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暮年散文欣赏(美文赏析胡因梦译萃)

善待暮年散文欣赏(美文赏析胡因梦译萃)(1)

罗伊 · 马丁纳 | 著

胡因梦 | 译

你以何维生,我丝毫不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你渴望什么,以及你是否敢实现内心的渴望。

——奥里亚·山地·梦想家(Oriah Mountain Dreamer)

《邀请》 (The Invitation)

可以说情绪平衡的治疗就是要放掉过去。借着活在当下,成为不做评断的观察者,我们开始提升自我到更美好、更高等的意识层次,其中包括了自主以及自由显化。我们从第一个意识层次(个体的潜意识心制造出个人的现实),演化到第二个意识层次(开始觉察到集体潜意识如何制造出个体的现实),最终演化到第三个意识层次(逐渐认清个体的创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携手合作而创造出现实)。随着觉察的萌芽,许多矛盾开始浮现出来。情绪平衡技巧就是要整合这些被觉察的矛盾。

拥抱觉察

许多人相信,我们活在世上乃是为了学得教训以及心灵上的成长。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需要学习的东西了。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而成为更好或更崇高的人,我们已经是自己所能成为的最佳状态。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就是要对此事变得有所觉察。我们可以选择自我觉醒,体验终极实相中最神圣的经验:忆起并重新联结我们的真实自我——完整的觉察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某个农家男孩在山间行走,发现了一个老鹰的巢,巢里面有一颗蛋。男孩小心翼翼地带着老鹰蛋回到农场,为了安全,他把它放在一窝鸡蛋里,但随后就忘了这件事。没多久老鹰蛋孵化了,小老鹰探出头来,认为给它温暖的母鸡就是它的母亲,而它则是一只小鸡。后来老鹰长大了,行止一如小鸡,它吃小虫和昆虫,像其他的鸡一样咯咯叫,只能半跑半飞个几尺高。这只老鹰一辈子过着鸡的生活,一直到很老的年纪。

某一天,上了年纪的老鹰抬头仰望,看到一只美丽的鸟高高地农场上空翱翔,它利用空气的浮力优雅地滑翔着,地上的老鹰为它的雄姿惊羡不已。"这是哪一种鸟啊?"它问身边另一只鸡。

"那是所有鸟类之王,老鹰。"那只鸡回答。"老鹰属于天空,而我们属于地面。我没办法像老鹰一样飞翔,毕竟我们只是鸡。"

这件事过后,老鹰开始梦到自己在农庄上方高高地御风翱翔,但是它一直没这么做,因为它认同了自己的身份与所属的地位,一辈子过着鸡的生活,并且以鸡的身份结束一生。

我们人类并不比这只可怜的鸟高明多少,如果不对自身的精彩本性有所觉知,行为就确实像那只自认是鸡的老鹰一般,永远都不会飞。看来人们似乎宁愿当鸡,没错,这确实是最舒适的选择。从种种幻觉中觉醒过来并不总是愉悦的,因为这意味着必须放弃许多受制的信念,而在过程中清楚地看出我们剥削自我的种种方式。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表现得像真正的自己。我们必须开始表现得像一只老鹰,而不是继续梦想成为老鹰。

令人难过的事实是,多数人并不想变得自觉和体验精彩的本性。如果我们真的想这么做,第一步就要认清自己正生活在否认里,然后开始诚实面对自己。我们因为长期活在否认中,让幻象显得如此真实;事实上,我们深信那才是唯一的现实。

身为人类就是在生理上体验人身,体验这个物质次元里的一切,只有在这里,我们的渴望才能实现。我们以为快乐攸关我们是否得到某样东西,如果我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快乐。我们对结果的执著,意味着否定了自己的永恒存在,一种无条件的快乐。即使偶尔瞥见真理,我们还是不想放弃借着努力而得到的收获。如同本书前几章探讨的,这些渴望都是被过去的记忆诱发的。一旦可以放下过去,我们就觉醒了,而且永不再抗争,如此一来我们就真的能忘掉过去了。

觉察最大的挑战就是愿意向新的领域开放自我,并且放下过去。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放弃昔日所有的信念?你能够面对多少的事实?我们多数人都害怕放下已知而活在未知的边缘,但这样我们就必须拿幻觉来代替真实。

实相指的是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过去只是你制造出来的幻觉(事实上,过去和未来也都是当下),你想要的永远是你没有的,那么何不把焦点集中在你当下制造出来的一切,这样你就可以了解自己是如何造作的。

借着不带评断地观察当下,自我便得以转化。如果在情感上能够不执著于自己的产物,我们就可以变得较不依赖它们。造化如同魔法一般,而魔法就是制造幻象。幻象变成了真实,于是我们开始相信幻象便是它所显现的样子。

开悟意味着自觉。首先观察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事,然后去觉察这些情境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我们看出自己为了制造特定的情境,必须产生特定的想法。我们一旦觉察到其中的关联,就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然后又会觉察到有人制造了这些想法,而那个人恰巧就是自己。

成为观察者

许多精神导师都告诉过我们,生命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是谁?这个被我们称为“我”的存有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了解电脑的操作,了解如何煮饭烧菜,如何做许多事情,但如果我们不知道“我”谁,便仍然深陷在昏迷的状态中。我们不过是一个失去意识的人,并不真的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你是否陷在昏迷中?要脱离此一状态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自己正在昏迷中,而且你想要觉醒。你了解这些吗?真的了解吗?

还有一个更好的问题:谁是了解此事的人?仔细检视“我”以变成一个观察者,你会发现:你不是自由的,你不过是个受限于过去的奴隶,你的信念早已失效,你的恐惧是从父母、家族成员和老师那里借来的。你就像其他人一样,早已成为过去的经验与程式的产品。

如果你不觉醒,自由选择的结果就成了一场闹剧。觉察到我们已经走上了岔路,而目前我们信以为真的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这样的觉知是一种很痛苦的感受。从昏迷中走出来,意识到自己正活在幻觉里,往往是很痛苦的事。你深陷在自认为对或错的种种模式中,无法看出每个人都卡住了,大家都在自我防卫。我们把生活搞得悲惨不堪,却像其他人一样认为是别人害我们的!然而事实是,如果你是觉醒的,没有人能让你悲惨不堪。

更何况所有的情绪都是假的。我们替过去的经验穿凿附会,相信自己本该拥有完美的父母与完美的青春,这是我们所犯的第一个错误。事实上我们真的选择了完美的父母,以便学习我们在人世间的功课。换言之,我们的父母完全适合我们的目的。就算你是个孤儿,没有双亲养育照顾你成人,必须一直靠自己奋斗求生,这也是你计划的一部分。你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忆起那个计划。

以下是我对许多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的简短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去觉察人生最大的矛盾:我们在这里本是为了发现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的目标就是忆起我们的目的,分析一下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寻找种种方法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谁是正在读这个句子的人?谁是读者?谁是思考者?谁是观察者?观察者是否能了解自己?要了解并界定出“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什么不是我。到底什么不是“我”?第一“我”不是“我的想法”。即使我有众多想法——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每个人每天的念头平均高达六千个——我仍然不等于我的想法。我的许多想法确实会反复出现,大约占全部想法的90%甚至更多,尽管“我”让自己不断思考,我仍然不等于我的想法。

造物主是最伟大的观察者,造物主是所有的现在、所有的过去以及所有的未来的“我”。居住在身体里的“我”,是神性“我”的一部分,你也是如此。我是整个宇宙显化的一部分,也是造物主的一部分,你也是如此。造物主就是宇宙大爱,所以"我"必然是宇宙大爱的一部分。

如果我问自己:“‘我’是不是某某人物?”答案是:“‘我’谁也不是。”真实的情形是“我”利用肉身来体验特定的感受(情绪),只有当“我”减缓了振动的速度才能体验得到。身体就是一件太空衣,我借着它来探索物质生命较为缓慢的能量振动。“我”让我自己放慢下来,借着为肉身所缚来限制自己。出生(穿上这件所谓的太空衣)是对我的存在的严重限制。另一个矛盾之处是,借着成为人类,“我”不断死亡以便再生。

善待暮年散文欣赏(美文赏析胡因梦译萃)(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