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咋问(年龄这回事)

□裘山山前年我去某地采风,是一位认识的作家邀请的我一个人坐动车抵达,走出车站后东张西望,没看到想象中接站的人于是便发微信给那个作家:请问接站的在哪儿呢?信息刚发出,就见前面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和一个年轻女士一起回过头来男人问,你是裘山山?我说我是他愣了一下,一言不发,接过我的箱子就往前走我马上明白了,他就是那个作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年龄咋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年龄咋问(年龄这回事)

年龄咋问

□裘山山

前年我去某地采风,是一位认识的作家邀请的。我一个人坐动车抵达,走出车站后东张西望,没看到想象中接站的人。于是便发微信给那个作家:请问接站的在哪儿呢?信息刚发出,就见前面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和一个年轻女士一起回过头来。男人问,你是裘山山?我说我是。他愣了一下,一言不发,接过我的箱子就往前走。我马上明白了,他就是那个作家。

说来我们有一面之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同台领过一个文学奖。但是刚才,他没有认出我来,我也没有认出他来。近三十年的岁月横亘在我们之间。我很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没认出你来。他依然无语,我继续抱歉说,我变化太大了,你也没认出我来吧?他摇头叹息,那一声叹息比说什么都清楚了。他身边那位女士明白了他的意思,打圆场说,我觉得裘老师很年轻啊。他终于按捺不住,痛心疾首地说,不,她完蛋了。跟着,他马上又补了一句:我也完蛋了。

我忍俊不禁,几乎要笑出声来。甚至后来的几天,我一想到这句话就想笑,此刻写到这里又笑了。我真的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觉得这个率性的人太好玩儿了,这句“完蛋”太有意思了。真话有毒,有毒也很可爱。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很久没见的朋友,都会说些善意的谎言:你怎么一点儿没变呀?或者,你越来越年轻了。即使彼此心知肚明,依然不乏真诚。可是这位先生却心口如一,非常坦率地表达了他的心情,失望,伤感,痛惜,无奈。随后他又补了一刀:你不知道当年她是多么鲜白。“鲜白”这个词也不知是否他的独创,反正和“完蛋”一起让我刻骨铭心了。

写到这儿我又忍不住乐了。

其实在年龄这个问题上,人们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的,超级需要。古人就如此。你看古人对年龄的定义,不但很文学,还很人性化。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杖朝,九十耄耋,一百乐期颐,都是拣好的听。倘若都实话实说,三十发胖,四十脱发,五十眼花,六十记不住,七十睡不着,八十听不见,九十走不动……那岂不是太让人悲观了,还是得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祝福传承下去。

郑板桥六十岁时写了一幅对联:上联为: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下联为: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真是太赞了,难怪流传至今。我对照检查,和郑大师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囊有余钱、釜有余粮,瓮有余酿也不难。他是睡得迟起得早,我是睡得迟起得迟。大家还都有 “几枝随意新花”,他可能是自己折的,我的是买的。但“五官灵动胜千官”差得很远,“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更是达不到,毕竟不是大师。

当然,能达到郑大师境界的肯定是少数。多数人都会在花甲之时生发出种种遗憾。比如我父亲,六十岁时给自己写了首《六十自寿》,开篇就是“六十光阴瞬息过,学书学剑两蹉跎”。他是一个穿军装的工程师,故出此言。在我看来,他一辈子那么辛苦,那么努力,也小有成就,怎么到了六十岁这天,还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不过我倒是悄悄咪咪就过了。一来不会写诗作赋,二来不希望惊动(告知)更多的人。

认真追究起来,人们在年龄上是存在着悖论的。成天说怕老、不想老,可是细想,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锻炼身体,控制饮食,吃保健品,坚持体检,参加各种有益于健康的娱乐活动,等等,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一直活着,活成一个老人吗?

既然如此,干嘛不理顺呢。何况活到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年龄大了肯定有诸多不好,要忍受自己变得越来越难看,要忍受身体经常出毛病,还要忍受失去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可是,当你这么一想时,会发现比之第三,前两条(自己的衰老)算不了什么了。

这算我的鸡汤文吧,或者不好喝,算药汤。

岁月是什么?我不想说它是杀猪刀,是镰刀吧。它一茬一茬地收割你的生命,先是童年,而后青年,而后中年,而后老年,而后连根拔起。它无比锋利,不管你的稻穗是大是小,不管你的年成是好是坏,时候一到就开镰,决不手软,无一例外。饱满的,不饱满的,统统都离开生命的田野堆进了大谷仓,不再享受日照,享受雨露,享受肥料,享受深情抚过的阵阵清风。只能眼看着新一轮的稻子茁壮成长起来,在你曾经站立过的田野里招摇。

面对这样的结局,你所能做的,就是能享受的时候尽情享受,无法享受的时候,祝贺自己,终于在经历了无数个风霜雨雪后,成为一粒成熟的稻谷。

肯定还是觉得不甘。

那你也可以重新成为种子,继续生长。你也可以继续上坡,坚决不下坡。这个不归老天管,归你自己。

我特别羡慕那些埋头事业完全忘记自己年龄的人,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像九十岁的科学家袁隆平,九十岁的超模卡门,还有年逾九旬的导演伊斯特伍德,夕阳红也是可以亮瞎眼的。

我也特别敬佩那些敢于重新出发的人,在人生的晚年,掉过头来做年轻时想做而没做成的事。读书,写作,旅行,绘画,唱歌,练健美,甚至创业……让自己的生命继续延伸,闪亮,甚至下半场比上半场打得更好,一辈子当两辈子过,不把年龄当回事。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借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句谢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