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上(lt道德经gt)

王孺童讲解中华书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德经 上?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 上(lt道德经gt)

道德经 上

王孺童讲解

中华书局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一旦被区别出来,其实就已经偏离原本的“道”了,因为“道”本身是恒常的、绝对的、不可分别的。

“无名”才是天地的本初状态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善”不可能孤立存在,正是因为有了“不善”,才使“善”的存在成为可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只有消除人们的各种价值判断,达到“不尚贤”的状态,才能使民众之间无所争斗。

(此句不敢苟同)

有人们不再看重那些所谓的难得稀有之物,才能使民众消除偷盗等不正当的行为。

圣人治世的目的,是希望百姓能够去除内心嗜欲,以道理充实其中;外立柔弱之志,内强刚健之骨。一个人只有做到“弱其志”,才能不露锋芒、和光同尘;只有做到“强其骨”,才能百折不挠、坚韧不屈。如此遵循天道世理,立足于社会,人生才能有所成就。

老子也认为,国家祸乱的根本在于人心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永恒是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这已经超越了常人理性思维的范畴

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的两大基本问题,说白了就是讨论:宇宙的本原到底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万物都是由天地产生的,但天地从来不会因为创造了万物,而觉得高于万物

圣人治世也是一样,百姓与圣人也是一体的,本质上没有差异,所以视百姓如刍狗,等视百姓而无分别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体”虽微妙不可以形相见之,却永恒存续,其孕化万物之功用,无有停歇穷尽之时。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不执于生,而生物不息,故能长生。

圣人能够先人后己、厚人薄己,并非是彻底否定自我的“无私”。其“后身”、“外身”的目的,是为了“身先”、“身存”,让自身更好地立于不败之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做事要讲方式方法,还要追求办事效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凡事都要讲一个度,跨越了界限,性质就要朝相反的方向转变

盛而不满,可以不溢;不露锋芒,可以长存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论述了圣人内在修养与外化治世的玄妙之德

“无为”具有特殊的意涵,其本质是强调无所不为的境界,绝不能将之理解为弗思弗虑、无所作为的消极状态

圣人打破经验知识的局限,破除主体臆断与教条的制约,随顺万物真实的自然本性,由此达到无知而无不知的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