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

地貌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晕渲法、晕眩法、分层设色法、等高线法。等高线法是一种既形象又精细地表达地貌的方法,是地形图表达地貌主要手段。

表7-2-1 常用地物符号(1:500、1:1000地形图图式)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1)

(1)等高线原理

图7-2-6为一山丘,设想当水面高程为90m时与山头相交的一条交线,交线上各点高程均为90m。若水面向上升5m,又可与山头相交得一条高程为95m的交线。若水面继续上涨至100m,又得一条高程为100m的交线。将这些交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的三条闭合的曲线,这些曲线称为等高线,注上高程,就可在图上显示出山丘的形状。因此,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按其内在的联系,依次、顺序、圆滑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称为等高线。按固定步长(高差)绘制的等高线称为基本等高线。两条相邻基本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常用等高距有1m、2m、5m、10m等几种,等高距应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面起伏情况确定,在一张地形图上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图7-2-6的等高距h为5m。图上两个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等高线的高程应为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地形图上按规定等高距勾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为便于看图,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根首曲线,这根加粗的首曲线被称为计曲线(比如等高距为l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5m、10m、15m、20m……等5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计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要断开并标注高程(其它基本等高线不标注高程)。在地势平坦地区,为更清楚地反映地面起伏可在相邻两首曲线间加绘等高距一半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为了能更准确地利用地形图设计工程建筑物,有时还在间曲线的基础上再绘制出高差为四分之一等高距的等高线(通常把这一等高线称为四分之一等高线或助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只描绘局部、不封闭,间曲线为比首曲线略细的实线,助曲线则为虚线。地面坡度是指等高距h与等高线平距d之比,用i表示,即i=h/d。等高距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确定,具体可参照表7-2-2。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2)

图7-2-6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表7-2-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地形类别

比例尺

备注

1:500

1:1000

1:2000

1:5000

平地

0.5m

0.5m

1m

2m

等高距为0.5m时,特征点高程

可注至cm,其余均注至dm。

丘陵

0.5m

1m

2m

5m

山地

1m

1m

2m

5m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3)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4)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5)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6)

(a) (b) (c) (d)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7)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8)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9)

穹窿地貌(地貌的表示方法)(10)

(e) (f) (g) (h)

图7-2-7 几种典型地貌的表示方法

(2)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见图7-2-7。

(3)等高线的性质

根据上述等高线原理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特征可总结出等高线的性质,即:在同一根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是自行闭合的连续曲线(如不能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除悬崖峭壁外等高线在图上一般不会相交和重合(等高线在悬崖处会相交,在峭壁处会重合);在等高距h不变前提下等高线平距越小、坡度越陡(平距越大、坡度越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平距与坡度成反比);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及山谷线时必须改变方向且与其正交);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