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屋顶等级从高到低9种(屋顶自生涛浪势)

从1909年登基,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宫,紫禁城见证了爱新觉罗·溥仪从“真龙天子”成为逊位废帝的人生轨迹。在保留下来的一张旧照中,溥仪双手叉腰、眼戴墨镜站在屋顶,许是在眺望宫墙外的世界。

这个场景被贝托鲁奇移植进了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少年溥仪想要出宫看望过身的母亲,遭到拒绝,一气之下爬到屋顶上,吓坏了在场的太监。赶来的庄士敦和太监们爬上屋顶,用手拉手接龙的方式,方才将小皇帝从屋檐边拽了回来。

站在景山俯瞰紫禁城,15万平方米建筑屋顶的黄色琉璃瓦连绵一片。红墙高耸,这座住过明清二十四帝的宫殿,困囿住的何止溥仪一人?难怪作家李碧华称它是“中国最华丽的牢狱”。

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除了承重、围护等基本功能外,它同时也是封建等级礼法制度的载体。不同等级的建筑有着各异的形式语言,屋顶就是其中最为直观的体现。

“五脊”是认识屋顶的一个基本概念。屋顶最高处有一水平屋脊,称为正脊,大型建筑的正脊两端常饰有鸱吻(也称鸱尾、龙吻)。垂脊和戗脊是指两块斜屋面相交的倾斜阳角交线。围脊是重檐式建筑下层檐和屋顶相交的脊。角脊则是指垂脊上垂兽之前的部分。

庑殿顶

歇山顶

歇山顶的等级在官样建筑中仅次于庑殿顶,天安门、保和殿都是采用的歇山顶。与庑殿顶相比,它多了四条戗脊,加上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也被称为九脊殿。由于它的垂脊像是在中间“歇了一歇”,故名“歇山”。屋顶两侧各“歇”出来的一个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从视觉观感上看,歇山顶结构俊朗、棱角分明。我国现存最早的歇山式木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二年(782年),堪称国之至宝。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从高到低9种(屋顶自生涛浪势)(1)

歇山顶

悬山顶

悬山顶在宋朝被称为“不厦两头造”,清朝则称为“悬山”,因其瓦坡两端延伸到了山墙以外,屋顶仿佛悬浮于空中,因此得名,又被形象地称之为“挑山”“出山”。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垂脊只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因此单从外观上看,它并没有庑殿顶和歇山顶那么舒展。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从高到低9种(屋顶自生涛浪势)(2)

悬山顶

硬山顶

硬山顶则是这4类屋顶中等级排名最低的一类。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的两侧山墙会把檩头全部包封住,使其屋檐不出山墙,形制相对刻板,故以“硬”来命名。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被大量用于民间建筑中。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古代建筑屋顶等级从高到低9种(屋顶自生涛浪势)(3)

硬山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