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弑母出于什么心理(吴谢宇弑母动机)

一个人越听话乖巧,越没自我,堕落反噬的能量越大。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震惊全国的“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爆出最新进展。吴谢宇被捕后一直对涉案内容闭口不谈。最近终于坦白,案发当日,趁妈妈换鞋时用哑铃砸死了她。

谈到弑母动机,吴谢宇讲是为了“解脱母亲”。咋一听狡辩,深处想想,真有这个方面的意思,不过,还需要加上一句,是为了解脱母亲还有自己。因为,事实很明显,吴母与儿子之间无论从精神到情感上,互相捆绑太紧,母亲自以为是的爱,那种全方位的塑造,让吴谢宇窒息得失去自己,失去灵魂,成为一具完美的行尸走肉。

吴谢宇弑母出于什么心理(吴谢宇弑母动机)(1)

直到现在,同学亲友依然找不出吴谢宇的缺点。吴谢宇的高中老师曾经评论:“如果说他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完全没有缺点

一语中的!吴谢宇悲剧的根源在于,完美得失去了一个正常孩子应该有的生活和行为。

解读一下,由于母亲太过清高,严苛,并把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带给了儿子。从小失去父亲,被母亲的悲情和期待笼罩人生的吴谢宇,完全内化了母亲关于完美主义的要求,变成了一个没有个人意志,压抑个人感受,不知自我为何物,完完全全成为外部评价里的标准模式。早期的吴谢宇,那个乖孩子,自律楷模,学霸,前途无量的学子。虽然优秀到无可比拟,但那不是他的真实面目。只是一个被家长和外界塑造压缩成的行走着的人格面具。

然而,随着与母亲物理距离的隔开以及外面世界知识和环境的激活,长期被封印的“自我”慢慢复苏,他忽然发现,母亲成了阻碍他活成自己的最大障碍。

当吴谢宇想要摆脱母亲的精神控制,做回自己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规划,运作的能力。他失去了自己。要想找回自己,只有一条道,从肉体上消灭母亲,从而斩断母亲从小强加在自己身心上的枷锁。

弑母后,他霍然放飞了自己,骗亲友144万元用于挥霍;到夜店当男模;嫖娼;狂热爱上性工作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也不受道德和情感绑架。可是由于没有形成自我,分析辨别能力等于零,他追求的自我和自由,终于成为了加速堕落的助推器。

吴谢宇弑母出于什么心理(吴谢宇弑母动机)(2)

吴谢宇重庆陪酒照片

一个人越听话乖巧,越没自我,堕落反噬的能量越大。

如果早期有那么点淘气,逆反,释放一下压力,跟家长和外界在不断调试中,互相适应,孩子会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但是,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意志和外界的要求,完全失去自我,那样的孩子要么成为憋大坏的吴谢宇,要么成为一个习得性无能的废物。

表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小时的表弟属于那种特别皮的淘气包。按照现在的认知,调皮好动说明男孩聪明,加以正确引导的话,会长成一个好学上进前途无量的好材料。可惜表弟生投错了胎。姨父外面懦弱,在家里跋扈,对唯一管得着的儿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时常皮带抽,跪搓板。尤其令表弟生不如死的是,姨父每每说教起来最少两个小时。姨妈更是将教师身份带回家里。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完全按照她的要求做,一点走样都不行。父母混双配合下,表弟终于被整治老实了。考上了“211”,成为某大学中层干部,谦和英俊,一副书卷气迷倒了不少女生。

但深入交往之后会发现,表弟整个人都废了。两个突出表现,一是强迫症。总是觉得老婆孩子被埋到卫生间地下了,出门煤气门窗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动辄洗手,十遍八遍打肥皂。二是主意,谁说话都听,父母老婆孩子,保姆门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向他发号施令。单位上是最民主的那个,家里是最服从的那个。

八旬姨母说儿子最听话,比那两个女儿还乖。岂不知,表弟曾两次自杀未遂。一次酒后,拉着我的手说:“姐姐,我眼里的世界是一片黑暗,冷酷无情。人们面前的,是我的空空皮囊,我的灵魂早已飞出红尘之外了。”这就是那个老母亲最欣赏最满意的乖儿子,他用习得性无助,向这个世界交出了自己的灵魂,完全把自己活成了空气。

吴谢宇弑母出于什么心理(吴谢宇弑母动机)(3)

被家长严格操控的孩子最后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蔫下去,变成无能无助无为的废物,一生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与抑郁相约相守;

要么爆出来,将被压抑推迟了的逆反,进行到极致,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恶。

卡耐基说:“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的琴弦。”

教育的最大成果,应该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尹建莉说过,母爱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吴谢宇弑母出于什么心理(吴谢宇弑母动机)(4)

为人父母,在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满足的同时,不要霸占孩子的灵魂,给孩子自由和包容,让他们充满主动性和安全感地去探索体验世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内涵,

这才是真爱。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