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

#健康真知笔记#

心脑血管病患者难免会去放射科做检查,

打个CT,做个磁共振,拍个胸片...

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1)

而提起这些放射检查,

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

“辐射”!

前几天两个家属阿姨从放射科门口过,其中一个嬢嬢就说,“走快点喂!这儿有辐射,射多了要得癌症,你麦到哦!”

虽然这个嬢嬢说得有点夸张,但这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毕竟放射科悬挂着大大的警示标识:当心电离辐射!

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2)

谁看了心里不发怵?

不过说实话,有放射科同事表示,这个锅已经背了太久太久(据说还耽误了科室小伙子找对象)。

今天必须要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还放射科一个清白!

放射科里有辐射吗?

不逃避,也不隐瞒,一些检查设备确实是有辐射的。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辐射安全做得越来越好,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

而且有辐射并不等同于有伤害,俗话说脱离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

“你在太平洋里撒一泡尿,不会影响大海的味道。”

——沃 · 兹基硕德

事实上,辐射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这些检查中,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辐射。比如拍一次胸片就相当于乘坐20小时飞机,或者是吃了一年的香蕉。

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3)

最重要的是,辐射要对人体造成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这个剂量就叫做阈值。在阈值之下,一般不会危害人体,超过阈值越多,就会逐渐对身体造成影响。

至于癌症,目前还没有明确研究证实辐射剂量和癌症的关系。

而我们放射科的所有检查项目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只要不天天跑去拍胸片,根本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

就算有小剂量的辐射残留也可以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消除,做完检查记得多喝水,多吃蔬菜就行。

相反,很多人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另一种辐射的来源——吸烟

郑重地告诉大家,抽烟也会有辐射剂量的累计,烟民一年的烟量相当于大概20多次的CT,8000多次的胸片拍摄!

劝诫烟民能戒烟就戒了吧,多喝水,少抽烟。

所以大家不必过度谈“辐”色变。在检查时,我们也不会随意让患者暴露在辐射下,会尽量将辐射暴露保持在安全范围,必要时也会给患者穿上铅衣做好防护,减少辐射。

检查项目该如何选择?

辐射说完就来讲讲检查项目的选择,放射科有很多大型设备,比如DR,MRI(核磁)和CT。

有嬢嬢就问了,那么是越贵的检查就越好吗?

当然不是,每项检查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下面就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

DR检查

我们一般说的拍胸片就是使用DR机器利用X射线拍摄进行检查,通俗地讲就是把一个黄瓜压扁去观察它的形态结构。

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4)

优点是它可以帮助医生初步观察人体的肺部,各部位的骨组织,并且辐射小,价格低。缺点就是人体内的软组织器官不能显影或显影不清楚。

当然了,DR检查只是一个初步筛选和复查的作用。常用来体检或者初步诊断,如果要更详细地观察病变组织,那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

CT检查

CT检查依然是利用X射线拍摄进行检查,如果说DR是拍了一根黄瓜,那CT就像是切了一根黄瓜。

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5)

CT检查相较于DR检查辐射剂量相对要多一些,但得到的图像信息更加的丰富,也更加清晰和精确,克服了DR检查的缺点。

磁共振成像(MRI)

很多人对磁共振也有一定的误解,因为它的全称中带了一个“核”字,而且磁共振设备运作声音比较大,感觉MRI检查非常恐怖。

其实MRI检查没有一点辐射,只是噪声大了点,检查时间长了点,检查前要求多了点,但检查出来的影像可非常细腻。

但磁共振设备就像个貔貅,它喜欢金属品,带进去就别想轻易带出来。所以检查前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品,禁止体内或体外有金属品进入核磁检查室,不然就会像这个轮椅:

ct辐射诱发癌变(DRCT辐射致癌心脑血管放射检查做不做得)(6)

其实综合来看,没有哪一种检查是完美的,检查价格也无法体现出各个机器的优势。

那影像检查应该怎么选择呢?

这件事交给专业医生来做就行啦!

因为即便同样的症状,背后也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需要医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专业判断。

最后,一定要再次提醒大家两点:

一是不纠结,医生说做什么检查就做什么检查,听他们的准没错。

二是放宽心,放射科检查的辐射都在安全范围内,不用紧张。

千万不要因为恐惧辐射而耽误治疗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