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的最多经历(被骗真实经历)

1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称有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这笔钱已经转入银行要求你去银行通过ATM机进行转账在转账过程中以交纳相关费用为由骗取钱财

诈骗手段

冒充民政、教育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操作,将钱转走。

正确做法

学费和住宿费有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来帮你解决。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你可以向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来交学费和住宿费,上学期间的利息由国家替你付给银行。

如果在生活费方面有困难,也不用担心。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不同的资助方式,如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

另外,全国各高校都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使没有筹齐学费,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入学前还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路费和短期生活费。

办理过程中如有疑问,学生和家长还可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见下)查询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及相关规定:

http://www.xszz.cee.edu.cn/

或拨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热线电话:010-66097980、66096590咨询。

所谓把“支付宝学生账户”清零,其实就是诈骗分子蛊惑用户在“借呗”里贷款,接着受害者把借贷出来的钱,真金白银地转给诈骗分子

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分为两类:

一种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骗子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一种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这类诈骗的套路主要分几步:

一. 伪装成“贷款平台客服”主动联系

骗子冒充“贷款平台客服”身份,并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获取受害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二 编造理由让你陷入恐慌

骗子利用受害人担心“网贷影响征信”的心理,以“注销网贷账户需先清空信用额度”为由,诱骗受害人受害者进“额度清零”操作——即到各大网贷平台,将贷款额度进行全部提现。

三转账到账后,即被拉黑

骗子声称“网贷注销后将全额返还”,诱骗受害人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其提供的“清查账户”(即骗子的个人账户)中。受害人转账后,骗子便会将受害人拉黑。

正确做法

第一:接到此类电话时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因为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你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同时切记个人征信是无法人为修改的。

第二: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登陆官方平台或咨询官方客服。

第三:一旦被骗,要保存相关材料,立即报警。

兼职篇

刷单?租号?假的!

美好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初次掌握大笔生活费支配权

难免有些计算不到

2生活费花超了怎么办?

这些兼职广告看上去好诱人啊兼职模式简单(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或电脑)工作时间自由(每天一点闲暇时间)最重要的是到账快,低付出,高回报!是不是很心动?注意!刷单、刷信誉就是电信诈骗!

诈骗手段

骗子通常以在某些APP帮助刷单挣钱需要垫付本金或加盟刷单团队需要收取押金为由,要求受害人向其银行账户内汇款,在收到钱款后随即删受害人联系方式并玩消失。

正确做法

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在电信诈骗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首要面对的就是与骗子进行时间的赛跑,受害人越早报警并反馈有效信息,就能够越及时地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提供有效信息。首先要说明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如果是通过银行卡转账,应详细将对方姓名、卡号、转账时间告知民警。如果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汇款,要及时提供自己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信息。

3躲过“兼职刷单”又看到一则广告

租用每个人都能注册的微信或者QQ号,还给钱不白用,而且给的租赁费还不低。但是要求却很简单:正常使用一定时间的“活号”、有一定数量的好友数,并且承诺“只是修改头像和名称,不发任何消息,只是单纯的加群或者进行投票、点赞,不会对原使用人造成任何影响。”

事实上,就如同那些被买卖的“银行卡”和“手机卡”一样,这些被租赁出去的“微信号”和“QQ号”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用不完的“微信号”和“QQ号”中的一员。

骗子有可能利用租来的账号完成“垃圾营销”或者“散播不良信息”等恶意行为,危害网络环境;还可能利用该账号对他人实施欺诈;或者是借着账号,为“赌博平台”“色情网站”进行引流

“出租个人账号”本质上是网络黑灰产业为了借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逃避监管追踪而布设的陷阱,不仅可能导致个人帐号被盗、被封,还有极大的概率会危及他人乃至整个网络空间!

并且,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

买卖、出售、出借手机卡、银行卡,或将面

临刑事处罚

被骗的最多经历(被骗真实经历)(1)

:所以,大家切记,在找兼职的过程中看到任何类似“租售微信、QQ号”“手机卡、银行卡”“借用身份证”等信息都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一些蝇头小利所迷惑,犯下大错!

4、电话、短信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短信说你的银行卡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几千元要你及时还款,或者说你中奖了,你有快递邮件未取,你电话或网络欠费了,甚至还有的说你家人、孩子或同学朋友遇到危险了等等,如有疑问请咨询什么什么的电话。当你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你将一步一步被对方诱导或威胁进入圈套,例如对方会说你个人资料泄露了,你卷入了非法活动,要求你将自己各个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到他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上,如果你听从了对方,那么你所转出的资金将一去不回了

5、传销。传销组织经常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被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精准“设钩”,在求职、交友、征婚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大学生比普通人群更加“有利可图”,同学好友处可以借钱,亲戚家人也会给予支持,有不少家庭在得知孩子身陷传销后给传销组织打款以求“破财免灾”。另外,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幻想一夜暴富,很多人无法很快获得理想工作,成为传销组织诱骗并继续去迷惑、欺骗他人的绝佳对象。

7月14日,山东籍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在天津陷入传销组织意外溺水身亡,随后8月份山东某大学毕业生张超、湖南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的大二女生林华蓉均因误入传销组织意外身亡,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6、校园贷被骗。“校园贷”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通过简单的手续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短信、小卡片等形式,向学生推销“校园贷”业务。与官方政策允许的帮助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完全是两回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件、学生证信息;另一种是针对女生,进行借款时以女生手持身份证件的裸照代替借条;二是小额贷款,随借随还,没有繁琐的手续,只有提供身份证件和学生证即可;三是贷款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立等可取。

7、以“遇困”老乡的身份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某种途径获知被害人籍贯在何处,以家乡话套近乎,吹嘘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后帮忙等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信任,借出钱物,之后逃之夭夭

8以遇困的名校大学生的名义诈骗。诈骗分子往往谎称自己是某名校的大学生,并出示假的学生证、身份证、介绍信等,在外搞社会调查被盗钱包或钱用光要求借用电话卡使用一下进行试探,步步深入,一旦觉得行骗对象可能上钩即提出要求帮助、借钱返校。

9以代购低价物品为借口诈骗。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谎称“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电脑等物,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骗取他人财物

10利用介绍勤工助学诈骗。这是这年来针对较多学生的、常见的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往往在邻近学校周边地区。设立职业中介场所(有的是个体职介所与所谓的用人单位联合诈骗学生中介费、押金等),将求职的学生介绍到骗子自行设立的所谓“用人单位”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假意录用,要求学生交纳一定的“建档费”、“工作卡工本费”、“保证金”、“押金”等,“就业单位”多分配给较多繁重的推销市场、调查任务,之后以工作不达要求为由拒付工资或以“保证金”抵消处罚等,“用人单位”临时租用几间房为“公司”,一旦败露,即作鸟兽散

11借口帮助落实工作单位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毕业分配落实工作单位难,吹嘘自己有关系,可以帮助落实工作单位,骗取学生及家属的介绍费、帮忙费

12推销伪劣产品及消费卡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多以某化妆品公司的优惠服务活动为幌子,推销伪劣化妆品,收取办理美容卡的费用,当学生去前去美容时,公司却人去房空。还有的以推销电话卡、订购学习资料为由,混入学生宿舍进行诈骗等

13网络诈骗。假冒网站客服人员进行网络购物诈骗,盗用学生组织或老师QQ群号,以老师或学生干部名义要求缴费或遇到资金困难需要求助等骗取同学钱财

14、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由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多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电话或短信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说有一笔捐助款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到账,需要核对身份、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结果在不知不觉引导操作下自己卡内的钱被转走

15警惕“转接电话”

“00”或“ ”开头的都是境外电话,疾控中心、“公检法”等行政部门只会使用固话或移动电话,不会相互转接电话

16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极具诱惑力的车、电脑、衣物等物品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7网络招工诈骗借用某些知名工厂、企业或酒店的名义通过网络发布招工信息,受害人联系后以缴纳押金、保险、服装费等多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19网络征婚、交友诈骗通过世纪佳缘网、百合网等网络交友、相亲网站,编造“高富帅”或“白富美”的虚假身份,与受害人进行网络交流,在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急需医疗、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

20虚构中奖网络诈骗通过向互联网QQ、MSN、邮箱、网络游戏、淘宝等用户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

21冒充熟人、好友诈骗 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码、MSN账号等个人账号,然后以主人的身份登录互联网,通过播放受害人亲友的视频聊天录像等方式,冒充他人与受害人聊天,并以有急事等用钱为借口,向好友借钱。有的通过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商业伙伴的电子邮箱后,利用该电子邮箱或注册用户名极为相似的邮箱名,冒充其商业伙伴实施诈骗

22开设虚假网站、网上钓鱼诈骗 通过开设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上银行、网络交易平台、手机充值网址等,利用网上支付平台,如财付通、快钱、5173等交易接口行骗。此类网页看似与正规网站无异,但网民交易时看不到实际的交易金额就完成资金交易,欺骗性极大。

23、炒股分红诈骗 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网页以证券公司名义发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以提供资金炒股分红名义,骗取股民将资金转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24、网银升级诈骗犯罪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与银行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通过群发网银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录假网站,输入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后,即迅速通过网银转账方式将受害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转移

25境外团伙利用网络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藏匿境外的犯罪分子使用VOIP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要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账户

26虚构消费退税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后,谎称国家鼓励消费、税收政策调整等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实施“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是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指定账户

27虚构社保补贴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群呼电话,虚构社保、医保补贴退款、购车(房)退税、教育基金退费等事实,诱骗受害人与其联系,之后再以要进行退款操作为由让受害人到自助取款机上操作,利用大多数群众不懂英文的条件,操控受害人将资金转入骗子的账户

28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车祸、嫖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目前,也出现了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熟人诈骗

29冒充黑社会敲诈。犯罪分子冒充黑社会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人之托进行报复或暴力讨债等名义,恐吓要伤害受害人及其家人,威胁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户汇款。

30冒充军人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部队后勤部门的军人给受害人(一般为货物经销商)打电话,称急需一些奇缺货物,并告知货物“代理商”(犯罪嫌疑人同伙)电话,让受害人先行进货,等受害人与“代理商”联系之后,“代理商”再告知“厂家”(犯罪嫌疑人同伙)电话,“厂家”以需要交订金、先付货款等名义实施诈骗。

31邮寄包裹涉毒诈骗。犯罪分子群发手机短信,虚构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涉枪等事实,并留下所谓“报警咨询电话”,诱使受害人主动与犯罪分子联系,让受害人相信其包裹涉毒,身份被冒用涉嫌犯罪,再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让受害人将钱转账到犯罪分子指定账户

32快递货物被贴上二维码抽奖。。。

33换账号汇款诈骗。犯罪分子群发“我手机没电了、卡坏了,或我原来的账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账户,**行,***,户名***”短信,骗取即将汇款人员不加识别地把钱款打入涉案账号。近期,出现了冒充房东诈骗房客租金的诈骗方式

、34银行卡消费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称受害人信用卡被刷卡消费或扣除年费,引发受害人的疑问,并提供一个联系“咨询”电话,诱骗接收短信者拨打该电话,后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及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让受害人按照犯罪分子的提示在取款机前操作,最终诱骗受害人将账户资金转入涉案账户

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

当前的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大都由过去的无针对特定对象进行大面积撒网式的诈骗转为以掌握被害人的家庭情况、个人账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为依托,进行针对特定对象的诈骗。很多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诈骗得逞,往往也是掌握了被害人的有关个人信息,利用被害人个人信息做文章,让其不得不信,从而落入犯罪嫌疑人布好的圈套。因此,人民群众要加强以下自防措施:

(一)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二)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三)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如果掉入不法分子所设置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如有银行、通信方面疑问,请与各大银行、通信公司固定客服电话取得联系,遇到可疑电话和短信,及时拨打110报警。

总之,防止上当受骗,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美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到网银业务的,要格外小心。据公安机关所作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者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同志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全民抵制诈骗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开展侦查破案。

#打开眼界#​#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