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

词作为诗余,很长时间里,在正统文学中是不被看重的。诗言志,诗和文一样要"载道",所以诗可以为"经",士大夫们"不学诗,无以言"。可词就不行了,它只是酒席宴上传唱的俚俗之曲,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但有一个人改变了这种局面,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正是因为有了李煜,有了他的泣血之词,词的境界才开阔起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是李煜把伶工之调变为士大夫之词,让词由此意境深邃,登堂入室了,为宋词的兴起开拓了新思路和新局面,这样才有了后来"苏辛"的豪放,才有了"柳、晏、欧、李"的婉约,才有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辉煌。可以说,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可谓是无与伦比的。

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1)

李煜不但善诗词,还精画工、书法、音乐等,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但是,作为君王,他又是一个极其失败的政治家。

李煜承父基业,虽然他接手的南唐已经是内忧外患,但李煜却未能励精图治,力挽狂澜。他枉杀忠臣,倦怠朝政,贪图享乐,苟且偷安。一面委曲求全地向大宋纳贡,一面醉生梦死地享受着歌舞升平的生活。宋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南唐灭亡,李煜肉袒出降,从此他由君王变为阶下囚。看看他自己是怎样描述亡国的情景和感受吧!

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2)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词上下两片,上片写故国的繁华,下片写降宋后的悲惨。

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3)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是说五代十国时候那个繁华富庶的南唐。南唐从先主李昪到后主李煜,享国39年,所以这里的"四十年"为概指。李煜说,我那存有四十年,幅员三千里的故国啊!那故国是怎样的呢?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那里有高耸入云的楼阁,有花繁叶茂,树木参天的庭院。而在此间那花团锦簇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和幸福啊!看似平平淡淡的写实,却饱含着他对故国无上的自豪和无尽的留恋,又饱含着他对往昔生活的无限向往。一句"几曾识干戈"道出了他的悔恨和自责,这是不珍惜大好家国的结果,也是亡国和沦为臣虏的原因,引出下片。

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4)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一旦"承上片"几曾"之句意,更显悔恨之意,因为曾经的不珍惜,终致亡国,终致沦为囚徒,终致消瘦苍老。以"沈腰潘鬓"的典故,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痛苦,表现了身心俱损的悲戚生活。而那沈约和潘岳既是名士,又都是风流潇洒的美男子。在悲叹国破家亡命运的时候,李煜关注的仍是那美丽的身材与容颜,真是让人感慨良多。而最让他痛心的,永远不能忘怀的则是"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当破城之日,年轻的后主仓皇地哭辞宗庙、拜别祖先的一刻,他是那样手足无措,惊恐万分,可皇家的教坊乐工还奏起别离的歌曲,悲戚万分的李后主不禁对着宫娥们留下了眼泪。

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5)

一句"垂泪对宫娥"受到后世很多道学家们的职责,他们批判李煜软弱无能:在国破家亡之际,在生离死别之时,他"垂泪"对的不是江山社稷,不是文臣武将,而是"宫娥",而是对着宫娥们哭哭啼啼,根本就没有一个一国之主的风度和一个男人的气概。

其实,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宫娥才是陪伴他长大,陪伴他生活的人,也才是他留心和挂念的人。而那"三千里地山河",他又何曾一段段走过?

王国维说:"文学艺术之美,之崇高。首先在一个'真'字,情愈真,愈能动人",而李煜的"垂泪对宫娥"正是他性情中的"真",一个文人的"真"。

李煜最不堪回首的一首词(李煜最悲壮一首词)(6)

全词通过亡国前后的对比,由极盛转为极衰,由极乐转为极悲,更反衬凄惨苦涩,道尽了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

李煜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却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一首《破阵子》,是李煜的人生末路之词,悲壮至极,沉重至极,堪称千古好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