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金牌都是黑龙江的么(冬奥会上咋这么多黑龙江人)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王君宝)有人戏称北京冬奥会“通用语言”是东北话,有人走入赛场目之所及尽是来自东北“那嘎”的人。为啥冰雪赛场能够刮起“黑土地”的风?我这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给你说道说道。

冬奥会金牌都是黑龙江的么(冬奥会上咋这么多黑龙江人)(1)

1月23日,滑雪爱好者在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上体验滑雪(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但我觉得,冰雪也绝对是大自然赐给这片土地的宝。

虽然有时候冷得直哆嗦,但在冰雪中打滚的快乐,美得没法说。既然满地是冰,遍野是雪,不滑滑冰、玩玩雪,外人看了都百思不得解。

记得小时候,冬天放学路上总能路过积水形成的冰面,一个小加速,双手展开掌握平衡,潇洒地滑过冰面,平稳着陆,抖抖书包,瞬间变整条街上最靓的仔。这叫“打出溜滑”,算是孩子们的必备技能。

冬奥会金牌都是黑龙江的么(冬奥会上咋这么多黑龙江人)(2)

1月2日,哈尔滨市民在松花江上滑冰。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家里的老人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冰封的松花江上人山人海,“自己拿木头钉个框架,就是个爬犁,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在江上边乐边滑”。这种场景,如今每年依然能看到,只不过滑行工具更加丰富。

不仅如此,上世纪黑龙江的许多学校、工厂都有冰球队,在空地上浇块冰,就能开打。工厂之间、学校之间的冰球联赛,火到“一票难求”。

这样的全民基础,催生了1953年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此后一系列全国冬季运动赛事落地黑龙江。

1996年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洲际冬季综合运动会;2009年哈尔滨又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综合性冬季体育赛会。

浓厚的冰雪运动基础催生了一批批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黑龙江省很早就有自己的速滑队、冰球队等。1963年,黑龙江人罗致焕在日本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上夺得男子1500米冠军,成为第一个获得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前几天他还担任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护旗手。

多年来,在天寒地冻中训练、在艰苦条件下攻坚,一批批黑龙江运动员练就了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包括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在内的多项纪录。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

正在进行的北京冬奥会上,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首金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五人,均是黑龙江人,其中任子威还贡献了第二金。

冬奥会金牌都是黑龙江的么(冬奥会上咋这么多黑龙江人)(3)

2月7日,任子威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上,无论是火炬手、护旗手,还是场馆内的制冰师、教练、技术官员等,几乎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甚至比赛解说,也常有东北方言相伴。大自然赐予黑龙江人的冰雪技能,此时大放异彩。

随着冰雪运动在中国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冬季运动在传统地区更加火热,在新兴地区活力不断。放眼全国,越来越多人正在书写自己与冰天雪地的故事。

种下冰雪运动的种子,让奥林匹克花朵开满神州大地。冬奥已至,我们一起向未来。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