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华夏民族是早慧的民族,创造的文字至今还在广泛使用。在表达世间万物时,华夏先民尽量用不同的字符来表达不同的事物。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无限多的,而表达这些事物的符号却是有限的,这就难免把相似的事物用相同或者相近的字符来表达。

  在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增加符号以便更清楚地表达并区别各种事物;二是由于脱离了造字环境等原因,将相近的字符最后变成了相同的字符,导致再后来的人难以区分和辨别这些不同来源的字符而发生错误。辛字和䇂字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辛和䇂本来是两个字符,有各自的来源和本义。作为偏旁时,䇂字往往讹变为辛字。这一讹变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导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本为䇂字旁的字都误读为辛字旁。因此,亟须正本清源。

  从甲骨文字形看,䇂和辛完全是两个字,即使从演变为楷书,也仍然是两个字。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1)

䇂字与辛字演变对照(《字源》)

  下面我们就详细解读䇂字和辛字。

  一、䇂字

  䇂字,现代读音qiān,本义石刀。

  䇂字甲骨文字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把手的样子,下部是刀的样子。经过上千年的字形演变,楷书写作䇂。䇂作偏旁时都写作辛,这使得䇂字成为极其罕见的生僻字。

  《说文解字》认为,䇂“辠(同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字。凡䇂之属皆从䇂。读若愆[qiān]。”许慎对䇂字的析形,是就小篆字形而言的,而且从干二无法得出䇂字本义是罪的结论。《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网络版)都沿袭了《说文解字》的结论。

  只有《字源》认为,䇂字甲骨文字形有下部从刀的异体,当是一种刀形器具。䇂字与辛字的区别在于“䇂”下部弯曲,“辛”为一直笔。辟、辠[zuì] 、薛、辭(简体字辞)等字皆从䇂,《说文》均讹从辛。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2)

䇂字演变(《字源》)

  《字源》对䇂字的析形是有道理的,并否定了《说文解字》的结论,也就是说,䇂字本义是石刀。

  另外,还有一个字与䇂字有关,这就是乂[yì]字。《字源》对乂字的解读是象形字,认为其初文是䇂,是一种刀具。实际上䇂和乂有关系,但不是乂的初文。乂字,像两把石刀相互咬合的样子,用来切断东西,相当于后来的剪刀。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3)

乂字演变(《字源》)

  《字源》、《汉典》都解释了䇂和乂二字的演变情况,却把二字混为一谈。

  石刀,是石器时代的产物。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特点是打制石器。这时的石刀比较粗糙。新石器时代石器的特点是磨制石器,这时的石刀有了刀刃,刀背容易抓握,有的还在刀背上钻一个或者多个穿绳用的孔,方便使用。石刀用于把采集来的植物花叶和打来的猎物切割成碎片、碎块以便食用。

  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开始创制文字了。人们既给自然之物起名并创制相应的符号,又给自己发明的用具起名并创制相应的符号。其中,人们也给石刀创制了相应的符号,写作䇂。

  䇂字的读音qiān与后来人们用的手镰“扦”的读音相同。手镰是一种刀具,长方形,一个长边是刃。

  在靠人力收割农作物的时代,每年收获季节,人们就用这种叫“䇂”的石刀把高粱、谷子、稻子等庄稼的穗子割下来。不同地方对手镰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称作爪镰、禾剪、摘刀、手捻刀、扦子、切刀。上世纪七十年代,山东新泰还用扦子收割高粱穗,河北邢台用切刀收割谷穗。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4)

石刀的演变

  远古时代,石刀可以用来切割食物,也可以用来惩处罪犯,还可以用来处理其他日常事务,这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5)

䇂字的几个衍生字

  䇂字的衍生字,除前文提到的辟、辠、薛、辭之外,还有屖[xī]、宰、辥[xuē]等。辟是用石刀砍头,即死刑;屖是用石刀切掉膝盖骨,即膑刑;宰是在室内行刑;辠是用石刀把鼻子割下来,即劓[yì] 刑;薛是用石刀切肉;辥是用石刀制作弓;辞是用石刀修剪丝线。辥、薛、辭三个字的本义很早就消失了。上图为䇂字的衍生字,除辠字为战国时期的金文,其余均为甲骨文字形。

  二、辛字

  说完了䇂字,我们再来看辛字。

  辛,象形字,读作xīn。本义细辛草。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6)

辛字演变(《字源》)

  《说文解字》认为,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䇂。䇂,辠也。辛承庚,象人股。”意思是说,辛字是成熟作物的种子有强烈的辛辣味,人闻到就会辣到流眼泪。辛字由一和䇂构成,䇂的意思是罪。辛是地支庚之后,像人的大腿。

  许慎解析辛字时,先说辛字是种子的辛辣味,又说辛字是由䇂字演变而来,还说辛字像人的大腿。这种解析令人无法看出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也不清楚哪个才是辛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注》基本继承了《说文解字》的结论,并举例认为,辠、宰、辜、辥、辭等字都是辛的衍生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辠、宰、辥、辭四个字中的辛字实际是䇂字,而辜字最早的字形是战国时期中山王胤嗣圆壶铭文,既没有辛也没有䇂。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7)

辜字演变(《字源》)

  由于《说文解字》对辛字解析混乱,因此后来的字书就认定,辛字是一种刑具。如《字源》,虽然正确解析䇂字为一种刀具,但却认为“辛字像刑具之形,是古代对俘虏或有罪之人的面部刺字的刑罚黥刑。有罪之义太过干抽象,于是用刑具来表示。”

  《字源》的编者把䇂字解读为刀具,已经接近本义,但又把辛字解读为用具象的刑具表示抽象的罪,并没有认识到作为刀具的䇂字才是刑具。

  辛字的本义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辛辣味道?辛字,来自细辛草的样子。辛字甲骨文字形的倒三角形和一竖,是细辛心形叶子加叶柄演变而来,而两侧对称的短斜线则是细辛的花茎。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在甲骨上的,因此心形的圆线条变成了倒三角形。

象形字的意义(䇂字和辛字的本义及其关系)(8)

辛字的本义细辛草(网络图片)

  细辛,又称小辛、少辛,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科。细辛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细辛的叶片呈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长2~4cm。细辛的须根,折断后会散发出辛辣的气味,吃起来麻辣。

  细辛广泛分布于我东北及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由于细辛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而被华夏先民熟知。

  远古人生存环境恶劣,生病之后只能就地寻找某些植物吃,以减轻病痛。细辛就是这种植物。为了让大家记住它,人们就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辛。

  由于辛字被引申义辛辣专用,人们便在辛字上加艹字头写作莘,来表示细辛这种植物。

辛字的衍生字有:莘、新、薪、辡[biàn]、辦(简体字办)、瓣、辫、辬、辨(异体字辧)、辩、辣(异体字辢)、觪[xīng]、厗[tí]、乵[yǎn]、峷[shēn]、梓、骍、锌、垶[xīng]。

  由于辛和䇂二字在文字发展过程统一演变为辛,从楷书字形中有辛字旁的字很难看出这个辛是本来的辛还是䇂字讹变而来的辛。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辨别:凡是有行刑之义的字,其辛字旁就是原来的䇂字;凡是有辛辣、辛苦之义的字,其辛字旁就是真正的辛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