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二十二卦贲卦(解易经贲卦卦辞)

贲 亨,小利有攸往。

“贲”字有两个读音。读音为bì时,本义指装饰,引申指华美、光彩。读音为bēn,通“奔”,如《孟子·尽心下》中的“虎贲三千人”。从卦爻辞的内容可以看出本卦卦名“贲”的读音应该是bì,装饰、修饰的意思,正如《说文解字》的解释“贲,饰也”。本卦卦爻辞的内容则可以视之为对“修饰之道”的解读。

易经第二十二卦贲卦(解易经贲卦卦辞)(1)

“饰”,可以是装饰个人外表的涂涂抹抹,可以是修饰文章的华美辞藻,也可以是迎来送往的表面功夫,可以是语言上的夸夸其谈,可以是锦上添花、画蛇添足,也可以是雪中送炭、救人于水火。正如孔子所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就是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鄙;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相辅相成、配合恰当,才是真正的君子。其中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贲”字的意思相近。

易经第二十二卦贲卦(解易经贲卦卦辞)(2)

众所周知,“贲”——修饰产生的效果也是有利有弊的。不过,不论是否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修饰总体上来说都会让解决问题、完成工作更加顺利,故而总体评断为亨通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大家都清楚一点,外饰的美丽只能是锦上添花,但是并不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孔子在回答林放何为礼之本质的问题时,会给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的回答,简单点说就是从礼的实质而言,应该重内容而轻形式。故对于既定目标的完成“贲”只能说是有一定的益处。故评断辞为“小利有攸往”。

易经第二十二卦贲卦(解易经贲卦卦辞)(3)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于孔子礼之本的话有这样的注释,“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意思就是说礼的内容与形式得当才是符合要求的,奢和易都是过于注重形式,而俭和戚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两个极端都不符合礼的要求,事物都是先有内容而后有形式的,故内容才是礼的根本。同理,“贲”的度怎样把握,以个人修饰为例,灰头土脸和浓妆艳抹应该怎样去避免,也许这就是本卦卦爻辞要讲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