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体会(聆听教育从业者的声音)

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体会(聆听教育从业者的声音)(1)

调研地点一览

吴玉章先生曾说:“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如吴玉章先生所言,青年时代是人生的朝露,青年人应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闻所思付诸到实践中去。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部门落实。值“双减”落地一周年际,东南大学理科试验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响应“三下乡”号召,团队各成员踏上返乡之旅,深入教育事业的基层,聆听教育从业者的心声,对“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城乡教育的现状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

深刻的体会:与一线教育教师沟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人们眼中,教师始终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教师群体在面纱之下的酸甜苦辣呢?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团队成员回到家乡,拜访了自己年少时的老师,与老师面对面,就他们自身的工作状况与体验和对“双减”政策的看法和评价展开亲切而细致的交流探讨。

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体会(聆听教育从业者的声音)(2)

包新宇同学与老师面对面交流

成员包新宇回到成都市,回到了母校正兴中学,拜访了自己曾经的班主任钟老师,向她询问了母校有关“双减”政策的措施。在与钟老师的交流中,包新宇了解到教师在“双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言语交流中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

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体会(聆听教育从业者的声音)(3)

王超雨返校拍摄

另一位成员王超雨则回到河南许昌,采访了古城镇中心学校教务处程老师,相当程度上掌握了学校的“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看到了学校对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视,对乡镇学校和农村教育在新政策下的样貌有了充分的认知。

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体会(聆听教育从业者的声音)(4)

李智辉与老师线上交流

而成员李智辉则回到教育发达的深圳,以线上采访的形式对母校的杨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双减”政策在城市地区的辐射力要大于乡镇地区。在与其他成员分享后,团队充分认识到了我国教育不平衡的现状。

全面的认知:向社会发出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家乡宿州学生群体对“双减”的直观感受,成员李浩瀚仔细思考,与其他团队成员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找准切入点,认真设计了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宿州各中学相当多名中学生发出了问卷调查。问卷针对学生课业负担、学习感受和前景展望等方面全方位展开调查。问卷得到了数百份有效结果,团队成员共同分析数据,充分展开讨论,为接下来的意见反馈等工作做好了铺垫。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知60%以上的学生认为“双减”政策落实了一部分,但并未达到最好的效果。并且40%左右的学生的课业负担依旧十分繁重。仅有25%左右的学生认为“双减”政策带来的改变对自身学习有增益。“双减”政策依然任重道远。

另外,团队成员曾昭馨走访了武威的多家校外培训机构,与机构负责人面谈,了解到了该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受到极大打压的情况,政策的威严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充分的思考:给出我们的建议

在经过了网上问卷、实地走访和个人采访等调查步骤后,我们仔细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访谈记录和调查报告,结合政策内容,分析现有各地区政策落实较好的方面和不足,并再次与专业教育从业者交换想法。在经过多轮定稿审稿后,我们最终向各地群众意见栏和市长信箱投稿,给我了我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出了属于东大人的声音。

我们的建议分为以下三点:一是针对各地落实“双减”政策出现的一些乱象,希望有关加强查处。二是针对校外培训希望有关部门加强规范力度。三是建议中小学能够多组织一些课外学习内容或者活动供学生选择,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走出校园,热心关注社会问题,向国家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智慧,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将纸上所学融汇于实践活动,化心中理想为涓滴春霖。学而思学而信学而行是课本里掷地有声的话语,仰望之余不忘以足践之则是我们青年对国家与民族的期盼最好的回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