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

“如若你要称我画家,不如称我书家;如若称我书家,不如称我诗人;如若称我诗人,更不如称我学者了!”溥心畬如此评述自己。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号西山逸士,室名省心斋、寒玉堂,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他是清皇室贵胄、贝勒载滢之子。其绘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由宋、明名家入手,格调高雅,意境悠远。他的人物、花鸟画也十分具有个性,有许多别开生面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和他与同时代艺术家的交游及自我细心体悟生活有关。溥心畲中年后,画名即传于外,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

学问:《寒玉堂千字文》字字珠玑

溥心畲一生饱读诗书,学养渊博,经史子集无不涉足,且精于考证注疏。在上世纪40年代初赁居颐和园期间,笔耕不辍,埋首著书,先后出版《秦汉瓦当文字考》《陶文释义》《吉金考文》《汉碑集解》等古文字研究专书。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

▲溥心畲《寒玉堂千字文》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

▲溥心畲《寒玉堂千字文》局部

说到溥心畲学识渊博,最好的例证莫过于他在59岁时所作的《寒玉堂千字文》。千字文是中国南北朝时梁武帝于大同年间(535-545年),敕命文官侍从秘书周兴嗣用1000个不同的字,编作四言韵语,叙述社会、历史、人文、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学子启蒙识字的课本。溥心畲追忆其西山隐居时所作千字文,完全绕开周兴嗣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全篇亦以四字成句,偶句施韵,重新串联着成溥心畲版本的《寒玉堂千字文》——“乾坤肇奠,混沌鸿蒙。埏紘陨阖,皓旰穹窿……”洋洋洒洒的寒玉堂千字文遣词造句看似晦涩难懂,但是观其《溥儒寒玉堂千文注释册》才知道里面一词一汇字字珠玑,皆由典故引经据典而来,非有鸿学博识之人,绝难成就,溥氏学养如此博大精深,于此可窥一斑矣。

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擅长

溥心畲晚年时曾表示,自己经学成就最高,其次是诗文,再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研究经史之外,他的书法绘画亦常年不辍。他在《自述》中说:“余书虽终不能工,然临写古人已40年,初写篆隶真书,大字由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后即专写裴休《圭峰禅师碑》。小楷初写《曹娥碑》《洛神赋》,后亦写隋碑,行书临《兰亭》《圣教》最久,又喜米南宫书,临写20年,知米书出王大令、褚河南,遂不专写米帖。篆书则习《泰山》《蜂山》刻石、《说文》部首及《石鼓文》等。隶书学《曹全》《礼器》《史晨》。”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

▲溥心畲上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下画作品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5)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6)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7)

▲溥心畲书法作品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8)

▲溥心畲诗《清平乐·怀章一山左氶》

溥心畲书法造诣之渊深,确实是颇值得多用些笔墨来详加细述的。其真草隶篆无所不擅,各体之间能融会贯通。他认为书写应用在不同书体应有的区别是:“习篆取其均圆,习隶得其辗转藏敛,习草得其圆转回旋,笔无凝滞,习行知左右上下,宾主交让之势,习楷得其方严,习飞白得其翔舞。”纵观溥心畲的各式书体,行书笔势跌宕,灵透飘逸,劲健开张,提拉辗转之处一望便是王右军;楷书下笔严谨,略师成亲王即上追颜柳,构架端庄隽永,骨肉坚凝;篆隶书体规矩,少金石刚劲之气,圆转秀逸而不失厚重。此等功夫绝非十年八年就能成就的,乃是其经年深人传统兼容并蓄,厚积薄发而成,著名书家王壮为先生曾评曰:“以右军为基础,尝出于米、蔡堂奥,朗朗人散发仙人,凌虚御风之意,为近百年不可多见之作。”纵观中国历代书家,少时聪慧悟性颇高者不在少数,能四岁始习书者,几无第二人,难怪溥心畲曾自我评价:“ 我的字清朝没人能比,我的好字在明朝也比文徵明写得好”!言语之间什么翁刘成铁,什么吴门四家,什么刑张米董……在溥心畲心中,似乎几十年的习书生涯里,多少前朝书家他自我早已考量比试过了。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9)

▲溥心畲自题《寒玉堂论书画》

1957年8月,溥心畲手抄着成《寒玉堂论书画》一册,其中《论书》部分十五则。其谓临习古人书法的目的乃先“求其用笔”,而“运笔之法,以指竖拈笔管,以肩为枢轴,力发于臂,贯于肘,肘达于腕,如车轮然,肘动而外轮转矣。”并进而需观察古人用笔时线条点化间“藏锋” “敛锋” “回锋” “出锋”和“起伏顿挫”的方法。文章中谓:魏晋以降,则是“字在取势”,讲究的是笔墨运用书写时经营的布局、结构、轻重、形势、骨肉、规矩、疏密、肥瘦等。亦实在习得用笔之法后,需于字体间的关系求其气势,得其气势后,则形体才能有所立。

绘画:遍习各家,无师自通

溥心畲的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由宋、明名家入手,格调高雅,意境悠远。他的人物、花鸟画也十分具有个性,有许多别开生面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或许和他与同时代艺术家的交游、细心体悟生活有关。溥心畲中年后名即传于外,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

山水题材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0)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1)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2)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3)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4)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5)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6)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7)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8)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19)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0)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1)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2)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3)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4)

明代董其昌倡"南北宗",到清初"四王"形成了以学黄公望为主流的山水画系统,所谓"南宗"大盛。这一直影响到民国。而溥心畬学"四王"始,进而学南宋的"北宗",这一来他的风格就和董其昌之前的明代宫廷院体和"浙派"画风一脉相承了。但是他没有浙派方硬板滞的匠气,赋于这种画风更多的空灵与文气。他的作品与杜堇、唐寅更为接近。唐寅的画法是很少有人学的。溥心畬所学就与众不同,这当然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

人物、走兽、花鸟题材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5)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6)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7)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8)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29)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0)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1)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2)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3)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4)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5)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6)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7)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8)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39)

溥心畲的绘画过程在其《自述》中介绍了许多:

“余性喜文藻,于治经之外,虽学作古画,而多喜骈俪之文,骈俪近画,故又喜画。当时家藏唐、宋名画,尚有数卷,日夕照摹,兼习六法十二忌及论画之书,又喜游山水,观山川晦明变化之状,以书法用笔为之,逐渐学步。时山居与世若隔,故无师承,亦无画友,习之甚久,进境极迟,渐通其道,悟其理蕴,遂觉信笔所及,无往不可。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松年、马、夏,用篆籀之笔。始习南宗,后习北宗,然后始画人物、鞍马、翎毛、花竹之类。然不及习书法之专,以书法作画,画自易工,以其余事,故工拙亦不自计。盖有师之画易,无师之画难;无师必自悟而后得,由悟而得,往往工妙。”

据雅昌艺术网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1年,溥儒作品共上拍4358件,总成交额5.18亿元人民币,平均6.5万元/平尺。相关统计显示,从1995年至2003年之间,溥儒作品拍卖成交价超过20万元的仅20余件,2004年,行情突然有所拔高,上拍作品大幅度增加,平均单幅作品价格达到3.4万元人民币,自2009年开始呈直线上涨趋势,至2011年春拍达到最高峰,均价16万人民币/平方尺,而过百万的拍品也达到40件。

综观溥儒历年十大高价拍品,可以发现,只有2005年7月中贸圣佳拍出的溥儒1958年作《碧山遥浦》作品以605万元人民币挤进榜中,其他进榜作品都集中在2010、2011这两年,其中,2010年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举办的中国书画专场中,编号为0064的溥儒《江山无尽》手卷,作于1962年,估价200-300万,最终以1344万元成交,这也是迄今溥儒拍卖的最高价。

溥儒近期拍卖结果一览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0)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1)

▲细节图1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2)

▲细节图2

溥儒(1896-1963)

江楼舟渡 设色纸本 镜框

款识:

朝夕晖霏映水滨,帆樯波际渡行人;

岳阳楼闻吹笛,惊起潇湘宿鴈羣。

谁驾扁舟出渺茫,却从古泽向三湘;

沅江行客怀哀郢,汉水无人吊楚王。

钤印:

「旧王孙」、「溥儒」、「水木清华」。

尺寸:

117×56.5cm

估价:350,000—500,000港币

成交价:3,680,000港币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3)

溥儒(1896-1963)

楷书咏八仙歌联 水墨云纹洒金笺 镜框

款识:

钟离点石把扇摇,果老骑驴走赵桥;

国舅手执云阳板,采和瑶池品玉箫。

洞滨背剑清风客,拐李提葫得道高;

僊姑敬奉长生酒,湘子花篮献蟠桃。

幼时自家慈项太夫人怀中常闻此八祖歌,西山逸士溥儒。

钤印:

「溥儒」、「心畬」。

尺寸:

36.5×5cm

估价:120,000—180,000港币

成交价:625,000港币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4)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5)

溥儒(1896-1963)

凝碧余音词 水墨纸本 六十二开册 1942年作 画家署签

函套签书:

凝碧余音词。壬午元宵。溥儒自题。

函套内题:

(溥儒题)第三抄本。

款识:

凝碧余音。西山逸士溥儒着。

(录〈浣溪沙·西山秋望〉、〈望江南·辛酉秋日戒台寺作〉、〈桃源忆故人·山中怀海印上人〉、〈浣溪沙·新秋〉、〈琴调相思引·春日山中作〉、〈清平乐·山中苦雨〉、〈浣溪沙·秋思〉等自填词九十三阕,文略)壬午正月十五日校定本。心畬记。

钤印:

「 溥儒之印」(钤于签书)、「旧王孙」、「溥儒」、「水邨朽叶舞愁红」。

藏印:

「王志均收藏金石书画」。

尺寸:

26.9×16.2 cm

估价:250,000—350,000港币

成交价:1,625,000港币

“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畬,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 张大千的这番评论无疑是对溥心畬艺术和人生的最好注脚。


文字编辑:KK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溥心畲真迹(画家书家诗人)(4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