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质属于化学性质(化学--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一类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粉碎、酒精等物质的挥发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哪些物质属于化学性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哪些物质属于化学性质(化学--物质的性质)

哪些物质属于化学性质

1.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一类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粉碎、酒精等物质的挥发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铁的生锈、冶炼金属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从微观角度看,是否有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指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酸碱性、可燃性等。

(2)导体和绝缘体。

物质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导电实验来判断。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导电物质叫半导体,如硅、锗等。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空气橡胶陶瓷塑料等。

3.物质的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用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

公式:ρ=m/V。单位:kg/m3。还有一种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103kg/m3。

含义: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测量: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是用天平测出物质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质的体积V,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质的密度。

4.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晶体熔化图像的意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BC段),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从熔化图像可知:AB段物质为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固态物减少,液态物增多,BC段对应的温度T就是物质的熔点;CD段物质为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t1、t2是开始熔化和熔化结束的时刻。

(2)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冰的熔点是0℃。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液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水的凝固点是0℃。

5.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①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6)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7)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与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液体表面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内部 液体表面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发生 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

温度变化 液体温度下降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程度 平缓 剧烈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9)液化的方法:①降温;②增大压强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等其他物质也可作为溶剂。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液比较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条件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区别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加入溶剂不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等物质除外)

(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有关,与温度有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该物质在这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大,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能力强。

(5)溶解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表示方法有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