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田觅食的故事(耘田的故事)

文 | 许海松

在水田觅食的故事(耘田的故事)(1)

禾苗种下后,田间杂草也随之生长,它们比禾苗更有生命力。当禾苗还没有扎稳根的时候,这些野草已经贪婪地吸取肥料疯狂地生长。如果不及时把这些田间杂草除掉,那么“邪气”上升,严重影响禾苗的生长,所以农民伯伯非得把这些野草除掉不可。我们这里把这种农活叫耘田。

耘田是一种苦活。小时候看到父辈们干这种活,夏日的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苗田里的水把泥鳅烫得肚皮朝天。农民伯伯弯着腰低着头,两只手不停地拉掉田里的杂草。并把杂草团成一团,手用力一揿,把草团嵌在烂腐泥里,草团腐烂后成了禾苗的肥。

所以农民伯伯经常讲:“一个草团就是一个饭团”。汗水湿透了衣服,泥水溅满一身。这耘头遍田还不算苦,更艰辛的是耘弍抄田。这个时候禾苗已经长得茂盛了,我们小孩站到田里禾苗要超过腰部了。

耘这弍抄田要双膝跪在田里耘,两只手不但要拉掉杂草,还要推动淤泥,对禾苗松一次土。跪在苗田里,苗叶子往往要戳到脸部,脸上被苗叶一戳很痒很痒,还有红疙瘩。

农民们为了防止苗叶戳到面孔上要带上苗篮耘田。苗篮是用竹篾做的,样子好像一只王店篮,不过竹篾很稀,苗篮上有一个篮环套在头颈上。这样耘田的时候可以阻挡苗叶子戳到脸部。竹篾稀疏眼睛可以看清禾苗间的杂草。跪在田里耘田比弯着腰耘田要难受多了。

田里的腐泥很烂,当两膝盖跪下去的时候,深深地陷在淤泥里,男人们只穿着一条牛头裤耘田,裤裆里常常溅满烂泥。有时还受到田间虫子的攻击,有一种生活在腐泥里小虫子,样子如同粪坑里的蛆虫,我们叫它弯绕虫。被这种虫子咬一口,像打了一针油剂氯霉素一样胀痛。

在水田觅食的故事(耘田的故事)(2)

六安浜的福荣耘田最厉害。赤日炎炎下他只穿了条牛头裤,赤了个膊就开始耘田了,也不戴凉帽、不戴苗篮。苗叶戳到他身上像戳到牛皮上一样不痛不痒。

夏天一到他就光着膀子干活,他的皮肤晒得像红烧肉一样,阵雨浇到他身上像油一样淌开。他耘过的田没有一根杂草,腐泥被他的手抹得发亮。他不怕热,所以队里的人叫他冷头福荣。

“掌林耘田——像只乌句。”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这带的歇后语了。河东的掌林耘田像乌龟,并不是说他耘田慢得像乌龟爬一样。掌林很小的时候爹就去世了,生活艰辛,同龄人还在念小学的时候他已经在小队里挣工分,当同龄人学农活的时候他已经是“老农民了”。

当时生产队里劳动一天要记一天的工分,干不同的农活一天的工分是不同的。一般农活男劳力干一天记10分工,但像挑灰、捻河泥、耘田等这些比较花力气的活做一天要记12分。

小队里记公分有时要隔几天记一次,晚上集中到公家的仓库里,会计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报下去,问他们前天做什么活、昨天干什么活、今天做什么活,把工分一一记在账册里。

有一次记工分,当报到掌林的名字时问他前天做什么活,掌林搔搔头皮说不上来了,大伙嘲笑他记忆差。这时掌林脸涨得通红,从青布上衣口袋里挖出一个很皱小本子看了看,告诉会计,“前……前天,我……我耘田……耘田。”掌林说话有点疙瘩。引来了大伙一阵大笑。更引来了大伙的好奇。

掌林没有见过先生的面,怎么会记录每天做什么农活呢?正当大伙疑惑的时候,站在掌林后面的林松看到了,原来掌林记载一天干什么农活都是用符号表示的,像是春秋时期的甲骨文。

耘田,他画了个人弯着腰。他的人画得不像,看上去像只乌龟在爬。林松抢过掌林的小本子,大喊一声,“掌林耘田像只乌句(龟)。”小本子在大伙中间传来传去。人们笑得眼泪水都出来了。

从此,掌林耘田像只乌龟,这句话在这里传开了。

在队里干耘田活的时候,常常看到松林和杏珍总在一起耘。她们俩像用绳子绑在一起似的,两只脚一起落到田里,两只脚一起跨上田埂。

耘田的时候和其他的人总是保持一段距离,要么超前两根长扁担,要么落后两根长扁担。杏珍隔壁的一棵苗松林常常帮助她耘掉,两只烂污泥手不时捞在了一起。和杏珍在一起耘田松林有使不完的劲。其实松林看上了杏珍,杏珍也喜欢松林。

耘田的农活是辛苦的,但耘田留下的故事让人回味……

【来自公众号:秀梅里】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