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遇上一点小事,就怨天怨地,好像谁都对不起ta、谁都想害ta一样?

前不久刚完结的热播剧《欢迎光临》中,门童陈精典就曾是这样一个人。

家教严格,幽默、聪明、仗义,人见人爱,这样一身优点的人,为何活得如此怨怼?

深入了解后,我们不难从他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1)

满心怨气的“好孩子”

陈精典从小就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好孩子”。

然而高考大关当前,铆足了劲儿的临门一脚,他却只踹开了三本学校的大门。

这次失败,陈精典没有气馁,决定通过考研翻身。

他在一个星级酒店找了份门童的工作,每天负责迎宾、搬行李。打算一边解决生活开支,一边备考。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2)

然而在一次醉酒后,他自嘲地吐露心声,我们才看清他波折的考研路:

第一次考试差3分,为了避开爸妈的唠叨,瞒着他们留在北京边打工边备考;

第二次差了13分;

第三次“突飞猛退”,直接差了八十多分。

本是大家眼中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可现实却屡屡令他挫败。

每一次考试,随着分数降低的,还有他的自信、和越来越脆弱的自尊。

而彻底压垮他的,是突然出现在酒店门前的爸妈。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3)

爸妈劈头盖脸地指责他没出息,“你这是得过且过,混吃等死!”

一直以来,陈精典的自信都是靠着他人的夸赞堆起来的,最捧着他的爸妈,一番否定将他的信心彻底击碎。

至此,他再也无力强撑起自己的虚荣野心,取而代之,“受害者”心理越来越明显。

“受害者”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将一切不快乐、不幸福归咎于外人的方式,使自己短暂地获得同情、安慰甚至照顾。

陈精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爸妈对自己的高压管教,他破罐子破摔,承认自己就是一个门童、一个平庸的人。

并变卖曾视若珍宝的考研书籍,宣布放弃考研,心安理得地开始躺平。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4)

其实在此之前,接连的考试落榜,愈发脆弱、敏感的陈精典,“受害者”心理已经有所显现。

他把情绪宣泄的出口,对准了上司孙经理。孙经理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在陈精典眼里是跟自己过不去。

曾经傲气的他,认为门童的工作只不过是一个过渡,自己早晚离开。所以总是打着考研的旗号让兄弟帮忙顶班、旷工。

他给孙经理起名鲶鱼精,处处跟他唱反调,连请假都像在给领导下通知。

一次请假遭拒后,他指着孙经理的鼻子大喊:“嫉妒,你就是嫉妒我,你嫉妒我年轻,怕我考上之后超过你!”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5)

放弃考研后,他开始上班炒股,甚至翘班炒股,还因此不小心摔坏了客人的箱子遭投诉,会上被孙经理批评罚款,他满脸不服气地当众顶撞……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卡普曼曾提出:

所有的心理游戏中都有迫害者、拯救者与牺牲者这三个角色,而每一个人都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地互换位置。

“受害者”所有的行为语言,都指向“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同”,一旦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转变为“迫害者”,通过打压他人,来寻求自我满足。

对于女朋友豆子来说,郁郁不得志的陈精典,就是一个十足的“迫害者”。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6)

迫害他人的“受害者”

相比于自暴自弃的男朋友,同一个酒店做服务员的豆子,却在抓紧一切机会进步。

豆子来自小县城,小时候爸妈没钱供她读书,文化水平不高,但她深知自己并不喜欢周围人的庸庸碌碌,所以一直想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豆子全心全意地支持着陈精典考研,男友说报班考研成功率大,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两个多月的工资一万多块钱为他报班;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7)

她偷偷从收废品的人那里,把陈精典卖掉的考研书买回来,就为了他有朝一日后悔时,能再次用到;

可是豆子的付出,不仅没能感化男友,反而处处遭到他的打压:

豆子争取机会去做代班领班锻炼能力,被男友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孙经理开设培训员工的课程,她积极报名参加,男友说这都是走形式;

后来她通过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救了客人一命,男友说她多管闲事……

豆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得不到男友的赞许。

陈精典爸妈来的时候,跟儿子吵架,嫌弃豆子来自小地方、学历低,说她是“铺床的女人”,还把儿子的不思进取怪在豆子头上。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8)

听见这些话的豆子很伤心,可她没有吵闹,反而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是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豆子的逆袭,可以说是在陈精典的“精神迫害”中一路升级的。

她在困难面前的坚韧,深入人心。

观众替她心寒,一致劝分:这样的豆子,绝对值得更好的人。

从来自县城的小员工,一路做到领班、客房经理,因为救助了客人被赏识,被邀请去上海工作,有机会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9)

手持烂牌却不摆烂,豆子的角色,正是我们期待自己成为的人。

与陈精典这种陷入“受害者”模式的人相比,豆子开启的,则是“掌控者”版本的人生。

她不抱怨、不气馁,面对否定和打压,坚定自己的立场,一次次在磨难中蜕变,把生命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两个背道而驰的人,人生的交集注定只有擦肩。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10)

摆脱“受害者”牢笼,掌控自己的人生

电视剧的最后,豆子对放弃生活的陈精典彻底失望,哭着提出了分手。

“你的话听上去特洒脱,特明白,其实骨子里看不起别人,别人的努力跟痛苦在你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只有你自己是最不容易、最怀才不遇的。你总怪运气不好、环境不好,总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你。总之都是别人的错。可真是这样吗?”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11)

这一刻,陈精典才意识到:一直以来的“不作为”“怨天尤人”,令自己付出了不可挽回的代价。

他去找孙经理审批自己的培训计划,想要跟豆子一样努力做出成绩。而孙经理不仅拒绝了他,还劝他离职。

“你的梦想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陈精典哑然。

“留在这里,你最多像我一样做到前厅经理的位置。可你不属于这里。你已经在这里浪费了三年时间了,你还有几个三年可以浪费?你应该到别处去,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当“受害者”思维退去后,陈精典终于理解了经理的良苦用心,辞职全心备考,最终成功。

只是一番波折后,他终于成长,却也在被浪费的三年里,失去了珍贵的爱情,尝尽了“受害者”心理的苦头。

“受害者”心理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由于内在的匮乏和对人生掌控能力的丧失。

我们总是容易在脆弱时被“受害者牢笼”捕捉,那么怎样做,才能摆脱它呢?

1.觉察真正的动机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有“怨言”“情绪”“想吐槽”是人类自然流淌的感情,无需为此自责。但你要有意识地去觉察,抱怨的想法和言语背后的真实动机,不断问自己:

A.我想要把这件事怪到谁身上?我是不是在以此逃避责任?

B.我这样想或这样说能得到什么好处?被关注?被同情?还是求大家为我站队?

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有意识地减少抱怨的言辞,不再扮演弱者的角色,勇敢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2.将“受害者”心态转换成“掌控者”心态

多年来,张德芬老师一直倡导大家:过“自我负责”的人生。

自我负责的人,也全然地掌控着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如果豆子遇到挫折时,也像陈精典一样抱怨不已,那么她世界的边界,也许会永远局限于家乡的小县城,或以底层的员工身份在北京挣扎求生。

正是对自己负责,为她的人生翻开了截然不同的一页。

当有抱怨的声音出现时,尝试把“受害者”心态,替换成“掌控者”心态:

受害者常会说:我本来、要不是……我早就……

而掌控者则会思考:我本可以做到,但我没做到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从这件事里我能够得到提升的是什么?

这种心态上的转换和自我暗示,能够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深入地看待问题的本质,从被动变为主动,逐渐从内在生出对人生的掌控感。

2.允许缺陷的存在,人生才完整

“受害者”心理,潜意识里是对自我的放弃,由此来逃避对不好的结果负责。

陈精典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在他身上寄托着许多人的期许,他不允许自己不堪的一面暴露人前,所以常以嘲讽、自大的姿态加以掩饰,长久地无视自己匮乏的一面。

时间久了,他的内在便呈现出割裂的状态,这样的他是不完整的,自然也无法由内在生出向上生长的力量。

人生是一个圆,优点和缺陷都是构成它的一部分,允许缺陷的存在,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人生的圆才足够完满,拥有向前转动的力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说: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多年后才读懂,这是一份何其珍贵的祝福。

没错,人生的路不会一马平川,有起有落,生命的曲线才显得立体,你目之所及的风景才更多姿。

做一个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人吧,真诚欢迎生命中所有人与事的光临。

嫌弃男友穷但我要对他好一点(为男友倾尽所有)(12)

策划 | 张德芬空间主笔团

编辑 | Kiw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