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电视剧经典语录(电视剧是否应多一点)

2021年的电影春节贺岁档如约而至,各大影院相继开放,电影名这里就不提了,反正你家唱罢我登场,票房也跟着蹭蹭地涨,此时圈子里正在评论某刚上映的高系列农村题材电视剧,来了兴致,写上一笔。

朝花夕拾电视剧经典语录(电视剧是否应多一点)(1)

首先必须声明,本文作者并非影评人和媒体人,甚至跟媒体都挨不着边,最近几年游走于各大企业教书育人宣讲管理之道(不要与某某什么大师相混淆),同时做一些心理学与行为学研究便于写书,一介书生仅此而已。但是,我还有个最基本的社会角色——观众,所以,我也必须有权利对现如今影视作品现状反馈给我的所感、所想、所悲切反馈给读者乃至所有普罗大众。别驳斥,这权利我真有,郭德纲老师说得好:“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观众即为衣食父母。

一、作品要不要编?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影视作品都需要改编、增加作品艺术感,即便是原著和真实历史事件,编剧和导演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肯定会有所增减,好了,打住!不再往专业上去评判了(也评判不了)。但是编也要编得像那么回事吧,你不能80%都在编吧,即使100%都是编的,你也编得有点艺术感行吗?普通观众所说的艺术感就是剧情紧凑点、逻辑清晰点、煽情真实点、结尾相对舒适点。我还记得前两年看过一个剧作,把西游某桥段翻拍,道教祖师被拍成骄淫之徒,光看剧照就知道,又是一步舍我其谁、哗众取宠的“大剧”。作者不知道编剧和导演处于何种艺术品味考量,我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电视剧,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版,即使在原著基础上做了改动,亦不失精彩味道,特技效果放在现在会被笑掉大呀,仍堪称经典,为什么?尊重原著、遵守伦理纲常,这不是俗不俗的事,而且咱现在当代人面前的作品一定不能过于俗不可耐、过于胡编乱造!写到这,让我想起来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杀马特造型,我知道他们在寻求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可,但......所以此处完结。

朝花夕拾电视剧经典语录(电视剧是否应多一点)(2)

二、为什么朝花夕拾更重要?

这里我用的是更这个字,而不是最,为什么?因为这世界上大多事物都应辩证地去评判,没有100%的绝对。这里所说的朝花夕拾,是指影视剧作品要更多去还原原著、还原真实历史事件、真实时代变迁中的茶余饭后,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90后喜欢《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因为此时的地缘政治局势触发爱国热情,更是让年轻一代了解建国初期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这在某种程度上比教科书来得要快。好了我们所说刚刚上映的《你好,李焕英》,为什么票房一路高歌?第一真实事件,虽是发生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小市民中间,但是它真实啊,每一个剧情、道具、服装、言语交谈说反映出来的年代感,你可能会说,穿越不都是假的吗?但是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可以编啊?这部电影里的编剧恰到好处,母亲与女儿同时穿越到了同一个年代,看似肉体穿越实则灵魂仍在一个时空当中,为什么你泪奔?因为人家穿越的真实,是在利用穿越载体来抒发真情实感,艺术,终究是很专业的!

可能有人会说:小说、舞台剧也都是在编,也没什么朝花夕拾。笔者奉劝一句,好好看看这类题材的作品,哪一个不是在还原历史事件?哪一个不是反映历史人文环境?要么通过任务抒发感情,要么通过事件批判国情,要么就是真枪实弹还原真实场景,你可能会问,J.K罗琳还原的是啥?很简单,孩子们的童年畅想和回忆,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综上,影视剧作还是要更多朝花夕拾,哪管你再翻拍,也有翻拍的意义,从艺术手法、特效效果上去提升观赏价值。除此之外,可以翻拍,但也要翻拍的真实,最近刚上映的某农村题材系列电视剧,我看了几眼,不敢恭维,读者可以到东北农村真实场景看看,有30%人物和场景吻合就算烧高香了。

哎,我还是喜欢多年前的一部农村电视剧《夜深人不静》,致敬经典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