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

公元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郑成功之子郑经病逝,其长子监国郑克臧(上臧下土)继位。两天后,侍卫冯锡范以郑克藏不是郑家嫡系为借口,将其绞杀(一剑无血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拥立郑经次子郑克塽为王。

郑克塽是冯锡范的女婿,年仅十二岁(阿珂没机会了)。本来他的叔叔郑聪为辅政公,而实际大权由主持内政的冯锡范和手握军权的刘国轩掌握。这场政变,导致郑氏集团内部“叔侄相猜,文武解体,政出多门,各怀观望”,于是福建总督姚启圣上疏,收复台湾的机会到了。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1)

一、施琅出兵与郑军布防

康熙二十二年四月开始,郑军统帅刘国轩得知了施琅的进剿计划,于是开始调兵遣将,扼守澎湖。

《靖海纪事》中记载:郑军在澎湖的防御阵地可谓“星罗棋布,坚如铁桶”:“娘妈宫屿炮城二座”,风柜尾、四角山,鸡笼山,各有炮城一座,东西南北险要地段的炮台都是四座牛心湾山头顶炮台一座。

沿海可以登岸者处,全部建造了短墙,安置腰镜,环绕二十余里。远距离以炮台轰击,近距离则以火铳射击,双重火力阻击清军登陆。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2)

刘国轩将洋船改造为战船,凡是文武官员的私船一律征调,炮船、鸟船、双帆艍船、共计两百多艘。此时的澎湖可谓是炮台林立、兵船齐整,共有两万多名郑军参战。

此时,统帅刘国轩犯下了第一个战略错误,他认为“六月风波不测”,施琅不会在盛夏南风大作的六月份出兵。没想到,六月十五日,施琅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南风即将转向,西北风即将吹来。事实证明,施琅在此次海战中,占尽了天气优势。

六月,施琅调集大队舟师齐集铜山,清军同样调集两百多艘战船,参战部队两万多人。交战双方兵力相差无几,郑军以逸待劳还占据陆军优势

出征前,施琅命令大小战船的风帆上用特大号字体写着将领的名字,“以备观看,分别赏罚”。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3)

反观刘国轩这边,本来就没有做好战前总动员,直到八罩巡哨船看到大批清军顺风逼近澎湖,接到消息之后才开始仓促应战。

清军从辰时出发,四个小时左右抵达猫屿、花屿。由于天色已晚,施琅命令船只停泊在八罩水垵澳,准备第二天作战。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4)

二、澎湖首战

刘国轩看到施琅的船队后,下令严防死守,完全没有没有趁清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主动进攻的意思。手下将佐邱辉、黄良骥等人主动请缨,要求“先发制人,半渡而击”时,刘国轩却认为自家的防线固若金汤,施琅的船无处停泊。等到南风一起,“则彼何所容身”,期望风起,以逸待劳,不战而屈人之兵。

结果,再次贻误战机。

十六日早晨,施琅主动率军进攻澎湖,第一次澎湖海战拉开帷幕。

铜山镇右营游击阮钦的战船首先冲入敌阵,郑军队形稍乱,两只炮船,六只赶缮船,被清军击沉,放火将其烧毁。紧接着,施琅全军推进,用炮火进行覆盖,打坏鸟船一只、赶缮船两只。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5)

此时,刘国轩一直盼望的南潮涌来,施琅的前锋船队被暗流冲至炮城附近,遭遇一轮炮火的洗礼。紧接着,刘国轩的船队稳住阵脚,前后夹击开始了一轮反扑。双方的战船, 交战极为惨烈。整个战斗从中午打到晚上,持续六个小时左右。郑军水师总督林陞中箭三支,左腿被炮弹打折,送回台湾救治。

清军主帅施琅,右眼被鸟铳击中。二月河小说《康熙皇帝》中对此次交战极尽夸张之能事,施琅右眼中箭,拔目吞之(抄袭夏侯惇事迹)。姚启圣接替施琅继续指挥,二人配合默契,为大清出力。

在真实的历史上,施琅怕姚启圣抢功,根本没有让他登舰作战。也就为将来施、姚二人反目成仇,埋下伏笔。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6)

郑军首战损失大约一千人,击沉烧毁清军军舰若干艘,施琅率军主动退却。此时,江胜、邱辉等人打算率船追击,刘国轩怕有埋伏,鸣金收兵。

施琅对于刘国轩的夜袭同样早有防备,他下令船队“大队舟师,收寄西屿头,不许御甲,弓上弦、炮入子”,又命令左翼、右翼各派三艘战船进行巡航,防备刘国轩乘潮出击。

首战告捷,刘国轩期盼“天公作美”发挥了一次优势,也是唯一的一次。于是,他下令军队养精蓄锐,扼险守隘,以观其败。实际上,刘国轩的部队许多士兵都是临时招募入伍,缺乏训练。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7)

加上郑氏集团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后勤保障难免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施琅渡海作战,必须要解决两万多名士兵的淡水问题。所以,刘国轩的战略思想就是防守、防守、再防守,期待台风来帮忙。

所以自始至终,施琅一直都掌握着战争的主动进攻权。

三、澎湖决战

六月十七日,施琅全面占领八罩水埯澳湾泊,采取步步为营的防守态势。施琅主力部队驻扎的八罩岛,井水稀少,平日只够十个人饮用。

到了大战前夕,施琅派士兵在岛上挖沙见水,平时干涸的泉眼忽然冒出许多淡水,众人大称其异。

《闽海纪要》中记载:“兹忽泉涌,琅军六万余人用之不竭”。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8)

刘国轩认为这是天意,实际上根据《闽海纪要》中记载,五月二十八日到六月六日,台湾刚刚下过大雨,原本干涸的泉眼基本储满。为施琅接下来的大战,创造了胜利条件。

十八日,施琅进取虎井、桶盘屿。

十九日,施琅继续观察地形,静观其变。

二十日、二十一日,施琅故意用老弱病残的二线梯队,佯装进攻内外堑,促使刘国轩分兵增援。施琅主力舰队则逐步由外围岛屿往澎湖本岛逼近,渐渐形成合围的态势。

六月二十二日,施琅将船五十只分为一股,分兵三路向刘国轩镇守的娘妈宫发起进攻。郑军也在各处炮城的掩护下,派出舰队出海迎战清军。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9)

据施琅的奏章记载:郑军每艘炮船均安放“红衣大铜炮一位,重三四千斤,在船神两侧安二十余门大炮,鹿铳一二百门不等。”同时,再加上郑军炮城和炮台的掩护,战争顿时“炮火矢石交攻,有如雨点。烟焰蔽天,咫尺莫辨”。

施琅亲率八股,共五十六只船与刘国轩决战娘妈宫。此外,铜山镇臣陈昌等官兵配坐大鸟船一只,带领船八十余只作为预备队。

临近打到中午的时候,战斗也开始进入白热化状态。忽然海面在没有任何风浪的情况下,突然涨潮四尺之多。施琅近海作战时一些搁浅的船只全部恢复了动力,“水涨风无碍”。这样一来,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朝施琅倾斜。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10)

双方激战从辰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持续到了申时(十五点到十七点为申时)。结果是郑军大败,损失惨重:

郑军被清军“用火桶、火罐焚毁大炮船十八只,击沉大炮船八只,焚毁大鸟船三十六只,赶增船六十七只,洋船改战船五只。”郑军还遭遇了清军释放的火船,被乘风烧毁“鸟船一只、赶缯船二只。”

郑军见大势已去,自发冲心炮,焚烧炮船九只、鸟船一十三只;大量的郑军跳水弃船逃跑,又使得清军缴获一批战船。郑军的镇北将军、定北将军、水师副总督等四十员战将被击毙。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11)

在小说《康熙皇帝》中,刘国轩见大势已去,横剑自刎。

在电视剧《康熙帝国》中,郑经见大势已去,横剑自刎。

真实的历史上,刘国轩乘小快船,从吼门而逃。澎湖各岛的郑军见海上大败,主帅逃走,陆军守将杨地孤立无援,率领手下四千八百五十名士兵投降清军。其余的郑军,望江风而降。

只有守把西屿头的守将吴潜,拔剑自刎。

于是,三十六岛咸归顺焉。

康熙时期施琅指挥的战船长什么样(康熙王朝历史揭秘)(12)

据事后施琅统计,此战焚杀、溺亡的“贼伙”一万二有奇,尸浮满海。至此,刘国轩战前所布置的陆上防御体系,虽被施琅称为“坚如铁桶”,但也不过是“纸老虎”,海上战败后,未作任何抵抗,便全部倒戈。最终清军占领澎湖各岛屿,郑军水师主力遭受重创,刘国轩败逃台湾。

此时的郑克塽与冯锡范正在商量,要不要将剩余兵力集中起来,把菲律宾给灭了(进取吕宋,保全社稷)究竟结果如何,我们下回再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