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文化分享(一个关于潮文化概念引发的讨论)

潮文化分享(一个关于潮文化概念引发的讨论)(1)

地区个文化珠三角许个命名向伊看前学习,啰没叫做广州文化吗?

伊叫做广府文化,广府就是指珠三角许片区域,那么俺潮州历来也是一府管九县,潮汕文化改为潮府个文化照生就免詏(辨)吗。

…许底呾当年韩文公来潮州当剌史,从此‘潮汕'个文化正有变确立。

下请问呾韩文公千二(1200)年——当年个汕头坫在地块,…啊前(以前)有行文之间就出现一撮笑话,啊所以如果叫做潮府个文化佮广府个文化伊就统一起来,啊就是潮州府一府管九县只个范围个文化。

这是摘自抖音视频曾楚楠先生闲聊关于潮文化概念的说话而引发下面网友的对此的争论,特作辑录。

:杰, 是曾楚楠学者讲解潮汕文化含义!

:驳"潮不同论州文化"和"潮汕文化"。

近日,有人提出了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不同论,这种论调是很有害的,他撕裂了潮州文化,不利于潮汕地区的团结,将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我们应该警惕这个论调。

  原文说:

  1、 此潮州已非彼潮州:

  古代的整个区域叫“潮州府”,但现代的“潮州”只是潮州市而已,历史已经变迁很久,现在本区域的人们更喜欢叫本区域做“潮汕”,是包括目前汕头、潮州、揭阳三大地级市,而且“潮汕”一词已被官方引用了一百年之久,如果叫“潮州”的话,会被人误会什么都是潮州市的,所以我们都称本地区为“潮汕地区”,称这里的人为“潮汕人”,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正如现在的揭阳、汕头、饶平、惠来、普宁、潮安等地,如果把他们所有一切经济文化方面的努力都说成是“潮州”的,那是很不应该的,会造成很多误会。古代的“潮州文化”其实是整个区域劳动人民共同的劳动成果和文化遗产,并不是现在的潮州市所独有,但现在却老被误会成是潮州市所独有。如果是“潮汕”的话,就不是具体那个市的,而是整个区域共同的东西。

  道潮人驳:

  这一段论调是文化名称地名决定论。这一论调避开了一个常识问题,在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在这个论调中已经不承认了,做为一个历史地名,大都有这种情况,因为行政区域的改变而有不同的涵意。象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时,有一个区叫做徽州区,目前人家对于徽州的称呼,并没有一个黄山市徽州区和存在而不清楚徽州文化中的徽州就是指整个黄山市和宣州市部分地位了。另外一个区域名称的变化的很频繁的,象本地,揭阳、岭东、义安、瀛、潮、潮州、潮汕、汕头等都是历史上本区域的名称。但做为一种地方文化或者发系文化,应该也必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名称。山东省的齐鲁文化,没并有因为齐国与鲁国灭亡二千多年现在已经叫山东而把齐鲁文化更名为山东文化。如果以上观点成立的话,那全中国有多少个传统文化名称要改名?天下大乱了。

  原文说:

  2、 潮州难以接受强加的“潮汕文化”一词:

  做为古代潮州府的府城,有传承古代潮州文化的义务,所以当有人提“潮汕文化”时,就认为是要把“潮汕文化”强行代替“潮州文化”一词,所以潮州才拼命搞正名,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潮州一直不服近代汕头的崛起,一直反感“潮汕”,并把潮汕和汕头等同起来,是一大误解(如果要的话干脆直接叫汕头好了,又何必叫潮汕呢),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汕头崛起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已是一百多年了,历史已经发生变化,希望潮州要面对现实。

  道潮人驳:

  “做为古代潮州府的府城,有传承古代潮州文化的义务,”这句话是非常错误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为古代潮州府的府城,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这是个常识,但并不是说别的地方就没有义务,就可以乱来。“而且潮州一直不服近代汕头的崛起,”这就乱猜疑了,从我记事时起,就一直对汕头的个向往,第一次去汕头的时候,与同学二个人骑了4个小时的自行车,到了汕头那种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忘怀的,有多少潮州市工作的人,一直以到汕头工作为目标。潮州人也不是没有走出过潮汕地区,就附近比汕头市经济文化更好的城市多的是,汕头也不上潮州的目标,潮州有什么理由不服汕头吗?你提出这个观点是非常有害的。“潮州不接受潮汕文化一词”你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在文化讨论方面,支持与反对的人,并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别,支持潮州文化的汕头的、揭阳人大有人在,不信你去做一个调查,反正这个调查我已经做了,证明了我的正确。要面对现实的是原作者。请你清醒点。

  原文说:

  3、 内地和海外的叫法不同:

  因为汕头在近代的影响力更大,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的人都习惯叫本区域为“潮汕地区”或“汕头地区”,而很少叫“潮州地区”。而海外的潮人大部分是在晚清到解放前移民到海外的,所以他们很多仍保留古代的“潮州”说法,比如香港,华侨口中的“潮州”其实就是现在的潮汕地区,而广东省内说粤语的珠三角一带,受香港的影响,也习惯把“潮汕”说成“潮州”。虽然近年来香港一带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逐渐接受“潮汕”这一词,逐渐用“潮汕”、“潮籍”、“潮属”、“潮人”、“潮菜”等代替“潮州”,但新旧说法有时还是容易混淆。

  道潮人驳:

  产生上述问题的所在,不是因为潮州的存在,而是潮汕主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潮州”并没有做为一个行政名称出现,做为与汕头平级的“潮市”也只不过是15年前(1992年)的事。在同一民系的人群人,大多数人称本地为潮州,为什么本地人要改为潮汕?外人都称我们为潮州,为什么一定要改为潮汕?地名改了就改了吧,为什么把文化名称及各子项也改了呢?这又是什么道理?

  原文说:

  由于上面的因素,当有人把“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同起来时,就演变成没完没了的争论,但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应该等同起来。下面是俩者意义的解释:

  ●潮州文化:是指本区域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也就是古代。

:2007文章。

:忠, 潮与汕是两个地名,属并列关系。要么是潮要么是汕,把两者混在一起就不对,曾大师用潮府一词比较对接受。

邱:也就是古代“潮州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文化,它不包括隋朝建潮州之前的古揭阳文化,也不包括近代崛起的汕头海洋文化(潮州人也不愿意)。潮州文化依然是潮汕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潮州文化也可以说是潮汕文化的代表,要不“潮汕文化”就不会把“潮”字放在首位,说“潮汕文化”想去掉“潮州文化”是错误的理解。

  ●潮汕文化:是指本区域整个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化,潮汕地区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受汉文化影响的时间最早追溯到秦汉。潮汕文化包含了最早的古揭阳文化、中期的潮州文化、近代的汕头海洋文化,古揭阳文化是潮汕文化的开始,中期创造辉煌的是潮州文化,近代促进与海外交流的是汕头的海洋文化。古揭阳文化、潮州文化、汕头海洋文化都是其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有各自区别的时代特征,但三者又互相传承,互相融合,成为反映本区域整个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化总称———潮汕文化。

  道潮人驳:

  潮州文化是汉民族的亚文化,潮州文化当然不包括古揭阳文化,因为古揭阳文化并不是汉族文化,这个是非常简单的事,但要承认古揭阳文化对潮州文化有影响(影响力多大、哪些是潮州学研究的内容,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成果),但说潮州文化并“不包括近代崛起的汕头海洋文化”那你就错误了,你就大大地夸大了一二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力了。一种文化的形成是几十代人积累起来的,一二代人的作用是很小的,这你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文化是什么》一文。就象物种的进化一样,一二代的进化结果,并不能使新物种的产生,不信你去看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好好学习,自以为是糊乱发言。

  原文在第3点中说“海外的潮人大部分是在晚清到解放前移民到海外的,”潮州人在海外最大的事迹就是泰王郑信,而在东南亚一带建立以潮州人为主小国家的也不少,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从明清已经开始了,目前潮州小食“砂茶果”的砂茶就是从东南亚传入来的,请问这些是不是潮州文化的内容?

  汕头文化也太过强调海外的文化影响了,可知道在南方,向海外移民的不仅仅是潮州府,客家、广府的也不少,特别是台山同、开平、恩平等地,他们也同样深受海外文化的影响,所以,从汉族文化亚种来说,海外文化影响并不是独特的,不能独立产生文化亚种。

  上文中提出的“汕头海洋文化”,并没有什么内容,潮州文化早已经是说“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结合,受海外文化影响的汉族亚文化”,已经包括在内了,没有必要也无理由把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分开讨论。

  原文说:

  “潮”和“汕”本来就是一家人,是兄弟姐妹,血浓于水,因为这个名称自相残杀,是很不应该。大家应该理解“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的区别,不再把两者等同起来,放弃两者的没完没了、又不实际的纷争,当前潮汕地区经济落后于省内发达地区,广大潮汕人要团结一致,互相谅解互相包容,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实现大潮汕的经济振兴,这才是明智之举。如果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依然继续蛮不讲理、钻牛角尖、挑起没完没了的纷争,其阴谋是最终是难以抵挡历史车轮的前进,最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道潮人反驳:

挑起争论的,正是某研究中心某媒体,而非潮州人,是谁先把传统文化的名称改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别倒爬一把?说话自我矛盾,还要加罪于人,这是什么人格?

  振兴潮汕经济,是每个人的梦想,振兴潮汕经济,就得提出潮汕大锣鼓吗?就得去掉州字称潮州菜为潮菜吗?振兴潮汕经济就得把潮州方言改叫为潮汕方言吗?振兴潮汕经济就得新命名一种木雕叫“潮汕木雕”去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我劝支持“潮汕文化”论者诸君,真正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要随政治舞动。

:潮汕一词如果要考虑现代大区域全面兼顾应该是潮汕揭。才不会漏掉揭阳。揭阳比汕头建制更早得多,汕头不应抢在前头。

:潮字狭义指现代潮州市,广义指旧潮州府。若要表述广义,当然潮府最合适。

:何必去改成潮府文化?又在自造词汇。用潮州文化,不是妥妥的吗?改名字,是自身的不自信。

:就像当年,海阳县改成潮安县,就是自己的让步。现在想要再叫回海阳,难了。

杰:现在说潮州文化汕头揭阳又不服,如之奈何?就象曾大师所说广州文化与广府文化。潮府文化可能其他两市就能接受。

:杰, 还是一厢情愿了。

:潮府和潮州一个性质的。

:揭阳照样搞揭阳贤德文化。

:汕头照样搞红头船文化。

:他们不会什么潮府。

:我个人还是觉得,提倡使用潮府文化,真的没必要。

:除非很有把握和自信。

:想我,用潮州文化,就不会用潮府。

:现在的问题,不是改个名字就可以解决的。

: [强]上面杰叔转这个视频,曾楚楠学者讲解,本土文化改称“潮府文化”(与省城“广府文化”对应)。因古代一府管九县,潮府文化海外潮人可完全理解,潮、汕、揭三市,应无多大争议!

:游,好好的潮州文化,为什么要改呢?症结在哪?

:海外华侨只知道潮州人。

:不知道什么潮府人。

:不就是没了自信力,妥协了。但人家还是一样不领情:都什么时代了,还叫“府”?封建。

:逸, 我未深入考虑,只是看视频头次见曾老师这样提倡!

:游,问题是他不要搞潮汕文化,我让步,也不叫潮州文化,叫潮府文化。

:但人家不傻,少了汕怎么可以。

:你爱叫潮府就叫潮府,我还是叫潮汕,妥妥的。

: 詹先生,中国民族大辞典,讲广东三大民系,头个就是“广府民系”,然后是河洛(福佬)民系和客家民系。

: 河洛民系潮汕包括雷州半岛。

:即闽南语区域。

:潮州人从莆田入潮,粤西人也大都从蒲田迁入的,现在的吴川只有少部分村落既讲土白话也保持讲雷话(当地人称黎话),而大部村落已进化到完全讲土白话,与雷话已不沾边!

吴川已是完全讲土白话的,雷话大多已听不懂。相邻的遂溪县少数讲白话,大多数讲雷话(黎话),附近的雷州、徐闻县即全部讲正统雷话(黎话)。邻近的茂名市、县有部分村落既讲土白话,也保留讲雷话(黎话)。因粤西基本都是宋、明朝时从闽南移民下来的,所以是方言和语种太多太复杂的地方。

游:雷话即原闽南语迁入的本土化。

邱:为什么雷州不能代表我们徐闻,我们就不能说雷州话?

邱:多年前道潮人的作品:《为什么雷州不能代表我们徐闻,我们就不能说雷州话?

:一个月前,遇到了一个徐闻人,说的普通话听起来很不准确但我句句都能听懂,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

问:“你说的是什么话啊?”

答:“我们是说雷州话的。”

问:“你们属雷州市管的?”

答:“我们以前是雷州府管,现在是湛江市的。”

问:“那你们与雷州市同级了?”

答:“是的。”

问:“说雷州方言的,有几个县?”

答:“四个吧。”

问:“那你们还叫雷州话,不改为徐闻话?”

答:“我们说的都是雷州方言,”

问:“与雷州那边的人说的都一样?”

答:“有点点差别。”

问:“现在徐闻已经与雷州同级了,为什么还叫雷州话?”

答:“为什么同级就不能叫雷州话。”

问:“雷州已经不能代表你们徐闻啊。”

他反问:“为什么雷州不能代表我们徐闻,我们就不能说雷州话?”

我哑口无言,我又不是林伦伦教授,也不是黄赞发教授,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是啊,为什么徐闻与雷州同级了,徐闻人还说雷州话,为什么汕头与潮州同级了,辞典中的“潮州方言”一词就被某些有用人改为“潮汕方言”这一新词,并且以所掌握的话语权出版了以“潮汕方言”为关键词的大量文章、辞典。从文化改名的历史上讲,潮州方言是第一个被改名的文化子项,这一改名后,其他的项目在不经意间就改了。最恶劣的改名,非“潮汕大锣鼓”莫属,也是这个“潮汕大锣鼓”激起了广大热爱家乡传统文化-----潮州文化的广大海内外潮人的强烈反对。这些人从内心反对到了行动上进行反对,这是一个值得可喜的好事。但还有一部分固执的人,抱死“汕”字不放,遇州能改则改(如潮汕音乐),能省则省(如潮菜),更有甚者,以“竹丝乐”来代替潮州音乐的叫法,真让人哭笑不得,哎,用心良苦啊,XX部。(注“竹丝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类,潮州音乐中也有“竹丝乐”这一分类,根本不可以特指潮州音乐,可是有人却偏偏这样无知)

反观这个徐闻的先生,我们家乡的某些高知识的人,在这个徐闻朋友面前,显得多么低矮、多么目光短浅、多么无知识。这个徐闻的先生,要我的脑海中的形象高大起来了。

邱:《“州”字的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其5000年的发展史中,在内容不断丰富,在空间上不断向外传播,随着民族的迁徙,非常了汉族民系文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华文化是由各个民族文化组成的,汉族文化是名个民系文化、各具体的地方特色文化所组成的。在各地方特色文化中,我们来看看,汉族各地的特色文化是怎么命名的。

在地方特色文化中,有徽州文化(黄山市)、归州文化(秭归),开州文化(重庆开县),宁州文化(云南华宁县),琼州文化(海南)等等,传统文化中,对于“州”一字的偏爱,是有着一定的根据的。

州,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词,现在也用,美国的州相当于我们的省,大禹时中国分九州,那时的州就与美国现在的州相当,现代我国的州,大部分用在少数民族地区上,比如大理白族自治州等,相当于地市一级,古时的州,也是一个行政级别的名词,潮州,就是,这个地方叫潮,行政上是州,后来州换去了一些行政上的涵义,特别是对于一个字为地名的,州字已经融入了地名之中,如杭州、潮州、广州、梅州、惠州。在中国,所有以州为地名的,大都是地级市以上,这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吧。

为什么人们在为传统文化定名时,喜欢用上“州”字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值得“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思考的问题,因为是字上的意义,我也敬请林伦伦教授在这问题上能进行一下探讨?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州”做为传统文化的名称?

在我上面所列举的几年传统文化中,没有一个的地名是有州的,但是,他们却想方设法加上“州”字,来说明他们各自文化的历史传承,以加上州了,或者保留州字,来说明各自文化的底蕰。另人感到感动的,就是云南的华宁县,提出以“宁州”文化的概念,来发展他们的文化事业,“宁州”是华宁县的古称,他们的专家,就是看到了“州”的文化价值。

我自个在想,难道我们不明白这“州”字的文化含义与文化价值吗?如果,潮州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叫做“潮州文化”而是别的,现在还得想方设法改叫为“潮州文化”,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潮汕文化”以及“潮汕 XX”等各个文化艺术名词的出现,李仲昕提出了“潮人文化”,林伦伦教授提出了“潮汕方言”、“潮汕话”等现象,我不知道这样提出于什么目的。这也是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提把“潮州文化”以及“潮州 XX”等各个文化艺术专用名词给予改名。

2006.6.23

:现在汕头揭阳虽然从原潮州府分割开来形式各自的政治体。但文化体系还无从分割开来。如潮剧无从叫做汕剧揭剧。潮乐也不能叫做汕乐揭乐。传统文化还是属潮不属汕揭。至于潮汕一词后来才出现。汕头方面总是让“汕”字挤上潮州专车,能搭尽量搭,如潮语变成潮汕话。潮州工夫茶变成潮汕工夫茶,潮人变成潮汕人。久而便顺口,揭阳方面惰于搭车,当然就没有潮揭之说,若说成潮揭也就拗口了。既然可叫做潮汕,也同样可叫潮揭。只是善于搭车与不善于搭车而已。

:严重缺乏自信,才乱起名,什么潮人,潮府,潮郡。。。。。

:就不能堂堂正正潮州吗?

:前阵子,不是讨伐潮茶吗?

:好好的潮州工夫茶为什么要叫潮茶?

:很时尚的东西,称之为潮,潮流。

:如果简称之为潮人,是不是潮州人,潮汕人都很时尚了。

:是不是雷州人也得简称为雷人了。

:哭笑(表情)。

: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在乎如此邪。

:大笑(表情)。

:相爱相杀,大势所趋,究竟谁会胜出,这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问题不大。

:大家还是坐下来喝杯工夫茶吧

潮文化分享(一个关于潮文化概念引发的讨论)(2)

:[吃西瓜](表情)。

:潮汕工夫茶准备申遗了。

:是我自创的莲藕弟粗茶[呲牙]。

:那潮揭工夫茶也应申遗了。

:如今潮汕揭三市同等,既有潮汕工夫茶当然就有潮揭工夫茶了。

:弟 ,有闲来去[呲牙]。

:直接就揭阳工夫茶啦。

:

:逸, 近近同城[抱拳]。

:开在哪里?

:揭阳地大人多。

:@@镇。

:名, 揭阳就很自信。

:就没参活过这些争斗。

:太懒了。

:连中国数一数二的古文化学宫都懒得去打理。

:[掩面](表情)

:要是在广府,早就举世闻名了。

:[大笑](表情)

:[偷笑](表情)

:文化底蕴俺是不够内涵,不过听外地人夸潮州人也好潮汕人也好,身为连揭阳人都不算的普宁人,还是觉得很自豪的,有人称工夫茶为潮州工夫茶,也有人说是潮汕工夫茶,我觉得如果要讲究个详细,非得从古籍方面入手,现代文书也是说不准个定论了,这应该是要有专门的研究学者去论述去考究了,非我等口舌之争去下定论,谁也不服

我觉得像我这种平庸之人.就希望大家都能团结一块,各争其秀,共同发展,让名声经济生活都更上一层楼

所以大家讨论讨论,可以对潮的文化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对潮有更多的认识,更多自豪[呲牙][呲牙][呲牙]

潮文化分享(一个关于潮文化概念引发的讨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