,但是不太了解在亲密关系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亲密关系中会经历什么? 在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以后,该如何解决?

今天我们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一探究竟。

本书的作者是克里斯多福.孟,他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上有近30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询师。他的教学遍及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马来西亚。

他说:“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在亲密关系中,你能不能获得幸福,一切取决于你。

一、亲密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

月晕阶段、幻灭阶段、内省阶段和启示阶段。这四个阶段,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好的、不好的、丑陋的…和神圣的”这样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月晕”阶段。

这一阶段是最让人心动、最美好、最浪漫的阶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月晕”。实际上“月晕”是一个光学现象,出现在夜晚,月亮周围的光圈。

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晕现象”代表的是不实的光彩。

在生活中,月晕现象比较常见。如电影明星、歌星等,他们受到众人的仰慕,是因为他们在演艺事业上的光环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光彩。

于是众多影迷们、歌迷们被那些绚丽的光彩所迷惑,其实他们看不到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明星、歌星也都是凡人,和普通百姓是一样的。

当我们走进一段感情时,也会出现“月晕”现象。

一天,你偶然遇到了一个让你心动的人,开始了你的浪漫之旅,你的亲密关系进入第一个阶段——月晕阶段。

在这个阶段,因为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一对男女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这时就产生了月晕现象

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那个伴侣”,伴侣的实际情况我们往往看不到。

我们被伴侣不实的你想看到的特质所迷惑,这个时候我们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那为什么说我们看不到伴侣的实际情况呢?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伴侣向我们展现的都是好的一面;二是我们不想看到事实。

两个人刚接触的时候,双方都会努力表现,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说的话都是甜言蜜语。

而且这个时候也被“月晕效应”扩大了伴侣的优点。

你的缺点,在伴侣的眼中,也可能会成为“优点”,甚至明知你有缺点,伴侣也会“视而不见”。

比如伴侣抽烟,她觉得他抽烟的姿态非常有魅力;比如伴侣懒惰,不上进,在她的看来“累了就要休息”。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月晕阶段你认为伴侣哪一方面都好,所以这个阶段两个人基本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

随着两个人在一起时间变长,彼此就会慢慢地展示全面的自我,这时才发现对方并不像“当初”那么完美,缺点也很多,激情也开始退去,这时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幻灭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发现对方“不好的”一面的阶段。

很多人会认为,找伴侣是为了日后在一起好好生活,相互陪伴相互慰藉,我们的过去与未来的生活是无关的。

其实不是这样。对于每个人来说,儿时最大的两个心理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是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并不会消失,会进入到自己的潜意识中。

等到我们开始找伴侣时,便会在心中列举出隐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清单,刻画出一个理想的伴侣形象。找伴侣时我们就会按照这个形象去找。

两个人在互相了解一段时间后,越来越觉得她/他好像不像当初那样关注你了,回家也不那么早了,暴露的缺点也越来越多了。

彼此慢慢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伴侣身上,不再有什么隐藏。

书中有一个案例:

约翰和玛莉同居一年多了,本来一切都好,但最近约翰越来越不能忍受玛莉洗完澡把浴室弄得又脏又乱。刚开始他用轻松的语气提醒她,可现在就会生气地说她。

玛莉也开始不能容忍约翰把音响声音放得很大。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玛莉从小,父母对她很严格。如果她玩完玩具没收好,会被父亲扔进垃圾桶,而且一个月都不准她玩;如果她不把衣服洗好,会被妈妈处罚等等。

父母过度地管教让玛莉觉得自己不过是父母眼中的麻烦。

现在约翰训斥她,让她再次感受到童年被家长过度管教的痛苦,揭开了她儿时的伤疤。

如果她没有过去的这种伤痛,约翰训斥她一两句,她不会有这么大的冲击。其实她的伤痛就源自她儿时父母对她过度严格的管教。

那约翰呢?

他小时候,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忽视他的存在,一家人吃饭聊天的时候,他说的话好像都没人听,他的生日没人记得,他的意见也没人理睬...。

现在他和玛莉在一起生活,又一次感受到没人重视的感觉。他已经多次告诉玛莉,洗完澡收拾一下浴室。

这次玛莉还没来得及收拾,又勾起了他儿时的伤痛。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矛盾都是由双方儿时的伤痛引起的,因为双方都希望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找回以前未被满足的需求。

另外,我们一旦发现对方不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形象标准了,就会产生改造计划,让对方变得和自己的梦中情人一样。

比如,她胖,他会让她减肥;他的知识面不广,她会买书让他看;他出游不带她去,她就会耍脾气.......。

总之这个改造计划会愈演愈烈,但这种改造必然会遭到对方的抵抗,两个人之间注定会产生冲突,开始争吵,越吵对方越反感,你也觉得越痛苦。

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在这一阶段,会出现哪些偏差行为呢?

第一, 引起注意

我们小的时候,一般会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会哭闹,或者会出去惹出一些麻烦,又或者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

当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两大需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未被满足时,长大以后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你依然会有这些行为希望能引起对方的注意。

比如,你感冒着凉时,就会非常留意对方是否关心你;你没有了工作,就会留意对方是不是计较你花钱….。

这些行为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你的这些小伎俩早晚会被对方识破,而且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 权力斗争

“权力斗争”其实就是要显示自己的重要性,看谁更有力量,这慢慢地就会变成双方争夺亲密关系控制权的战斗,都想在这段关系中能够控制对方。

比如一方强行另一方改变说话方式、穿衣风格等,甚至伴侣的一些小怪僻,你以前觉得它很可爱,但是现在却看不了,于是双方开始了争吵不休。

在亲密关系中,儿时的伤痛会复发,这会给人带来心碎的感觉。 争吵就是为了避免承受成长过程中的伤痛给自己带来的心碎的感觉。

第三,报复心理。

当一方伤害了另一方时,另一方就会很自然地产生报复心理,这是连一个小孩都会有的心理。任何人在受到伤害以后,为了保护自己,都会采取一些反击行动。

比如,今天你不开车来单位接我,我回家就不给你做饭;或者你在家一直玩游戏,不做家务,那我也不做家务,出去逛商场,总之你不好好待我,我也不会好好对你。

这些偏差行为衍生自我们沮丧的心,被我们错误的想法误导所致。偏差行为只会导致两个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随着争吵,亲密关系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内省阶段

这个阶段是亲密关系中最为丑陋的阶段。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无止境地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给拿什么就尽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

第二条路是借由以下的方法来了解真正的自己;放弃期望,用沟通来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当作优先的选择。

大部分的人都时常在这两种方法之间游走。

如果你坚持走第一条路,也就是只重视个人的需求,你就会和你的伴侣一直争吵下去,或试着控制对方,到头来你的需求还是不能得到满足,日渐失望、沮丧,最后一定会造成“自我放逐”,俗话说就是破罐破摔了。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一道让你感觉难以穿越的“墙壁”,你可能进入到“受害者监牢”里,也就是你把亲密关系当作监牢,这往往是由于你小时候的沮丧、无力感导致的。

到了这种程度,你很有必要进行内省。认真检视一下自己内心的所有想法,检视一下反映在伴侣身上的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中说:

只要你心中有负面的部分,在生活中一定会投射到外在的你的亲密关系当中。

你的伴侣就会很自然地接收到你心中丑恶的事物。如果你无法承认这些丑恶的事物是你的一部分,你就没办法爱它们。

如果你勇于面对沮丧的感觉并好好疗伤,假以时日,你一定能得到改变,你的亲密关系也会得到改变。

在这个阶段,你要开始自我反思,正视自己的内心,这会为你的亲密关系带来转机,亲密关系自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启示阶段。

这一阶段是最为神圣的阶段。

启示会让你了解了真正的自己,这时你才能意识到自己也有很多缺点,也万万不能把自己的问题转稼成伴侣的责任。

书中说:

启示的力量,能让人学习并成长。

当你经历了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也了解了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的根源,你就要有所觉醒,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不能只为了自己的需求。

你要学会放下一切个人的需求,进入到灵魂关系。灵魂的本质是无私的,你要学习无条件的爱。

当你对伴侣付出无条件的爱时,你也会得到满满的爱。

这四个阶段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我们也可以从月晕阶段直接到达启示阶段,当然这些是因人而异的,只是大部分亲密关系会经历这四个阶段。

二、亲密关系的本质。

01.亲密关系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我们走入一段亲密关系,是因为人类爱与被爱的需求,使伴侣之间相互吸引。

在生活中,我们渴求的不仅仅是爱,也渴望在这一段亲密关系中,找回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未被满足的需求。

所以,你在这一段关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你内心世界的向外投射。

如果你的内心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进入亲密关系后,你就会对伴侣有诸多的期望和要求。

一旦你的伴侣不能满足你的期望和要求,你就会失望。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我们要清楚,对方没有义务要满足你过去的需求,你不能把对方当作满足你需求的工具。

再说,他也满足不了你的这种需求。

02.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亲密关系能让人回想起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能让你想起小时候的无力感、沮丧感:

爸爸妈妈不够爱我,不够重视我,我没有自信等。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让这种无力感影响你的生活。

我们要把亲密关系当成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那么你就可能穿越“墙壁”,发现真正的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知道自己没尽到责任。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不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中,真的很难发现自己。

书中说: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

在四处寻找之后,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心中。

因此,我们能不能幸福,一切取决于自己,与别人没有关系。

03.在亲密关系中,学习成长,找到灵魂关系。

唯有亲密关系,才能让你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方面有待学习进步。

亲密关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

书中说:

在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都是追求个人需求所导致的结果。在这几个阶段,我们认为个人的事就是重要的事。

既然我们所有的决定都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我们就很难用清明的心来分辨事情。

当你突破了难关,进入灵魂关系之后,你就会开始了解到,灵魂的本质是无私的。

它所关心的是更伟大的事——也就是爱为全人类所做的计划。

有时候我们会心甘情愿地放下一己之私,而追寻真正重要的东西——也就是爱。

在我们把爱当作首要目标的同时,个人的需求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最极致的满足。

它告诉我们不能只为了个人的需求去伤害对方,让我们明白要放下一切个人的期望,去追求更伟大的爱。

当我们把爱当作首要目标时,个人需求也会得到满足,我们的亲密关系也会变得和谐。

三、如何解决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1.学会放手。

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我们要学会扪心自问:你对伴侣有多少期望?你愿意不愿意放弃这些期望呢”。

再问问自己:这些期望对伴侣来说,是不是合理呢?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花心思去思考。

深入思考以后,我们一定会醒悟,原来我们把对方当作满足个人需求的工具,这绝对是错误的做法。

很多需求是你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满足的,对方不欠你什么,不要想着从对方身上得到满足。

你一旦放手,放下对伴侣的所有期望,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将会被爱填满。

2.学会有效沟通。

书中讲了能帮助你有效沟通的八个问题,它们是:

01“我想要什么”?这应该是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问题。两个人在发生争吵时,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和他争吵?争吵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0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澄清的”。这个时候你有必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一看,哪一点是你误会了对方?

0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真实的”?有哪些情绪是没有地方发泄,拿你的伴侣当了替罪羊呢?

0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小的时候隐藏在你潜意识中的情绪?我为什么对这种情绪似曾相识?

05.“这种情绪是从哪里来的?一定要找到情绪的根源,不能随处发泄,要学会控制情绪。

0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能不能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

0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是不是有心碎的感觉?旧伤复发时的情绪一旦爆发,来势凶猛。你要做的就是充分地感受它,不拒绝,不反抗,过后你会觉得舒服很多。

0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如果你感到痛苦,就能发现对方的痛苦,所以爱她也就是爱你内心的痛苦,也就是爱你自己。

每次出现了某种情绪,多去想想这八大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答案是理智的。

3.解决问题的六大原则。(在此简述,书中写得很详细)

分别是:要解决问题,必须先逃脱问题的框架;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4.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事实上双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并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书中说:

想像你和伴侣坐在一张长桌的两头,在桌子的正中间,摆着一顶帽子。

从你的角度看去,帽子是红色的;从你的伴侣的角度看去,帽子是蓝色的。

你看不到蓝色的部分,对方看不到红色的部分。

如果要你们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那么你的说法就会和你的伴侣不一样。

在亲密关系中,即使两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两个人最好都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用《亲密关系》这本书的作者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吧:

“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踏上寻找真正自己的旅程”。

#父母成长##个人成长# 父母课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