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故事简介及优秀品格(刻意练习之卖油翁的故事)

我们从小看过卖油翁的故事,熟悉其中的一句话,“我亦无他,惟手熟耳”,对这个故事,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只要重复不间断进行练习,技能一定能得到提升。在格拉德维尔的畅销书《异类》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卖油翁的故事简介及优秀品格(刻意练习之卖油翁的故事)(1)

卖油翁的故事和《异类》忽略两个关键要素,时间和方法。“手熟”的时间需要多长,“一万个小时”是否是必须的,如果并未确定,那么什么样的“练习方式”才是通向大师的最简洁的路径?

我们看一下身边熟悉的一些例子,流水线上的老员工,即使操作的再熟练,也仅仅是一名动作熟练的工人;而在普通大排档的切配后厨,切菜超过一万个小时,也不可能成为配菜方面的大师。作者把与之类似,只是简单重复的低水平练习方式叫做“天真练习”,那么在通往大师的路上,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模式呢?

卖油翁的故事简介及优秀品格(刻意练习之卖油翁的故事)(2)

艾里克森所做的实验,是关于有目的持续练习,提高记忆力的研究,招聘的实验者史蒂夫.法隆,是一名热衷长跑、主修心理学的大三学生。他只历时二年,用了200次练习,累积了300个小时,就能够准确地记忆82个数字,取得了超越常人的大师级水平。时间距离一万个小时相差很远,可见训练方法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要摒弃低水平重复的“天真练习”,必须做“有目的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包括4个要点:

首先,要坚持走出舒适区;

其次,练习要具有明确的目标;

同时,在练习中必须专注;

并且,练习还要包含着适当的反馈;

相对于重复的学习,坚持走出舒适区,才能持续的进步,这是一种基本的真理。

在斯蒂夫.法隆的实验中没有长期的目标,但实验一开始就要避免让他记得太舒服,总要让目标具有挑战性,又不会超过他的极限太远; 因此史蒂夫有短期的目标,只比上次的极限数字,多记一个数字;在练习过程中,每次尝试过后,都会得到简单并且直接的反馈,比如对错,成功与否,当他出错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最后是受训者本人要投入持续的专注,相对于一直坚持的长跑,史蒂夫并不认为一周两次的训练是个苦差,他有着内在的动力,更希望得到记忆方面的长期提升,在练习中他不断拍手给自己打气,不时拍着桌子,大喊着“绝对正确,我很正确……”,他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他所关注的任务上。

卖油翁的故事简介及优秀品格(刻意练习之卖油翁的故事)(3)

走出舒适区刚开始很容易,却又很难长久坚持。原因在于,练习者必须要面对一个个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在这个实验中,受到较大阻碍时,有时并非直接硬碰硬,而是采取迂回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去尝试,“不管是什么样的阻碍,你越过他最好的方法,是从不同的方向想办法。”这也是这个方法需要导师和教练的原因,当遇到障碍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应变的方法。

但更大的原因在于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保持长久的动力。当人们遇到阻碍的时候,会试图放弃或者停下脚步,这时保持专注并持续努力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如何才能延续内心的动机:

卖油翁的故事简介及优秀品格(刻意练习之卖油翁的故事)(4)

长久的动机来自于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一开始史蒂夫也有受挫,他从自己多年的奔跑经历中领悟到,长期的定期训练,意味着可以有效地提高表现,记忆也会如此,他相信只要能继续接受训练,就可以获得记忆上的提升;而来自外部的反馈,是史蒂夫不仅得到了报酬,而且在出名后,参加真人秀,又增强了再次接受训练的动力。

“有目的的练习”和充满能量的动机是通往顶尖大师的必经道路,相对“天真的练习”,这种原地踏步的练习方法,“有目的的练习”方法,是一步一个脚印,积沙成塔,积小胜为大胜,逐步靠近目标,增强技能的好方法,但它仍然不是练习的全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