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生平简介(上大夫带你领略)

烟是鲁迅先生的标配,“烟枪”是其思索、深邃的公众形象。和烟相比,先生好像并不“酒”负盛名。不过深入考究,也可看到先生与酒的微妙世界、诗意人生、快意恩仇。

鲁迅先生生平简介(上大夫带你领略)(1)

一、常饮偶醺,“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一是先生本人日记多有记载。自1912年至1936年25个春秋的日记中,凡有酒事每回必记。1912年31岁时到北京的民国教育部任科长、佥事。日记记载,8月饮酒10次,9月饮酒8次。常去的广和居有道“三不粘”菜,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烹制而成,似糕非糕,似羹非羹,一不粘匙,二不粘盘,三不粘牙,清爽利口,还能解酒。爱吃“三不粘”应与喝酒有关。1913年3月2日记载,晚上“饮酒一巨碗而归”。1924年2月6日记载 “夜失眠,尽酒一瓶”。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记述,1925年端午,喝了烧酒六杯,葡萄酒五碗。

二是家人和“酒友”的回忆也有记录。最了解鲁迅生活的许广平回忆道:“他的尊人很爱吃酒,吃后时常会发酒脾气,这个印象给他很深刻,所以饮到差不多的时候,他自己就紧缩起来,无论如何劝进是无效的。但是在不高兴的时候,也会放任多饮些。”在《欣慰的纪念》中也说过,因为在“官场”上和“文人”间的遭遇,“真使先生痛愤成疾了。不眠不食之外,长时期在纵酒。”

先生的弟弟周作人说“鲁迅酒量不大,可是喜欢喝几杯,特别是有朋友对话的时候……”。

鲁迅和郁达夫喝酒次数最多。郁达夫记述,鲁迅“对于烟酒等刺激品,一向是不十分讲究的;对于酒,也是同烟一样。他的量虽则并不大,但却老爱喝一点”。 “在北平的时候,我曾和他在东安市场的一家小羊肉铺里喝过白干;到了上海之后,所喝的,大抵是黄酒了。但五加皮,白玫瑰,他也喝,啤酒,白兰地他也喝”。

郁达夫在1933年曾作诗赠与鲁迅,其中两句写道:“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所谓“上酒楼”,是鲁迅有一篇小说叫《在酒楼上》,讲一个游子落魄归乡,在一家酒楼上与旧友相逢,两人在怀乡和潦倒的愁绪中相对举杯,共谋一醉。

鲁迅先生生平简介(上大夫带你领略)(2)

在上海时,女作家萧红经常到鲁迅家里去,有时还在家吃饭。《回忆鲁迅先生》中说:“鲁迅先生喜欢吃一点酒,但是不多吃,吃半小碗或一碗”。 鲁迅的另一好友许寿裳也回忆说,鲁迅不多喝酒。

曹聚仁的回忆则显得含糊:“我和鲁迅同过许多回酒席,他也曾在我家中喝过酒,我知道他会喝酒;他的酒量究竟多少,我可不十分清楚。”曹揣测,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描述,便是他自己的酒量:一斤绍酒,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鲁迅曾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记述,1925年端午下午,他喝了烧酒六杯,葡萄酒五碗。不知道为什么要喝这么多,而且是用碗喝葡萄酒。这年10月,许广平与鲁迅确定爱情关系后,便要求他禁烟、禁酒。从此,鲁迅饮酒开始减少。他在1926年6月的一封信中说:“酒也想喝的,可是不能。”在鲁迅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几乎完全戒酒。

不过,另一好友沈兼士却认定,先生嗜酒,不但要喝,而且酒量很大,天天要喝。起初喝啤酒,总是几瓶几瓶的喝,以后‘白干’‘绍兴’也都喝起来。

总的来看,或自饮,或公宴,或朋友相招,或治馔待客,先生还是爱喝几杯,绍兴酒,白酒、红酒、啤酒、洋酒都喝过。伟人首先是人,其实这正是生活中真实的鲁迅。先生自己就说:“譬如勇士,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话粗理直,饮酒有醉,正常不过,本不必刻意讳避。

二、诗意人生,“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与酒无法分开。除了日记、小说中大量提到酒,鲁迅的诗作中也有很多跟酒有关的句子。比如,“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浆轻摇”,比如“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最有名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前面两句,“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鲁迅专门写过一篇有名的谈酒“论文”,其实是一篇杂文,叫《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中说,“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是专喝酒的代表,他“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对此,鲁迅自己也有亲身体验。当年,鲁迅设家宴,请许广平等几位女学生吃饭,期间鲁迅纵酒失态,对女学生们动手动脚,纠缠打闹,后来他给许广平写信辩解,说“且夫天下之人,其实真发酒疯者,有几何哉,十之八九是装出来的。但使人敢于装,或者也是酒的力量罢……” 真不愧是懂酒的文人啊。

“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这是饮酒感受的诗意。“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微醺”或“微醉”,“也如醒,也如醉”,正是喝酒的最佳感受。“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酒的色香味和心境的五味杂陈合为一体。

鲁迅先生生平简介(上大夫带你领略)(3)

鲁迅著名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一篇挂关于文人性情与酒、文章与酒的妙论。其中所论并非只是酒与文章,涉及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化思潮、美学趣味及文学趋向,论述的是文人性情背后的自由与束缚,激情与无奈。“且夫天下之人,其实真发酒疯者,有几何哉,十之八九是装出来的。”进而认为天下没有纯粹的田园诗人、山林文学,文学说到底与时代有着密切联系。

鲁迅诗中,有早期“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橹轻摇”的轻快恬适,亦有“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的愤世嫉俗;有”不如即时一杯酒”的洒脱,也有“荷戟独彷徨”的迷茫;有“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的深沉忧思,亦有“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时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奋勇抗争。

风雨飘摇、寒凝大地的年代,清醒的灵魂必然痛苦。先觉者面临着或抗争或沉沦的选择。鲁迅从未忘记一个战士的使命,为了国人的觉醒,为了民族的自强,没有逃避,而是向着几千年来的黑暗阵营,毅然掷出匕首和投枪。

鲁迅爱酒曾被好事之徒打击讽刺,别有用心者在报上登一漫画,一个大酒坛子旁边是个小小的鲁迅。“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切身名灰飞烟灭之后,那滔滔江河仍旧万古奔流不息。先生的文学贡献及其历史地位,轻薄狂妄之徒的几句讥笑又岂能有损于贤者的声名。

上大夫一样,鲁迅一生的显著特点就是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灵魂。自由写作,自由思想,代表了那个年代可贵的思想自由精神。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为它文字中的振聋发聩的“呐喊”而震撼。

鲁迅先生生平简介(上大夫带你领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