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大县人口数量(陕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此基础上,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下辖10个设区市,含30个市辖区、72个县、5个县级市。其中,就眉县来说,总人口超30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眉坞”,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渭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眉县可谓人才辈出,比如秦国大将白起,蜀汉名臣法正等,就出自今眉县一带。并且,眉县曾经名为郿县。1964年9月,因为名字生僻难认,所以将郿县改为眉县,并沿用至今。

陕西省第二大县人口数量(陕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1)

首先,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眉坞”。在地理位置上,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属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东接周至县,西邻岐山县,北与扶风县接壤。介于东经107°39′—108°00′,北纬33°59′—34°19′之间,总面积863平方千米。眉县的县城东距西安市125千米;西距宝鸡市65千米。眉县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眉县可谓人才辈出,比如秦国大将白起,蜀汉名臣法正等,就出自今眉县一带。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秦国的疆域。在战国时期,秦国在该地区设立郿县。 “郿”字源于《诗经·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史纪》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为郿人”之记,证明在郿地建县。

陕西省第二大县人口数量(陕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该地区仍属郿县。西汉因之,渭水南仍为武功县。东汉初年(25年),撤销武功县和邰县。汉献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汉光邑为安汉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陕西省眉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称秦国,后复为郿县。前赵,今眉地号曰郿城。公元445年,北魏改郿城县曰平阳县,今宝鸡市眉县一带属之。西魏时期,又改平阳县为郿城县。北周建立后,撤销郿城县(渭水北)、温汤县(渭水南),县地并入周城县。由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

陕西省第二大县人口数量(陕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3)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改周城县曰渭滨县。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改渭滨县曰郿县。义宁二年(618年),于郿县东部设凤泉县,并于郿县境内设郿城郡。唐朝建立后,改郿城郡为郇州。公元620年,州废,将郿县城迁今址。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撤销凤泉县,其地并入郿县。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升郿县为郿州,于东部设柿林县,该地区属之。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复改郿州为郿县,并废柿林县,其地复归郿县。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郿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凤翔府。清朝取代明朝后,郿县属陕西省凤翔府。

陕西省第二大县人口数量(陕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4)

最后,到了1914年,郿县属关中道。1928年,郿县直属于陕西省。1958年12月,郿县并入周至县,该地区属之。1961年9月,恢复了郿县的建制。到了1964年9月,因为名字生僻难认,所以将“郿”字改为“眉”,从此遂为眉县。如今,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截至2018年底,眉县总面积达863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2.5万人。对于眉县来说,自战国时期建县,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陕西省建县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对于眉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