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融合了民间三国故事传说,与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解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可谓是完美演绎了朝堂之上、江湖之中,群雄逐鹿间的万般风起云涌。

作者通过言语之间将笔下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不论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还是“三国第一谋士”的诸葛亮等人都让人眼前一亮。

相信能够写出如此宏大的政权争斗小说的作者,本身就对政治之事有所了解,事实也的确是如此,翻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人物事迹就会发现。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1)

他曾经投靠过元末明初的群雄之一张士诚,做了张士诚麾下的一名谋士,但相信对历史有些许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这场推翻了元朝统治的大赢家乃是明太祖朱元璋。

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将政局分析得有条有理的罗贯中,却投靠了失败者张士诚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我有一颗文学梦

相较于不少名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悲惨人生经历,罗贯中的一生可谓是十分顺遂,虽未曾出身名门望族,但也衣食无忧。

罗贯中的父亲罗锦虽未在朝堂上谋得得一官半职,但却在苏州做丝绸生意得以发家致富,因此罗贯中从小从未为柴米油盐所发愁,便得以一心追求自己的文学梦。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2)

作为父亲的罗锦虽有心让二儿子罗贯中继承家业,但也十分开明,见儿子无心经商便也由他去了。在父亲的支持下,罗贯中跟随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并一路南迁至浙江杭州。

正是在杭州这片热土之上,罗贯中的文学梦得到了发展,各类民间艺术、杂剧、散曲都让罗贯中沉醉其中,与此同时一帮志同道合的友人也常伴罗贯中左右。

众人常常一同以酒会友,讨论文学作品,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只不过“天下无不散筵席”,伴随着元末天下大乱,各路群雄的崛起,曾经一道谈天说地的好友竟只剩下下区区几人。

一向爱热闹的罗贯中倍感寂寞,老话说得好,这人就不能闲下来,一旦闲下来心中便会冒出无数的新奇想法,更别说一向有主意的罗贯中了。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3)

在深思熟虑之后,罗贯中决定加入起义军,去趟一趟争夺政权的浑水,说不定以自己的才能能够在军中建功立业当个藩王做做呢

有志向,却不遇明主

一向雷厉风行的罗贯中说干就干,他先是辞别了自己的师傅赵宝丰,接着便背上行囊来到了当时所有起义军中实力最强、势力最大的张士诚帐下,做了张士诚的一位谋士。

也许,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恨不得将罗贯中从张士诚帐下拉出来,塞到朱元璋帐中。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有钱有势的张士诚,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总兵。

当时,他虽拿下了和县,但依旧籍籍无名,无人跟随,就算你告诉罗贯中此人日后乃是建立全新王朝的统治者,估计他也会看着朱元璋落魄的模样冷哼一声,随即回到张士诚麾下,继续为张士诚效力。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4)

不得不说,从文学跨到政治,罗贯中这是走了步险棋,但他却做得很好,很快从文学家的身份中脱离了出来,转化为一个尽心尽责的幕僚。

面对日渐崛起的朱元璋,罗贯中对张士诚献出一则妙计,成功地将朱元璋麾下的朱茂才铩羽而归,狠狠得挫了朱元璋的锐气。

不过正所谓盛极而衰,而且就算幕僚再聪明,也抵不过君主的昏庸无能。很快张士诚就将自己的昏庸无能暴露在世人的面前,不仅如此,张士诚还出尔反尔。

他在答应了元朝的招安后,又反水重新自立为王,在看到了君主张士诚这一番骚操作后,罗贯中表示队友太垃圾实在带不动,于是便借着回老家太原省亲离开了张士诚,至此一去不复返。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5)

失去了如此优秀的谋士的张士诚,也成功地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没过几年便被朱元璋生擒活捉,悲愤交加的张士诚最终通过绝食的方法自尽而亡。

相较于此时无比可怜的张士诚,朱元璋可谓是风光无两,成功地踢翻了来张士诚的军队坐上了起义军第一大势力的交椅。

老老实实写书去

看到这里也许不少人要问,为什么罗贯中在认识到张士诚昏庸无能的本性之后,不转而投靠朱元璋呢?

毕竟就当时朱元璋势力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来说,以罗贯中的大局观、眼力见肯定能够料到日后朱元璋肯定能够大有作为。其实,答案早就在上文中告诉我们了。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6)

首先,罗贯中在张士诚帐下时,曾献计成功地击退了朱元璋麾下的朱茂才,让朱元璋颜面无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贯中与朱元璋是敌人。

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与敌人友好相处,共商大计的,能够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已是幸事。其次,此时的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小总兵了。

他的身边围绕了一大群能人异士,早就形成了一定的领导班子,就算朱元璋能够放下心中芥蒂,接纳罗贯中,朱元璋手下的人也不一定会接纳罗贯中,未必会给罗贯中腾出位置来。

因此,罗贯中自然不会去朱元璋那里自讨没趣。最后便是罗贯中的自尊不允许,正所谓“一臣不事二主”,既然当初选择了张士诚,日后便不会再跟随其他人,这便是罗贯中的文人风骨。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罗贯中三国写得那么厉害)(7)

离开来张士诚的罗贯中成功的找回来初心,他决定远离政治纷争,回到江南江浙一带,安静的写书,但这段“有志图王”的人生经历终究还是影响来罗贯中。

他开始撰写政治历史题材的小说,我们所熟读的《三国演义》就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书中各种战争、权谋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畅快人心。

除此以外,罗贯中还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政治题材小说,还有《三遂平妖传》等神魔小说,可谓是事业全面开花。

虽然罗贯中一生并未成为一名真正的政治家,但却成为了一名流芳百世的文学家,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