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校不在大、有史则名。吾校背靠宝积山,古称"盘龙岗",又名"孔明台",曾曰"桂岭"。每当雨过初晴,云蒸雾霭,诸峰岚烟萦绕,亦有“桂岭晴岚”之称,为桂林古八景之首。左有叠彩,伏波,独秀三山连襟,漓水一绸直掛象山水月。右有老人,骝马两山对峙,四湖一脉汇桃江环顾城廓。站宝积远眺,一眼望去,城中有景,景在城中,城中藏匿园林,闹市犹泛清波。用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给母校之寄语:"在风景区求学,读书是人生难得的奇遇,愿学生们充分利用它。"

吾校初建于抗日锋火之年代(1941年)时值桂林为抗战之后方,四方文化名人云集,为抗日而积聚人才,该校应运而生。首任校长为留法学生赵钦武。

★1941年2月成立《桂林市立中学》校址为东郊冷家祠堂;

★1941年9月搬迁至望城岗;

★1948年2月校址迀至孔明台;

★1950年3月改《桂林市第二中学》始有高中;

★1955年改《广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60年7月改为《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附中,小学部中华路小学附小);

★1962年初复改《广西师范学 院附属中学》;

★1970年3月改为《桂林市第十中学》;

★1978年又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83年改为《广西师大附属中学》至今。

吾校之名,非一般学校之存在。纵观华厦之中学,有校歌者应不乏其数。但若以一个为《义勇军进行曲》后定为《国歌》作词的名流大家田汉先生作词及其夫人安娥作曲,为学校《校歌》作词曲者,当为中华无二。

《校歌》如下;

望城岗上清风绕,

望城岗上歌声高,

哪怕荆棘满山岗,

我把锄头锄野草,

锄野草,长新苗,

长出梧桐万丈高。

要做当今栋梁材,

发奋读书身体力行,

莫把时光空过了。

新青年,志气豪,

时刻准备把国报!

努力练我身和心,

树木树人靠勤劳,

心中切记牢:

创造劳动,

劳动创造,

创造劳动,

劳动创造!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1)

《田汉及夫人安娥》

田汉先生曾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有现代关汉卿之称谓,有中国的‘戏剧魂’之美誉。安娥先生也有脍炙人口的歌曲《渔光曲》,《卖报歌》等。

先后还有一些学校不曾记录,但历史却有记载之中国当代名流到校任教者,他们是:

欧阳予倩先生,解放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夏衍先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

洪深先生,号称中国电影、话剧的开拓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这些不曾谋面的大咖们,想想都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震撼。

然也有幸谋面在桂林闻名遐迩,后到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就任院长的伍纯道先生,校风云人物榜上有名,亦不知何时在校授教?吾虽未于校得受之教诲,而有幸偶得一次当场就教。那是刚进厂时,参加漓江之声,为厂参赛写了篇"对囗词",厂书记带我去三多路伍纯道的家去帮助斧正,见他家书房四壁尽掛书法,流连而忘修"对囗词",最后不知深浅,竟敢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挥毫落墨,一行隶书也曾获师尊赞许:"有点功底。"幸哉!幸哉!

无言,更幸的事,当我入校时,叶侣梅大师尚在学校教学。他招收学生时,每人画同一雕象素描,我荣幸入选,跟艺。改革开放后,他发起组织桂林山水画研究会并创办清漓画院,开创了桂林山水画之先河。历来素称徐悲鸿有“雨桂林”、李可染以“黑桂林”、白雪石为“白桂林”、宗其香是“夜桂林”著称。而叶侣梅先生却以独特之笔墨神韵,创造了“真桂林"。令桂林山水之画幅,更具五色缤纷,各著风骚,仙姿千秋,梦幻万古。

有如此之多的大名鼎鼎的师者熏陶,必然会萌生出一代名扬天下的翘楚,经八十载的灵魂园丁沐浴,浇灌,培育。略举几位校风孕育下的风云人物;

郁钧剑初68级,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

黄继树高23班,国家一级作家,桂林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第一个总统》(与人合作)、长篇小说《桂系演义》。

林汉涛初38班,当代艺术家,在书法,治印,国画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任中国泼墨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徐家珏初67班,国家一级美术师,桂林画院院长。

汤小铭初32班,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油画家。

郑志鹏(未知班级)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学专家、探测器专家、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广西大学校长,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

林媛高126班,1990年的高考状元,愽士生导师,是一位影响世界的科学家,被号称"中国科研女神",手握15项专利,回绝美国髙薪,毅然回国报效祖国。

汪啸风髙28班,校内政界最高官,相当于副国级,官至海南省省委书记,省长。

另自81年至今培育了6位高考状元,在桂林市首屈一指。

吾曾参加过50,60周年二次校庆,那时的学校可以这样说,自走出校园30年后没有半点变化,主角还是教学楼及公共教室,其次就是校办公楼矗立校正大门口爬坡顶处,橙黄皱皮的墙面,赭红的窗户、大门,依旧保持着那份对学生时代而言的尊敬和肃严。剩余,无论山上、山下,清一色的平房教室,杂乱无序,校本不大,更显空间狭窄,除三个篮球场外,足球场再无容身之处,一些足球爱好者,只好野球伺候,不然只有三中(现为桂中),五中轮流穿梭。了却那,无法尽兴的球瘾。

这次80周年校庆,一眼望尽校园,真可谓天翻地覆,焕然一新。场地梯层依旧,三栋大楼依次排列,原先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逸夫实验室》,山脚一片,己然变为了一个中型体育场地。校办公楼及二间并排之教室被一栋巨形《教学楼1》所取代。山上的四间教室,现已新砌为女生宿舍。宿舍之上端,是集人文、历史、书法、古迹、亭碑于一身的休闲、读书、览胜处。整个校园变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仿佛校园空间顿阔,亦髙大而伟岸起来。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2)

《学校办公楼》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3)

《教学楼(1)》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4)

《教学楼(2)》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5)

《逸夫实验楼》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6)

《学校体育场》

登临山间,感慨有苏州园林之精华。虽小而深邃,曲径盘旋,乔树掩盖,亦有登台之眺望境地。山上有《桃李亭》,《翰林亭》。《桃李亭》自不言说;"桃李满天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算是"感恩亭",见亭思师,以感"传道,授业,解惑也!"之恩惠。《翰林亭》用刘新来(第十三任校长)著有并碑刻《修翰林亭记》;"夫翰林者,国之栋梁也,以此名之,盖以砥砺诸生通六经之诣,而有志于天下也。……以继前贤之德,而光名校之风。抚卷不倦而自放山水之间。"是的,他们都是985,211之名校的兴国后备之人才,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明礼正身。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胸襟,方为国之栋材也。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7)

《桃李亭》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8)

《翰林亭》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9)

《修翰林亭记》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10)

《骨气园》

广西师大是哪年建校(我那曾经的名校)(11)

《碑林一角》

于是乎!学校便首开先河,在全国中学范围内建起首座读书碑林,分四园依地势古迹而建,与湖光山色共美。以多种书体刻之,著有碑170余座,立于山间,错落有致;

正气园集革命领袖之名言,

浩气园汇文臣武将之诗文,

骨气园采革命先烈之遗作,

雅气园摘先贤经典之要义。

令来往诸生,或辨经义,或颂诗文,抚碑思昔,更知前人之不易而后学君须刻苦修习。足见学校之苦心,建名校之不易,保名校之艰难。不然何以面对,前人依台(孔明台)建校,历累世殚学,始有今日之广西师大附中也!

人们常追求诗和远方,谁知诗和远方,有时就在我们曾经驻脚过的地方。有道是;时过境迁,此校而非彼校也,我那曾经的名校,虽说校长还是一脉传承下之校长。然母校己悍然变为民办的初中部《宝贤中学》,真正的《广西师大附中》己于2009年落户于灵川八里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母校之长青,直跨百年盛世而辉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