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形势(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十年之变)

在2019年9月视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十八大以来,北京交通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为交通发展理念,以解决海量人口出行问题为出发点,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便捷市民出行为目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16条增加至27条,路网总里程由442公里增至783公里,线路覆盖12个行政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市域内市郊铁路由1条增至4条,里程由73公里增至365公里,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148公里,居全国首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形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形势(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十年之变)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形势

在2019年9月视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十八大以来,北京交通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为交通发展理念,以解决海量人口出行问题为出发点,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便捷市民出行为目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16条增加至27条,路网总里程由442公里增至783公里,线路覆盖12个行政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市域内市郊铁路由1条增至4条,里程由73公里增至365公里,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1148公里,居全国首位。

随着轨道新线的陆续开通,线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有效提升,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也日趋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日均客运量由2012年的672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130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达1378万人次。同期在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也从32.3%增至57.4%,提高了25个百分点。轨道交通因其便捷、准时、快速等特点成为市民通勤的首选,有效遏制了道路交通拥堵进一步恶化,我市交通指数近年来稳定在“轻度拥堵”级别。

路网结构更均衡

轨道交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2012年以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路网总里程由442公里发展到现在的783公里,增幅达77%;车站由261座增加至463座,运营线路由16条增加至27条,涵盖了地铁、轻轨、磁悬浮、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线路覆盖12个行政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随着路网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线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得到大幅提升,轨道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轨道交通路网日均客运量,由2012年的672万人次,增至2019年的1300万人次,同期在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也从32.3%增至57.4%,提高了25个百分点。

除了日常出行服务,轨道交通在各类大型活动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活动的社会面运输保障,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两次庆典期间,在保障社会面出行的同时,还完成了数万名活动参演和工作人员的专项运输任务,地铁已经成为了首都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轨道运行更安全、快捷

10条线路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

十年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逐步由追求建设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率转变、由相对独立发展向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向聚焦创新驱动转变,轨道交通运行更加安全、快捷。

通过优化行车组织、改造设备设施、应用科技手段等措施,不断提升路网安全和服务水平。路网兑现率、正点率等主要运行指标在CoMET(国际地铁协会)均排名前列。列车服务可靠度达到3000万车公里/次,比2012年的267.02万车公里/次提升近11倍;自动售检票、电扶梯等服务设备可靠度均常年保持在99.9%以上。固化形成了消毒、通风、测体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策略,筑牢轨道交通疫情防线。

缩短发车间隔,提升运力。2012年至今,全路网累计缩短行车间隔近150余次,目前有10条线路最小行车间隔已达到2分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组织运营企业采取交路套路、灵活编组等多样的列车组织模式,持续挖潜运力、提升路网运输效能,更好地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路网高峰常态限流车站数量由最多时的91座,减少到目前的24座。

实施既有线网优化改造,改善轨道交通换乘能力。完成了宣武门换乘通道改造,打造“地下立交”,实现内圈通道2号线换4号线、外圈4号线换2号线的双向换乘流线,提高换乘能力;实施1号线与八通线跨线运行改造,乘客无须在四惠站及四惠东站换乘即可从古城站至环球度假区站一趟直达,提高出行体验及效率。

此外,还先后开展了多轮消隐改造工程,完成了全路网视频监控系统扩容、信号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车站安全门实现全覆盖。改善乘车环境,先后推出了列车时刻表、车厢空调温度分区、母婴室、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设备等多项举措。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使轨道交通整体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一方面也让市民乘坐地铁更加便捷、高效。

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轨道与城市生活融合更紧密

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推进职住平衡的向导作用。

推进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实现了北京西站、清河站等的地铁、铁路和市郊铁路的安检互认,探索研究了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顶层设计,推动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推动公交、轨道融合发展,实现公交、轨道一张网、一张图,衔接换乘更便捷。

顺应支付电子化趋势,轨道交通全路网实现了支付宝、微信二维码、银联云闪付等移动支付方式全覆盖,省去了乘客排队买票的烦恼。打破行业及地域壁垒,实现了北京与其他城市间、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互联互通。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已与北京地面公交、国铁实现了“一码通乘”,并先后与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呼和浩特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的票务互联互通,还与航空合作推出空港联运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便捷乘客出行。

推进规划建设轨道微中心,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功能、交通、景观、市政的一体化融合:公布了第一批71个轨道微中心名单;规划100个一体化项目,包括11座车辆基地和89座车站。去年,134处便利店、药店等站内便民设施上线运营,丰富了乘客出行体验,方便了乘客生活。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本市交通行业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指示要求,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实现后,本市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进一步突破1000公里;同时,《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2027年)》已进入公示阶段。待相关项目陆续落地实施,“轨道上的都市生活”日渐展现,市民生活和出行品质将同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