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编制小篆使用了多少年(李白族叔李阳冰)

导语:李阳冰,唐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其篆书风格引领一代篆书风气。有“笔虎” 、“苍颉后身” 之称,被誉为“李斯之后只一人”。

他是李白族叔

他复兴秦小篆第一人

他与李斯并称为“二李”

他逆转了篆书发展史的颓势

书法史称他:“有唐三百年,唯称篆者,阳冰独步”;“唐宋大书法家八十四人,唯李阳冰、颜真卿、张旭三人可称神品,又以李阳冰为首”

史载,“颜真卿以书名世,真卿书碑,必得李阳冰题其额,欲以擅连璧之美,盖其篆法妙天下如此”

他就是李阳冰

李斯编制小篆使用了多少年(李白族叔李阳冰)(1)

《谦卦碑》

01以词学入仕的集贤院李少监

李阳冰字少温、仲温,赵郡人,家族世代荣显,家风整密,素有“好学之风"、“孝义之风",谆谆教导和激励族人要树立立身扬名的远大志向。

李阳冰于弱冠时以词学入仕,开始了他的宦途。但因无靠山(当时李白已被逐出朝廷),只做了白门县尉。后来李白在漫游中途经白门时,作了《金陵酒肆留别》,诗中云: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任白门5年后,由于族侄台州刺史李嘉佑致力相助,得以到达缙云任县尉,5年后升迁缙云县令,秩满迁当涂县令,晋集贤院学士,晚为将作少监,人称“李少监”。

李阳冰的一生未曾担任过三品以上的高官,但却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如他担任缙云令和当涂令期间,正值安史之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他博施济众,与民同苦共乐,在其治理之下,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富庶,再现太平景象。

他为官期间政绩卓著。他为民求雨,迁建城隍庙,《缙云县城隍神记》详细记载了此事:“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云县令李阳冰躬祈于神,与神约日,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与耆耋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

他学富五车,以儒教治学,重视地方文化教育。他在缙云县为官期间,整修了孔子庙。据载“有唐新上元七月甲辰,缙云令李阳冰修文宣王庙。焕夫子之容貌,增侍立之数人,其余六十二子图画屋壁。”

李斯编制小篆使用了多少年(李白族叔李阳冰)(2)

《三坟记》

02是族叔亦是挚友,李白的诗词因他而流传

李阳冰风流儒雅,开诚相见。综观其一生,交往的多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志士仁人和官僚。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李白,他既是李白的族叔,也是李白的挚友。

李阳冰任当涂任县令时,仕途失意,疾病缠身且穷困潦倒又无依无靠的李白从金陵来投奔他,起先他不知李白来意,当临别时看到李白所作《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才了解了李白的处境,毅然挽留并为其安置住所,真诚以待。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李白对李阳冰很尊重,也很信赖。投靠李阳冰的第二年,即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因患腐胁疾一病不起,他为李白延医买药,细心照顾,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李白虽以“从叔”称呼李阳冰,更确切地说,李阳冰是他晚年的一位能交心的挚友。

李阳冰的贡献不仅仅是安置了晚年的李白,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李白诗的编辑工作并为之作序。

李白一生,吟诗无数,何以将其保存下来,成了李白终年最为关心的问题。李白需要选择一个才高出众、可信任、且能担此重托的人。他认为从叔“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船”。由此断言,此人非李阳冰莫属。

李阳冰没有失信于李白,他不负所托,完成了《李白草堂集》并亲自作序,序中他称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这是第一部关于李白的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李阳冰功不可没。

李斯编制小篆使用了多少年(李白族叔李阳冰)(3)

《千字文》

03以“瘦”为佳,贵在金“瘦”

小篆一道,成熟于秦,丞相李斯负盛名,此后小篆渐趋式微。至唐,李阳冰出,情况有了改观,李阳冰不仅重振小篆书体,又因成就突出,后人将他与李斯并称为“二李”。

曾有人这样总结:“自从秦朝李斯开创小篆以来,中经汉魏时期的低谷阶段,及至唐朝李阳冰出,复又重振旗鼓,力挽颓风,是我国历史上小篆书的中兴时期”。由此可见李阳冰的篆书甚至逆转了篆书发展史的颓势。

李阳冰最初学习李斯的篆书,他是秦小篆的完全继承人,十分注重中锋运笔,结构布置变化有理有度,曲直相宜,线条能够和谐统一地搭配。在秦小篆基础上,李阳冰笔法出新,用笔灵活,意态冲融,体势灵动,具有非常强的书写感。明代赵崡《石墨镌华》评价:“余观其篆,瘦细而伟劲飞动若神,欧阳公以为视阳冰篆最瘦余谓佳处正在此”以“瘦”为佳,贵在金“瘦”就是李阳冰篆书最大的特点了。

李阳冰的篆书风格大体上可分为早期的继承阶段、中期的创新阶段和晚期的成熟阶段。继承阶段时期李阳冰的篆书中规中矩、 典雅端庄; 创新时期开始显现出笔和结构上的变化, 无论是笔法还是布局都从秀美转向强劲的阳刚之美;后期李阳冰的篆书书体已经到达了相当的艺术境界,成熟精炼的结构展现了雄健浑厚的大唐气象。

他善于观察世间万物,关注生活的细节,师法自然,通过笔法、笔势、笔意表达书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趣,使作品蕴藉丰富的变化,呈现真善美的境界。他兼收并蓄、博观约取,加之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他的创新意识不断地增强,在字形结体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或重心上提,舒展翩然;或上下停匀,静穆稳健;或弧势加强,活泼飞动。他执着的信念和不懈地努力,悟得了篆籀妙谛,也终于形成了古朴敦厚、珠圆玉润、静穆大气的篆书风格,既深得秦篆精髓,又不落窠臼、匠心独运,同时代的其他篆书家无与匹敌。

李斯编制小篆使用了多少年(李白族叔李阳冰)(4)

《滑台新驿记》

结语:

唐代的篆书,研究李阳冰一个人足矣;李斯之后的篆书,同样研究李阳冰一个人足矣。在关于书法传承意义方面的书法史上,李阳冰开创的篆书体系已经远远超出于他本人的书法水平带给后人的意义。 在各大书法家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里,李阳冰独领篆书风骚千年,正是说明了真正的艺术家总是能够承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的。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