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喝得好吗(你还在喝小青柑)

近十个月没更了,以为这种小众号,停了也不会有人关注。却不曾想在最近接连收到类似“你该继续写茶文了”、“你怎么不写了”的话,搞得我甚为羞愧,只能以两个女儿做挡箭牌,推说没精力了。但不管怎样,还是要谢谢诸位的关注和支持。这个公号我没忘,会继续写。

去年用9个月写了18篇,我粗略的回顾了一下,还算满意。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码的,虽然文采不咋地,但不论是经验、方法,还是知识点,都有考据,都还算经得起推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回看一下,多少还是有些干货的,能避免一些喝茶和买茶的误区。

上面说久未更新除了俩娃确实牵扯精力外,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对于普洱茶,或者对于茶,接触的越多,越觉得水深复杂,很多原本以为是权威、正确的东西,突然间又变成了假的、错的。搞得自己无所适从,面对这纷繁芜杂的市场,不知道该如何辨真伪了。想到此便陡生压力,担心自己会以讹传讹,成了伪知识和奸商、骗子们的工具和助力,不敢写了。而一旦有了压力,便和我开这个公号的初衷相悖了。写写茶文,无非是找一个缓解压力的方式,图一乐呵而已。

其实小青柑的火热已逐渐散去,但仍不时看到周围的人喝这个,尤其是女同胞们尤爱,临近中秋时节更甚。人们把这个小球,或整个泡,或拆开泡,一喝喝大半天,喝的乐此不疲,还会说出一堆什么“健脾养胃”“清热解毒”的功效来,还给它起了一个肉麻的外号:小心肝。我心里着急,觉得甚有必要说上一说。

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市场孕育出小青柑这种产物,自然是有内在商业逻辑和需求的,茶商一炒,专家跟风一推,消费者便一拥而上。不得不说,2016年小青柑成为茶界网红,的确是带动了普洱茶尤其是熟茶市场的,它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接受了普洱熟茶,带动了销量。这无疑是小青柑对市场的贡献。但从健康品饮的角度,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

所谓小青柑,简单点说,就是在广东新会所产陈皮里填上普洱熟茶,工艺上倒也不复杂,大致为采摘柑果、去盖挖肉、清洗晾晒、装填普洱、摊晾晒干几个步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港澳地区流行过一段时间,后来没怎么有人喝了,直到这几年又被热炒了起来。

小青柑喝得好吗(你还在喝小青柑)(1)

但请注意,这里说的是陈皮,不是小青柑用的青皮。什么是青皮?青皮是柑橘等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中有云:“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泼。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静清和老师在其著作《茶与健康》中也说:“青皮伤气、破气,气虚体弱者慎用”。可见,青皮是中药的一种,中医用它来“削坚破滞”,不是不能服用,而是服用青皮一定要遵医嘱,正常人常食用青皮,会损元气,大不利于健康。这几年小青柑大火,陈皮产量跟不上,生产商便用青皮替代陈皮,以满足大量的市场需求,结合前面所说的,你茶杯里泡着这么一个泛绿的小球,你瘆不瘆得慌?就算你说你身体好,恐怕也经不起天天喝天天伤吧。还有一个问题,这果皮有农残检测报告吗?你的小青柑包装里见过这份报告吗?所以,像这种青皮普洱茶,我是坚决不赞成大家喝的,如果有,尽早扔掉为好。

小青柑喝得好吗(你还在喝小青柑)(2)

我们回来说陈皮,这是我们常见的中药了。什么是陈皮,前面说柑橘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是青皮,那成熟之后的果皮就叫红皮,红皮陈化三年以上,方可称为“陈皮”。清末张山雷的定义:“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静清和老师引用他的说法,进一步解释说陈皮并非如坊间所说越陈越好,而是待辛辣燥烈的刺激气味消退,无明显毒副作用时最佳。《怡堂散记》中记载:“陈皮须备广产,二三年者为上”。由此可见,陈皮不像青皮一样“酷烈”,但同样是药,同样有一定的燥烈之气。茶商所言越陈越有价值的话不要信,我不是医生,没法说的太专业,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服用陈皮的禁忌,可以大致明了陈皮的作用及服用条件。一般来说,正常人一周一次即可。所以,如果你手中确实是陈皮普洱,那我的态度就没那么极端了,可以不扔,但也要有节制,一周泡一颗就好了,别天天喝。“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总归明白吧。

小青柑喝得好吗(你还在喝小青柑)(3)

说了这么多,现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个大体清晰的概念了。如果你手中恰好有小青柑,那唯一要做的,是辨别那到底是青皮茶还是陈皮茶,我不是学医的,也只能用比较粗暴的方法,泛绿的就是青皮,泛棕泛黄的……不好说,因为有的是办法把绿的变成黄的,要知道,青皮是永远变不成陈皮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认大厂的产品吧,起码有生产许可,能追溯。实在拿不准,不喝最好。这话尤其告诫女同胞!~

我们喝茶,还是要追求茶叶最本真的味道,同时,要以健康、安全为前提,切莫盲目跟风,免得误伤自己。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下次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