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

真实梨园行的辛苦与荣光

电影《霸王别姬》里,学京剧的孩子们真的太苦了。

电影开头,关师父戏班的一众小学徒表演猴戏,演得不好惹看客不满,回去后挨了一顿大板子。平时练功也动辄挨打,唱错了挨打,要求长记性,唱对了也挨打,要求下次还这么唱。一个人犯错其他人跟着挨打,这叫打通堂,甚至学徒小癞子因不堪忍受皮肉之苦上吊自杀。当时就在想,怎么会这么暴力,是不是电影的艺术渲染?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1)

其实梨园行有数百年历史,旧时代的行规和教育模式就是如此。要想理解个中缘由,还需要了解京剧的授艺传统。旧时学京剧有几种途径:

一是花钱请师父到家里教戏,这种一般适于富家子弟,如梅兰芳;

二是进传统科班学戏,如著名的“富连成”、“崇雅社”、“斌庆社”、“厉家班”等,属于集体教学,头两年生旦净末丑行行都学,之后会分方向,专攻一行,坐科7年,期满出科;

三是“手把徒弟”,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方式。学徒拜师学艺,和师父签生死约,近乎于卖身给师父。学徒不缴学费,衣食住行都由师父负责,学艺期间收入归师父,出徒后头两三年的收入也要和师父分账;

此外还有票友下海等方式。以上几种途径中,科班和手把徒弟这两种形式都涉及体罚,手把徒弟更为残酷严苛。《霸王别姬》当中关师父收徒就是手把徒弟的方式,李碧华在小说中描述了小豆子与关师父契约的内容:“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父收用。倘有天灾人祸,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2)

实际中,程砚秋拜荣蝶仙,张君秋拜李凌枫,王金璐拜丁永利都是手把徒弟的方式。有的拜师头几年,还要给师父当奴仆,照顾家里家外。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童年时期在师父家里就干过不少杂活,也挨过不少板子。

京剧谭门传人谭孝曾、谭正岩被敬一丹访谈时曾说,参加富连成科班,就是要挨打的,打手要“两面煎”,打屁股三下要见血。洪金宝、#成龙#和元彪也是京剧科班出身,是师兄弟。他们的科班也遵循梨园旧规,三人都被师父于占元用藤条打过。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3)

至于为何要体罚?学习京剧是一项苦差事,一群年纪尚小的孩子,爱疯闹无定性,若不严加管教,不可能端正态度。京剧需要勤学苦练,既要练嗓子,又要练身段、动作,而很多动作要靠身体的记忆,说破嘴不如打一下。况且在旧社会,这是吃饭的家伙,都是一群贫苦人家的孩子,演的不好就没钱挣。师父本就要负担学徒的生活成本,表演时的行头也要自行购买,因此更要让学徒好好表演多挣点钱。

除以上几方面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师父们相信严师出高徒。这也确实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旧时代学艺辛苦,但也培养出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名家辈出,开创了各个流派。现代社会通过曲艺学校教学,不存在打学生的现象,但也确实再难出一位京剧大家了。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4)

京剧四大名旦

下面是富连成科班的学规,虽然严苛,但字里行间都是谆谆教诲: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

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何况尔诸小子,都非蠢笨愚蒙;并且所授功课,又非勉强而行。

此刻不务正业,将来老大无成;若听外人煽惑,终究荒废一生。

尔等父母兄弟,谁不盼尔出名;况值讲究自立,正是寰宇竞争。

至于结交朋友,亦在五伦之中;皆因尔等年幼,哪知世路难生。

交友稍不慎重,狐群狗党相迎;渐渐吃喝嫖赌,以至无恶不生。

文的嗓音一坏,武的功夫一扔;彼时若呼朋友,一个也不应声。

自己名誉失败,方觉惭愧难容;若到那般时刻,后悔也是不成。

并有忠言几句,门人务必遵行;说破其中利害,望尔日上蒸蒸。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5)

富连成社

不是梨园行辛苦,而是世道本就辛苦,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更要吃得苦中苦。正如师父对小豆子所言:“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要问这些学习京剧的人恨不恨师父?我想是恨的,也是爱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不仅教戏,也教为人处世的道理。《霸王别姬》中,关师父教会了蝶衣“从一而终”、“自己成全自己”。后期年迈的关师父将已成名角的程蝶衣、段小楼叫去戏班,因为小楼不唱戏改玩蛐蛐而大怒,将二人教训了一番。因为年事已高,又动了气,之后在教授小学徒时,气绝身亡了。这一段看得我十分感动,关师父不再是一个凶霸王,而是一个严厉但也温情的父亲,死前还要提着一口气教训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腔心血让人动容。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6)

关师父打小楼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7)

关师父为小楼与蝶衣说和,不让二人组合解散

现实中,谭孝曾说,他爷爷送他去富连成科班时曾对师父说,可以不打别的孩子,但是他若做得不好,一定要打他。他自己也认同,觉得不下苦功夫练功扛不起谭家的大旗。京剧大师孟广禄曾在《开讲啦》节目中说,师父打过他无数次,可师父走了,他觉得天塌了,如果师父还在,他该多么幸福。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8)

滥用体罚、违背人体生长规律拔苗助长,这些当然是不对的,但是出于严肃认真的艺术态度,偶尔敲打敲打,提高训练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相信真心学艺之人都有所体会。

练习时吃苦受罪,蜕几层皮,换高超的艺术造诣,换功成名就、艺术生命长青。这一辈子,也值了,不是吗?

梨园行中隐秘的感情

电影《霸王别姬》中,有多条同性恋的支线:蝶衣和小楼,蝶衣和张公公,蝶衣和袁四爷。这几条线陈凯歌表述的很隐晦,很收敛。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由于无知,我甚至觉得编剧脑洞太大了。那么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蝶衣和小楼:张国荣在香港大学参加讲座时曾说:“只要看看京剧发展流程里的特殊状况,就会发现台上的夫妻皆是男人,这造就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特殊感情。这是绝对合乎人性的。”为什么演旦角的都是男人呢?按照清朝的法律,男女不能同台唱戏,因此旦角往往是男人来演。而男旦也确实有他自身的优势,看看戏曲专家徐城北的说法:

一是男旦的艺术青春长,一个演员十几二十岁登台,一直可以唱到六七十岁,甚至更老;坤旦,女同志,年轻的时候长得漂亮,嗓门儿好,但是结婚以后、三十岁以后就会走下坡路,工作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京剧本身不是一门写实的艺术,它是高度虚拟的。你从京剧的服装看,演旦角儿不突出胸部、腹部、臀部,就平板儿的。它是通过梅花指法、水袖、腰身、走台步,这么来表现女性的特点,男旦得天独厚,因为整个表演劳动量很大,坤旦往往干不过来。

如此一来,男人和男人,朝夕相处,又常常代入角色,难免不会从戏里走入现实。

蝶衣和张公公,以及,蝶衣和袁四爷:我国明清法律规定禁止官吏嫖娼,这促使他们改寻男色,而他们寻找的对象多数是梨园中的伶人。并且清朝男风盛行,大户人家的主人会买来小男孩以供玩乐,因此男男之间的感情并不罕见。 这样看,电影中这几处都是有事实依托的,也解释了蝶衣为何会变成真正的虞姬。

张国荣与京剧老师的忘年之交

张国荣在接拍《霸王别姬》后,提前半年到北京学习京剧,京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他又出演京剧名家,因此他想好好学习一下京剧表演。即使不能唱得多好,能表演出神形兼备的样子就好,所谓像不像,三分样。

张国荣的京剧指导老师是张曼玲和史燕生夫妇,夫妻俩一开始还担心一位香港巨星驾驭不了传统的京剧表演,不会沉下心来学习。没想到张国荣对京剧非常有兴趣,不用老师先来教,而是自己先摆出一个动作让老师指正,由此十分自然的开展了教习活动。电影中每一个动作,张国荣都亲自上阵,不用替身,而呈现出的效果也着实让人惊喜。这样成功的表演成了电影的灵魂,成就了这部作品,也成就了他自己。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9)

由作品结下了缘分,张国荣和夫妇二人往后相处得像父母和孩子一样。张国荣只要来北京,哪怕短暂停留,都要约他们见一面喝杯咖啡,只是聊聊家长里短,关心一下他们生活的近况。史燕生先生患癌弥留之际,张国荣也特意前来探望、陪伴,将史燕生也感动哭了。

除却张国荣先生本身高洁的人品,我觉得电影中那份师徒情分也传承到现实中了,经历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段表演,张先生可能更能理解师父的含义,也更加尊师重道。梨园精神可能也成为了他的一部分。

特别喜欢霸王别姬的故事文案(梨园行里的人生百味)(10)

#17周年继续宠爱张国荣# #张国荣# #我要上# #理娱乐君#

引文:

京剧传承:从手把徒弟到“音配像”

程砚秋学艺还得给师父倒夜壶-半岛晨报

李盛斌:一位戏曲大家的自述

专访戏曲专家徐城北:梨园确实有同性恋

明清两代梨园同性之爱-经济观察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