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类综艺待播(半熟遇冷裸播或成综艺常态)

人类的乐趣就是看别人谈恋爱。

前不久《半熟恋人》迎来大结局,在各大头条热度创新高。从播出开始的收视惨淡,到成为网友口中的“恋综天花板”,《半熟恋人》真可谓是综艺黑马。

据清博舆情显示,在2月23日大结局播出的时候,讨论指数更是达到了顶峰,比22日上涨超过500%。

养成类综艺待播(半熟遇冷裸播或成综艺常态)(1)

数据:《半熟恋人》讨论指数趋势 来源:清博舆情

01 为什么《半熟恋人》这么上头

不同于以往的恋综,《半熟恋人》的亮点在于聚焦30 “半熟”精英的爱情,男女主角们都已经搭建了较为成熟的人生观、恋爱观。在大家对于传统恋爱综艺审美疲劳,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半熟恋人》提出了新的概念,一下子又戳中了观众的心。以至于全网观众对这档综艺一片叫好。

根据清博舆情显示,40.64%的观众对于《半熟》持正面情感,表示喜欢;只有不到1%的极少数观众不是很喜欢这档综艺。

养成类综艺待播(半熟遇冷裸播或成综艺常态)(2)

数据:《半熟恋人》观众情感分析 来源:清博舆情

综艺中的男女主们都已经三十而立,迈向不惑,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爱情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大家可能给这个年龄的人贴上了“爱无能”的标签,这档综艺却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不惑之年的爱情也是心对心的碰撞,也会有一见钟情,大胆追爱。只不过是时间的沉淀让他们更加直接纯粹,直面现实并能很好地把握分寸。

加上明星嘉宾的真实点评,结合自身的经验全面分析,阐述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引出不少金句。

《半熟恋人》正是看到了人们对于成熟理智爱情的憧憬,在收视平淡的恋综基础上创新,成功地找到了流量密码。

据清博舆情显示,话题趋势每每在更新日一路飙升。尤其是在2月23日大结局播出之后,全网话题量直线上涨。

养成类综艺待播(半熟遇冷裸播或成综艺常态)(3)

数据:《半熟恋人》话题走势 来源:清博舆情

02 《半熟恋人》被赞助商冷落?

尽管收视屡创新高,但是大家可能会发现,《半熟恋人》全程没有出现赞助商的身影。

刚开播收视平淡的局势逐渐被新颖的题材改变,热度逐渐升高,话题度居高不下。可还是没有吸引到赞助商的目光。

其实这个现象已经在综艺圈内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如正在热播的《青春守艺人》《闪光的乐队》等综艺都出现了赞助遇冷现象,赞助商都不超过三个。近日开播的《春日迟迟再出发》话题度飙升,但赞助商也只有一个,可谓是招商冷淡。

养成类综艺待播(半熟遇冷裸播或成综艺常态)(4)

《青春守艺人》赞助商

即使是曾爆火的系列综艺也面临了招商滑铁卢。《朋友请听好》第二季因为没有原班人马,从第一季的九个赞助到如今的两个赞助;《明星大侦探7》也是同样的局面,掉到了五个赞助;《最强大脑》新一季也只有两个赞助,与鼎盛时期不能相比。

仅有几个还未开播就受到广泛关注的综艺幸免于难。沈腾、马丽带领下的《麻花特开心》,仅是麻花团队的班底就已经稳定住了收视,赞助商自然蜂拥而上,达到了七个;《王牌对王牌第七季》留住了主要成员,也是得到了赞助商一如既往的支持。

但不管怎么看,招商惨淡已经成为了常态。总体来说,综艺市场似乎不再如以前一样受金主爸爸们的青睐,即使高热度也不能保证受到另眼相看。

03 裸播即将成为综艺常态?

现在看来,长视频综艺逐渐淡出了赞助商们的脑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收益变现困难。

赞助综艺主要是为了品牌宣传,增加品牌曝光量,达到促进购买的目的。可是现今综艺市场的状况不容乐观。

系列综艺能继续存活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收视基础,较为固定的收视人群,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节目的曝光度,能够较好地达到品牌方的促进购买的目的,也就给了品牌方信心。

在这个内容至上的时代,新综艺的策划大都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大众的目光,使赞助商的变现遇到困难,自然会使他们望而却步。加上短视频浪潮的冲击,快节奏传播成了主流。甚至出现了新形式的“短视频综艺”,且备受关注,使原始综艺更遭打击。

养成类综艺待播(半熟遇冷裸播或成综艺常态)(5)

数据:“短视频综艺”舆论发布指数 来源:清博舆情

不仅综艺形式内容上的泯然众人,在广告植入这一方面也是难以出新。观众疲于综艺植入广告推广,甚至选择直接跳过。传统的口播形式不再吃香,所以需要创新的花样植入,这也是赞助商更青睐多空间自然植入广告的原因。

那么长综艺市场能否一反“裸播”常态呢?答案是不确定的。

综艺制作人需要认识到现今的窘迫局面,推陈出新。拿出认真的态度做新内容,不能只想着吃老本,只会消耗观众的耐心。

事实证明,拿捏住观众的心,才能吸引品牌方的目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