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

导读:18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着工业革命,到了19世纪中期,它为了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争夺生产原料资源,于是决定打开“闭关锁国”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大门。英国通过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生。通过与清政府之间的战争,西方列强看到了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于是他们为了扩大在华的利益。1856年英国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法国随之加入,清政府最终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1)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并且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国家的腐朽落后。因此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人面对内忧外患的危难形势,一些满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方针,他们主张中国应该学习并且利用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技术,发起了“洋务运动”。

反观日本,它在19世纪中期也正处于封建锁国的状态之中。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岸的浦贺,要求日本开放口岸通商,史称“黑船来航”。1854年1月,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的待遇,这是近代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2)

随后在1855年,日俄签订了《下田条约》,1858年日本又分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至此,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民族矛盾凸显,半殖民地严重化,而这一危机促使日本国内的新兴阶级和开明知识分子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开始。

那么为什么最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失败了呢?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本质区别

中国的洋务运动虽然说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都是在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开展的一次改革运动,并且两者都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但是二者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导致一个走向了富强,另一个则走向了没落。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3)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不触动腐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长处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因此中国的封建王朝为了保有既得利益,他们只提倡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对于政治上的改革是处于极力回避的态度。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么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就是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根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也就是说,洋务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再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西方文化教育方面来挽救满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此可见,洋务运动只是封建王朝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并没有打算要改变中国的封建社会性质。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4)

反观日本,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它可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它是对西方的近代思想和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习俗等多方面采取全盘吸收的方式,这对于日本近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体制的目标,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而不是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这是它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最大的区别。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改革上的比较

(1)政治上的改革比较

中国的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提及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是因为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洋务派作为封建阶级的代表,它不可能会去逾越这根深蒂固的产物。因此它的一切改革都是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开展的,所以它并没有对中国的政治带来任何革命性的改变。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5)

反观日本,它的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就有许多的重大改革。首先它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后也配套了新的政治体制。其次,实行废藩置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了府、县、道制度,还取消了武士特权和剥夺旧统治阶级的特权,解除了对人民种种限制的内容,使日本整个社会得到了解放,对日本的政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6)

由此可见,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政治改革上就比中国的洋务运动先进了不少。

(2)思想上改革的比较

洋务派的主要思想是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的“求富求强”思想,从思想上看,洋务运动在于富国强兵,从而摆脱封建统治危机。但洋务派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与先进思想的同时,并没有摒弃掉封建思想的传播,从而使近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日本在这一点上就做的比当时的中国好,它的思想改革内容有推行“文化开明”等政策,积极引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落后的封建文化,为日本的思想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7)

(3)军事上改革的比较

军事上的改革是中日双方都很重视的一项改革,而洋务派则将军事改革放在第一位,先后建立了“天津机械制造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系列军事企业,同时为了加强海防还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这些军事措施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巩固了中国的海防。

但是在改革的后期,由于满清政府内部存在着矛盾,顽固派和洋务派时常起内讧,遂造成军费的严重不足和军事装备长期得不到改进。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8)

反观日本,他们立志于建立起一支具有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于天皇的军队。他们积极地进行对外战争的准备,不仅大量地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还大规模的扩充军队数量和军队相应的财政开支,在军事改革上可以说是倾尽了全力,从而使日本的军事实力逐渐超越了满清政府。

通过“二者”的本质区别和改革比较:洋务运动的失败存在必然性

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的下半叶,因为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危机之下,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起了改革运动。但两国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在中日甲午海战后,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标志着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加快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亚洲第一大强国。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9)

通过上文所说的本质区别与改革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洋务的失败正是因为它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它始终幻想着用中国的封建专制作为承载体,来承载西方的先进技术,达到二者共存的目的,使中国无法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最终不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倒幕运动后,明治天皇成为了日本最高领导人,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彻底扫除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障碍,全面推进日本的近代化历程,使日本彻底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样是一场改革运动)(10)

因此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就比如说引进技术时,它就不单单是生产技术上的引进,还要引进配套的先进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通过这样全方面的学习和改进才能将技术真正的发展起来,否则就只是学到皮毛而不能学到精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