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水浒鲁智深结局(杂谈水浒结局凄惨)

纵观水浒鲁智深结局(杂谈水浒结局凄惨)(1)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梁山泊108名好汉中,最有代表性即是“花和尚”鲁智深。一生侠义的鲁智深最后成为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其修成佛正果的故事在水浒世界里最为引人注目。鲁智深,原名鲁达,因在渭州经略府当过提辖官,又称鲁提辖。其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他看见恶霸郑屠(镇关西)欺侮金翠莲父女,连打三拳,竟失手将其打死。眼见情势不妙,一边声称郑屠诈死,一边迅速离开现场。

鲁达在外逃中为躲避官府的缉捕,在金翠莲的丈夫赵员外帮助下,前往五台山文殊寺,请求住持智真长老剃度。当到达文殊寺时,书中写道:“山门侵翠岭,佛殿接青云。钟楼与月窟相连,经阁共峰峦对立。香积厨通一泓泉水,众僧寮纳四面烟霞。老僧方丈斗牛边,禅客经堂云雾里。白面猿时时献果,将怪石敲向木鱼;黄斑鹿日日衔花,向宝殿供养金佛。七层宝塔接丹霄,千古圣僧来大剎。”最后一句“千古圣僧”或许已是隐指鲁达。

当时文殊寺的首座、维那等职事僧因鲁达“形容丑恶,貌相凶顽”,认为他不象个出家人模样,担心日后会累及山门,纷纷建议智真长老不要收留鲁达。智真长老于是焚香禅坐入定,在定境体悟回来后,他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在选取吉日良进行剃度时,鲁达尚想留下髭须。但随着智真长老念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 而尽皆剃了。长老赐法名而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长老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皈依佛性,二要归奉正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智深不晓得应是答应“能否”两字,却便道:“洒家记得。”众僧都笑。

鲁智深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事?”鲁智深从不打坐参禅,每夜都是鼾睡如雷,起夜之时甚至在佛殿后撒尿撒屎。

饥来即食,困来即眠,随心所欲,专注当下,无分别心,安享自在,此是大智慧。平常心即道,实相无相不着相,即为修行。由此可见,鲁智深实际上已经悟得了禅宗法门,难怪智真长老对其爱护有加。

后因鲁智深两次酒醉大闹五台山,碍于众僧之怨,智真长老不得不将他派往师弟东京大相国寺住持智清禅师处,并赠其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至此,“花和尚鲁智深”出现了,书中有诗为证:

  禅林辞去入禅林,知己相逢义断金。

  且把威风惊贼胆,漫将妙理悦禅心。

  绰名久唤花和尚,道号亲名鲁智深。

  俗愿了时终证果,眼前争奈没知音。

大相国寺管菜园 倒拨绿杨“真罗汉”

鲁智深“夜住晓行”,半个月后来到桃花山,到山下的桃花村刘太公家中借宿。他大闹桃花村,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后来鲁智深与史进联手联手将无良僧道二人打死,火烧瓦罐寺。他继续向东京前行。

到达东京大相国寺,智清长老接得师父智真长老的书信,中间备细说着:鲁智深出家缘由,并今下山投托上剎之故;万望慈悲收录,做个职事人员,切不可推故。此僧久后必当证果。”

智清长老在信中知道了鲁智深的往事,担心鲁智深会在寺中搅乱清规,便将他打发到菜园子做“菜头”,鲁智深成为了最低一级的职事僧。当时有一群泼皮,常到菜园偷盗蔬菜。他们想给鲁智深一个下马威,结果反被收拾了一顿。但鲁智深对他们只是稍加教训,便放他们离去。众泼皮次日凑钱买来酒肉,向鲁智深赔礼。鲁智深便与他们一同开怀畅饮,却被门外绿杨树上传来的鸦叫声搅了兴致。他被吵得心烦,便趁着酒兴,将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吓得众泼皮皆拜倒磕头,尊称其是“真罗汉”。自此,众泼皮每日都拿酒肉来款待鲁智深,看他演习武艺。

其实佛家的修行有多种,诸条大路均通彼岸,只是个人根性不同而有差别。寺中打坐是修行,种菜干活也是修行,无私做人也是修行。一味追求苦行并不一定能成佛,放开手脚济世也可能成佛。

两肋插刀护林冲 流落江湖上梁山

鲁智深在菜园习武结识了禁军教头林冲,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林冲遭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鲁智深离开东京一路护送,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他因此而重新过起流亡生活。后来结识了武松,与武松一起攻打二龙山,做了二龙山寨主,并随武松一起投奔了水泊梁山,当了梁山的头领。

宋江接掌梁山泊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并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座旱寨。鲁智深坐镇前军寨,在七位守寨头领中位列第三。

智取大名府时,鲁智深扮作行脚僧人,混入城中为内应,并与武松一同夺取南门。

夜打曾头市时,与武松、孔明、孔亮一同攻打正东大寨,并在混战中乱箭射死苏定。

梁山排座次时,鲁智深在梁山泊108将中排第13位,星号天孤星。他是步军十头领之首,与武松一同把守山前南路第二关。

后来,宋江率梁山全伙接受招安。其后奉圣命征讨辽国,鲁智深均随梁山军队出战。

至此,智真长老之前所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林冲),遇山而富(二龙山),遇水而兴(梁山泊),遇江而止(宋江)”已全部应证。

智深重上五台山 恩师再送四句偈

征辽得胜返程时,鲁智深忽到帐前对宋江道:“小弟自从打死了‘镇关西’,逃走到代州雁门县,赵员外送洒家上五台山,投礼智真长老,落发为僧。不想醉后两番闹了禅门,师父送俺来东京大相国寺,投托智清禅师,讨个执事僧做,相国寺里着洒家看守菜园。为救林冲,被高太尉要害,因此落草。得遇哥哥,随从多时,已经数载,思念本师,一向不曾参礼。洒家常想师父说,俺虽是杀人放火的性,久后却得正果真身。今日太平无事,兄弟权时告假数日,欲往五台山参礼本师;就将平昔所得金帛之资,都做布施,再求问师父前程如何。哥哥军马只顾前行,小弟随后便赶来也!”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

鲁智深于是陪同宋江等人重上五台山,拜访剃度恩师智真长老。书中写道:“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本人宿根,还有道心,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禅投礼本师。宋公明亦是素有善心,因此要同鲁智深来参智真长老。”

宋江等一行百余人进入方丈之内,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焚香礼拜。一行众将,都已拜罢,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然无言。宋江呈道:“智深兄弟,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今引宋江等众兄弟来参大师。”智真长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闲论世事。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宋江称谢不已。

鲁智深将出一包金银彩缎来,供献给师父。智真长老道:“吾弟子此物何处得来?无义钱财,决不敢受。”智深禀道:“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长老道:“众亦难消。与汝置经一藏,消灭罪恶,早登善果。”鲁智深拜谢。

最后智真长老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与汝四句偈,去收取终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在身边,拜谢本师。

征田虎入他世界 得僧相助擒方腊

奉圣命随征田虎时,智深拜进入了另一世界,后看见一个草庵,有一个和尚正盘膝坐地念经。智深问他的出路,和尚答道:“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上至非非想,下至无间地,三千大千,世界广远,人莫能知。”又道:“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狱天堂,皆生千念。是故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一念不生,则六道俱销,轮回斯绝。”智深听他这段话说得明白,望那和尚唱了个大喏。那和尚大笑道:“你一入缘缠井,难出欲迷天,我指示你的去路。”那和尚便领智深出庵,才走得三五步,便对智深说道:“从此分手,日后再会。”用手向前指道:“你前去可得神驹。”智深回头,却不见了那和尚,出来当即生擒有神行等异能的将领神驹子马灵。

宋江奉圣命征讨方腊,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敌将夏侯成,却迷路入了深山;得一老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立下大功。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光显宗风,报答父母,智深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六和寺中闻潮信 顿悟证果立成佛

征讨方腊获胜,鲁智深随军返程入驻杭州六和寺。鲁智深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为是战鼓响,贼人来了,便跳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后听众僧解释得知此是钱塘江潮信,鲁智深由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于是沐浴更衣,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圆寂涅槃。并留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径山大惠禅师将其火化而道法语为: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书中记载,皇帝最后加赠鲁智深为“义烈照暨禅师”。纵观整部《水浒传》,梁山泊108名好汉的下场大部分都十分悲惨。与之相反,他们中唯一的自始至终只为他人、从不考虑自己的鲁智深,却是功德圆满。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把各色人等都分了级别,其中鲁智深属于“上上等级”,足见其评价之高。

鲁智深表面看是“鲁”,他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却“智深”,他粗中有细,豁达明理,身藏深智慧。其绰号“花和尚”,却有真功夫,最后顿悟得正果。

有评论说:“鲁智深的确是有菩萨一般的心肠,虽然杀人如麻,但杀的都是坏人恶人。虽然劫了财物,却都是不义之财。如此行侠仗义,有情有义,无私无欲的人,岂能不修得正果?”除恶本身就是行善,就是普救众生。不知何谓名,不知何谓利,自然就不会为名利所拖累。鲁智深的行事从来不为自己着想,而是将自己放在名利之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