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的诗歌10首(读书诗歌阅读Ⅱ)

解读文学作品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词:知人论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的诗歌10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的诗歌10首(读书诗歌阅读Ⅱ)

世界读书日关于读书的诗歌10首

解读文学作品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词:知人论世。

我个人觉得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知人论世这种方法,既不是必须,也不用详细,最多只能做一下参考,甚至参考的价值也不是很大。

所谓的知人论世,基本上等同于作者生平。而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自然会对其作品的理解更加准确,指向也更加明确。有些道理,不过也仅仅是有些道理而已。

首先,关于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共鸣

就抒情类作品的目的而言,从作者角度讲,是为了通过表达以引起共鸣;从读者角度讲,一是为了获取审美层面的愉悦,而这主要取决于文采,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引起共鸣。读者能够读到写出了自己心中所想与所感的诗文,必然印象深刻。

既然两方面都指向共鸣,而共鸣又是以共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为前提。如此看来,其实我们不必知道作者经历了什么,只要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即可。像不像一派胡言?

举例说明吧。

如李白《静夜思》。至于李白什么时候背井离乡,又流落何处,既难查找也无需查找。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过思乡的瞬间,就会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并引发共鸣。

再如孟郊《游子吟》。我们不必去在意孟郊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打算远游还是刚回家未久,也不必知道其家庭背景和母子感情,只要我们自己有过惊觉母爱的瞬间,就会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准确把握并引发共鸣。

有人说,这种诗歌不够典型。好吧。哪种诗歌典型呢?带有时代背景的吗?直指社会现实的吗?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然而即便是这两首诗,我们也完全能够捕捉到杜甫的激动与喜悦,和白居易的同情与悲悯。——更何况,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也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关于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想象

文学是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那是历史而非文学。而叙事类文学作品,更是或多或少都会包括想象、联想、幻想、臆想、推测等。就算是散文,更多强调的,仍然是它的真情实感而非真人真事。退一步讲,就算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者为了让人物和情节更具有典型性,也必然会进行诸如组合、变形、美化或丑化等斧凿雕刻。否则,也就算不得文学了。

既然是想象,无论是凭空捏造还是扭曲变形,基本都是作者生平中所没有的。其实,我们任何人都会产生想象,源于得不到,源于更美好,源于异想天开,源于突发奇想……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想象的过程,与自己的真实生活产生过很大的关联吗?我经常想象自己当了官会怎样,幻想自己中了五百万会怎样,臆想自己有绝世武功会怎样。而我自己的生活呢,没权没钱没本事……

所以,如果你的解读对象是作品本身,那么就没必要太纠结作者的生平,因为充满想象的作品完全不同于作者小传;而如果你的解读对象是作者,那就不应算作解读作品的范畴。

再次,文学追求的是超越个人和时代。

虽然任何人都脱离不了时代的束缚,然而,伟大的作品终究会超越个人和时代,成为不朽。但是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唯有超越了个人和时代的作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不朽的作品。我们现在读到的唐诗宋词,不都是超越了个人和时代的结晶么?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伤今、还是民间疾苦、抑或私人胸臆,只有超越了个人和时代的作品,才有可能流传下来,而超越,就必然超出了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认知。可能是作者的精雕细刻有意为之,也可能完全是无心插柳妙手偶得。

我倒非常赞同一种观点,大意是,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就与作者没什么关系了。要不然,曹雪芹看到现在的红学大师们,估计早就踢破棺材板了。而且,考证出贾宝玉和贾府的原型,对我如何感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吗?反正我是通过书中的描写来解析人物形象,又不是通过曹雪芹的生平。正如,我们应该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做两部作品而不应混为一谈。当然,还有钱钟书先生那句经典的话:你觉得鸡蛋好吃,又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无翼鸟学习社

jialouluodushub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