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好书推荐(好书推荐)

珍藏好书推荐(好书推荐)(1)

六朝诗学论集(全二册)

曹旭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

珍藏好书推荐(好书推荐)(2)

曹旭,常州金坛人。复旦大学首届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文史馆诗词研究社社长;上海师大特聘教授、博导。擅长书法、白话新诗及格律诗创作。散文艺术成就载入北京师大“211工程”项目《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

珍藏好书推荐(好书推荐)(3)

六朝,是烟水江南的符号。六朝,是诗性文化的象征。

六朝,人和文学开始神圣的初恋(曹旭语)。

第一次,人如此自觉地把诗歌当成鲜活的生命载体,倾吐一己的爱恋悲欢,探寻生存的意义价值,张扬而率真,任性却美好。

初恋的诗美,不矫情,不掩饰,简约通透,热烈又绚烂。

然而,六朝的诗歌简约却不简单。如果没有敏锐的诗心,就难以感悟其纯粹之美;如果缺乏理性的哲思,就无法领会其深刻的真义。有幸的是,六朝诗美的创造者们并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千载之后,他们竟拥有了共同的知音——曹旭先生。

生于锦绣江南的曹旭先生注定要与六朝诗学结下一生的情缘。自幼酷爱中国古典诗歌,又在青年时代凭借深厚的诗学积淀,被破格录取为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跟随著名的王运熙教授研究六朝文学。其博士论文选择做《诗品》研究,就足以见他立志会通六朝诗学的决心和情怀。

不读透《诗品》者,不足与言六朝。《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横向以三品论诗,纵向先溯其流别,再逐一品评自汉魏迄于齐梁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勾勒出一幅汉魏六朝诗歌史,在诗论著作中垂式千秋,独秀众品。

然而在他着手进行研究的20世纪80年代,《诗品》的研究尚处于低潮,他首先要做的仍是大量拓荒的工作,他笃守“穷昔人书”“竭泽而渔”的治学方法,提倡“世界汉学研究法”,放眼世界,“跨国以求”,穷尽国内外《诗品》版本五十余种。为了获取原汁原味的域外汉学资料,他刻苦自学日文,亲自翻译相关日文资料。撰述方法上中外互补,珠联璧合,考镜钟嵘的身世,《诗品》的版本源流、称名体例,校勘集注,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研究《诗品》的目标,为后来入《诗品》研究及六朝诗学之门径者,他无疑立下奠基和开山之功。

《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的出版,引领了六朝诗学研究的风潮。而此后四十多年里,曹旭先生仍在六朝诗学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个个诗学专题继续推向深入,一桩桩疑难个案不断推陈出新,诸如“古诗十九首”、“陶渊明”“宫体诗”、《诗品》相关问题,真知灼见,层出不穷。

如他认为西晋诗学的意义决定了中国诗学华美绮丽的新方向;陶诗的伟大,归根结底源于陶渊明的“精神定力”,是知识分子“人格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社会更替、风云诡谲的时代,人的精神定力会随鲜血一起绽开绚丽的花朵”。

他以六朝为点面,会通整个古代诗歌史。他说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假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继承汉乐府,作了人间贫富悬殊、反差极大的对比;那么,《红楼梦》中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至少在语言上学的就是汉代富人的做派”。他认为,宫体诗审美意识新变的意义在于“对建安风骨的否定并由此带来诗歌内容、形式上的革新,对唐诗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他研究诗学,既有研究历史、哲学的理性判断,又以心传心,用生命去体验,去领悟,去感知。

他沉浸于雾霭迷蒙的六朝烟水中,精准地触摸到了南朝乐府的诗心:

沿长江生活,喝长江水长大的人,他们的生命里有水,细胞里有水,性格里有水,诗歌里也有水。这就决定了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如南人夜行船般流利,如吴女执歌扇般轻盈。

他用知己般的真实温度和情怀去释放嵇康《广陵散》绝响的悲怆,去品赏陶渊明“另类诗”低调中的奢华:

现在要说的是,“乞食”的事,真另类,所以从来没有人把它写成诗。屈原不会“乞食”,“三曹七子”乃至“竹林七贤”都不会乞食,他们主要遭受政治迫害,就隐居的陶渊明在家乡种田会乞食,从此开辟了一个另类的新主题。

自从陶渊明“乞食”以后,士大夫不再以“乞”为耻。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抄诗听小胥。”同为盛唐气象的代表,他的政治对头大书法家颜真卿也乞过米。其《乞米帖》云:“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乞食,是生活中低调得不能开口的事,但一旦说出口,成了诗,即属“奇绝异语”,振聋发聩,令读诗的人一惊,影响如此之广,简直是陶渊明想不到的奢华。

这些感悟字字珠玑,千古同情。凝结成篇,就是一篇篇精彩的学术论文。偶而发表,都会引起学界关注和热烈反响。

宛如一棵植物的开花生长,每一论题的研究也在不断生长着,随着时光流转,呈现着日渐深邃的思辨力;冲开迷雾,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诗性光芒。

现在,将它们小心采撷在一起,便成为这部精美的《六朝诗学论集》。

打开这本书,俨然翻开六朝的诗歌地图,在曹旭先生灵动诗性的文字导引下,游走于每一处绚烂的诗学地标,去静静掘取影响中国数千年文学史的真知要义,去细细品味人与文学初恋时每一丝刻骨的苦痛和铭心的甜蜜。

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辑:徐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