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

#夏日生活打卡季#

推荐者说

今年是基本建设工程兵撤销改编40周年。战友们始终不忘军旅生涯,始终眷恋军营生活,始终怀念战友情谊,始终难忘军人风采。《峥嵘岁月 见证风采》是基建工程兵21支队医院老战友林玉新撰写的回忆文章,介绍了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医院18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业绩,文字朴实、文笔流畅,感情充沛、感人至深,资料详实、前后贯通,有文有图有真相,有情有义有念想。请你欣赏!——整理推荐:基建工程兵子弟

峥嵘岁月 见证风采

——记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医院18年风采录

是什么让人魂牵梦萦?

40年的足音渐渐远去,40年的战歌依然嘹亮。曾经展示绿色身姿的队伍,底蕴如此丰厚,依然彰显着时代风采,

笔者聆听着时代执着的钟摆,撷取部队时期的潮声和印痕,依据稀有宝贵的资料,抓取老战士们的记忆片段,甚至翻找出几年前一些老兵撰写的回忆文章,试图读懂这段历史,满怀激情地奋笔疾书,并夹叙夹议,做一个忠实的记录员吧!

一、“说不完的沧桑交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曰》

起点、终点,很远很远……西南山水的呐喊回声;中原波涛的风吹浪击。于是,你拉起那负重的纤绳,走进落日余晖,走进朝霞晨梦,你坚信每个黎明过后更是一个新的晴朗。

翻开院史,自1952年10月起,记载了这个医院兵改工、工改兵、兵改工的“两兵两工”的历史。其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工改兵后的17年,最令人回味。

1966年8月,建工部二局根据中央军委,国务院命令,始进行基建工程兵的整编试点。原建工部二局职工医院设内、外、门诊、辅助、行政等五科和办公室。医务工作者127人。驻地重庆杨家坪。

1966年12月,医院随二局整编为基建工程兵21支队医院。原职工医院医务人员入伍18人,补入新兵25人,另有部分编内职工。医院编内与编外人员统一管理。设内、外、传染等三科和门诊部、药局、办公室。床位100张。之后,陆续从所属部队调入一批医务干部和战士。

1968年9月,21支队医院编内人员及部分医疗设备、仪器,迁至重庆沙坪坝,驻市师范专科学院。干部职工110余人。编外人员另组成医院,后转交给21支队代管单位2101公司。

1969年12月,支队医院由师专迁至北碚区黄果树某校。床位增至150张,医务人员200余人。至1970年8月,陆续从其它军区调入业务骨干。8月,成立医院党委,主要科室设党支部,配政治教导员。

为配合部队调迁新区参加小三线建设,1971年2月,医院分别以内、外、传染和门诊部为主,成立一、二、三、四所。5月,一所随支队机关移防南阳,一个月后又随202、207大队调迁,驻河南省济源县,配属531工程施工。7月至11月,二所、四所、三所及院部其他人员,先后随迁至南阳县石桥镇。医院总床位增至300张,人员达312人。

1974年7月,一所迁回南阳,配属新建医院营建施工。1975年3月,二、三、四所和院办、供管股全部迁至现住址:南阳市麒麟路35号。恢复内、外、传染三科和门诊部。院设政治处、医务处、院务处。床位编制270张,320人。

1975年11月,21支队后勤部决定把支队卫生科药库移交医院,与医院药库合并,负责向所属部队配发药品、器械。1976年9月,支队成立卫生防疫所,挂靠医院,归医院医务处领导。

1983年9月,集体转业并改编为中建七局医院。设置内、外、传染等三科和门诊部。设医务处、总务处和党委办公室。床位150张,编制154人(实超编)。

部队时期,支队医院的主要领导有:

院 长:冯文修(1966.12-1975.12)、孙绪坤(1976.10-1983.9);

副院长:丁全才(1970.6-1982.8)、王魁(1972.2-1979.9);

邹本海(1979.9-1983.9);

政 委:彭 松(1969.11-1970.12)、赵洪斌(1972.2-1976.4);

孙华忠(1977.8-1982.8);

副政委:李世学(1970.6-1980.1)、李兴芳(1982.8-1983.9);

医务处主任:付刚武(1975.8-1978.11);

政治处主任:王春兴(1975.4-1978.11)、何希章(1978.11-1983.9)。

部队时期任职的主要领导,现多已不在人世。现医院仍然健在的老同志,不管是在南阳还是在外地的,依然十分怀念当年的医院领导,多年来时常提起他们:“很感谢他们,很感谢他们当年对我们的教育。这么多年来,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像他们那样踏踏实实的……”。这一真诚的牵挂和想念,在于部队传统作风的熏陶和部队首长的言传身教,也在于部队锻炼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

二、“道不尽的绿色情结”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当过兵的人,大都珍惜那份生活,视如财富,甘之如饴,无怨无悔。当青春不再时,一样抒写情怀,畅谈人生。

(一)嘉陵江边浪淘沙

——21支队医院整编之时,正值“文革”兴起,医院受其影响,院领导曾被“停职检查”,编外副院长被打伤。以一些共产党员为主的医务人员挺身而出,针锋相对,“勒令”院、科领导服从上级命令,坚守管理岗位。1967年8月,战士吴通伦外出运粮、糖途中,被地方两派组织武斗的机枪子弹击中牺牲;随车干部林发忠受重伤,终身残疾。医院处于两派组织武装的中间地带,手术室曾落入一发三七炮弹(幸未爆)。广大医务人员在一时通讯中断、粮菜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应诊,开展业务工作。

——工改兵初期,因“左”的影响,一些技术骨干未能参军,地方派性活动干扰较大。由于陆续从其他部队和企业(如孙绪坤等)调来大批技术骨干,选调部分职员参军;从华东、西南地区分来部分大学生;从沈阳军区(白应祥、问志远等)和成都军区(鲁启元、魏存贵、杜向诲、吕荣旗等)先后调来一批医务干部;领导力量逐步配备较强,保证医院在几年内逐步形成了多学科的应诊能力。如重庆两派武斗期间,内科抢救几例危重病人,妇产科抢救几例大出血产妇及做剖腹产手术,外科开展腹部手术及抢救一些枪击、高空坠落伤员等手术。

——医院先后驻重庆沙坪坝、北陪区,面向基层连队,面向周边社会,坚持预防为主,走“中西结合”道路,培养人才。几年来,组织医疗队,先后去南川、大足、涪陵、万县、南坪、荣昌等地巡回防治。开展新医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组织采药队去峨眉山区,采集中草药。

——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医院在驻地农忙季节和应急抢险时,主动出击,支援工农业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如1970年底至1971年初,参加部队野营拉练期间,仅半个多月时间:四川天府煤矿木材加工厂失火(车间存有柴油桶);拉练队伍刚返回,又是相邻的天府煤矿家属院失火,拉练队伍放下背包,火速奔向救火现场。男兵攀上房顶揭去木板、油毡,女兵们端水、抬沙。现场一片水与火的搏击。战士巩伦进在房顶上失手掉下来,军装和军帽烧损或丢失,幸未重伤。配合消防队员扑灭了大火,油桶未发生爆炸。干部战士奋不顾身、冲锋向前的抢险行动,使驻地群众感叹不已。

部队建院初期,在西南“三线”地区,由于贯彻了基建工程兵部队劳武结合、能工能战的建设方针,医院始终保持了稳步提升,军政素质逐步提高,队伍朝气蓬勃;加强了官兵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我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和优良传统教育,明确为谁当兵,为谁服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思想,业务能力也迅速提高,有力配合了部队三线建设。为而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日后挺进中原、走向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王屋山上战旗红

1971年6月至1974年7月,支队医院为配合202、207大队参加济源531工程建设,由一所近50人的队伍,迁往济源山区,单独执行任务。那是一个以“老三篇”为教育的年代,每日的晚间学离不开“斗私批修”、“为人民服务”的话题。在一所各科负责的干部,大多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布尔什维克。加之,又有孙绪坤、张梅珍等几位正规院校毕业的、且具有较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高水平的医生主持工作。所主任是孙绪坤(1976年10月任院长),教导员先后是杨治安、廖景红。

济源原是一个仅15万人口的山区县。施工部队在山区开山建厂,在群山峻岭间建设浩大的国防工程。至今,那里的地方领导和百姓,仍然对21支队及支队医院持有深切的怀念。

医院一所队伍年轻力壮,男兵、女兵们朝气蓬勃。很快,一所在济源县城和山区有了名气,四面八方的老乡都来瞧病,都说是县上来了个服务好、技术高的解放军医院。人们更是乐此不疲地提到,当年的孩子们,跟在女兵们的后头,高喊着“女解放军叔叔”……

济源得名于济水之源头。史志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济水为济渎;原本与五岳齐名。济水曲折千里,独流入海,滋润万物,养育了两岸无数生灵。而说起济源人的执着,当读读毛泽东“老三篇”之一《愚公移山》。医院一所在县城短暂时间工作后,随后去山区执行任务,正面对着王屋山。听愚公的后人讲那遥远的神话故事,实在无法想象愚公当年是用什么工具劈山开路的。愚公不愚,愚公移山的精神,不仅让济源人永世骄傲、自豪,也让部队官兵们感同身受、受用无穷。

济源驻地生活条件是艰苦的。远离繁华,但并不寂寞,生活依然充实,丰富多彩。业务是繁忙、紧张的。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周到的护理,医治各种疾病以及外伤病人,多次从死神手里挽救回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今天,这些曾在那里工作、生活过的老兵们,依然对于这段经历铭刻于心。即使青春不再,青山依旧。留下了太多的感慨和太多美好的回忆……

(三)麒麟岗下战犹酣

医院在南阳驻地,南有卧龙岗,诸葛孔明及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国,可谓妇孺皆知;院落麒麟岗,百里奚的故乡,楚国宛人百里奚,先为虞国大夫,后官拜秦国左相,为秦朝稳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也许天时地利,给予医院移防南阳后,带来生机活力。支队医院也正是这一时期,几年时间,使医院走上辉煌之路。

1971年5月移防河南南阳。医院扩大病床300张,人员充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建院以来的较高层次。至1983年9月医院改工时,共选送“工农兵学员”33名,选派长、短期外出进修人员达100余人次。化验室工改兵时仅有一、二人,分别培养了十多名年轻技术人员。外科逐步发展到可开展开胸、开颅、做肺癌、胃癌、直肠癌等手术。

1972年12月,在河南医学院教授刘芳园(率省手术队来南阳驻本院开展工作)指导下,医院开展了第一例食管癌手术。

1973年5月,204大队脑外伤病人尹登富,昏迷三天,第四天瞳孔散大、颅内高压,生命垂危,经全力手术抢救,精心治疗护理,转危为安,两月后返回工作岗位。

1974年8月,三所驻地爆发“流脑”,住院病员激增80余人,院领导亲临前往督导抢救,抽调各所人员全力以赴,三月后,治愈率达91%。

1975年5月,医院全部搬到现址,新建医疗基础设施达七千余平方米,占地50余亩,医务人员集中,各项业务全面展开。

1975年8月,南阳地区百年一遇的洪灾。医院派出抗洪抢险医疗队,21人,前往唐河、新野县交界处,一个月时间,医治抢救了大批灾区伤病员,领受任务区域未发生卫生疫情。

1976年7月,唐山地震。医院于9月、10月先后派两批医疗队、31人次前往唐山开滦煤矿,配合202、203、206大队抢修抢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属部队及驻地周边未发生卫生疫情。当年8月10日,在现址接收唐山伤病员68名,其中42名重伤员,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二个月。医院以外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配合,共开展手术51台次,治愈率达95.6%。八个月后,唐山伤病员最后一名治愈出院。河北省委给医院送来“唐山人民感谢亲人解放军”的锦旗。

1976年12月,开展针麻、中麻手术项目。全年共施行针麻手术25例,成功率83.3%;中麻手术13例,成功率100%。

1981年10月,南阳铁路工务段一职工之子,七岁,患先天性肾胚胎瘤,经魏存贵、杜向诲等手术治疗,切除直径22公分、重量1.5公斤的肿瘤,病人痊愈。

1982年12月,医院全年门诊接诊病员达21560人次,收治伤病1543人次,未发生医疗事故和较大医疗差错。完成这些任务,是在外科病房整修、传染科病房楼翻修重建停诊半年,面临兵改工整编、干战思想活跃、人员流动较大等情况下进行的。

三、“光荣属于他们”

“我愿尽我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信,无论立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希波克拉底《誓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当年,我们这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部队担负着祖国的重任,南征北战,铸就辉煌。穿过一个个希望的秋天,总有一片挚诚,装点你永不褪色的行装。四十年过去,雄浑壮美,铁骨铮铮,威武依然!在值得回味、值得庆贺的今天,每一个还健在的老兵,回忆过去,如数家珍,倍感眷恋,如同英雄交响曲总在心底激越地荡起,翻卷着一片绿色的浪潮……

他们一批一批地相约而来,怀着“回家看一看”的梦想,去嘉陵江边、太行山(王屋山)下、张衡故里(南阳县石桥镇)、麒麟岗上……,看看过去是军营、过去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如此,方能了结心中许久许久既依恋而又愉悦的心愿。笔者也曾一次次接待过他们,或作为战友,或作为一名“留守”者,同他们一样,感受到如此赤子之心的跳荡。

吾人相依当年梦,军魂永在长相随。21支队医院曾经有过的辉煌,记在散落各处的资料里,留在人们难以泯灭的心中,更存在于当今随处可撷取的社会大潮的浪花中。

21支队医院集体转业后,最后的终结地在南阳,部队医院的魂和根也留在了南阳。30多年过去,有关230医院的美誉,作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美谈,时常在我们耳旁响起。谁能想到,如此威信一方,感动至深。

毫不夸张地说,支队医院的辉煌时期留在了这里。毕竟南阳的版图长期位于豫西南一隅,这里在上世纪70年代初21支队移防前才通火车;当年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后,一直没有驻军,老兵们清楚地记得:1971年5月的一天傍晚,南阳地革委组织市民上万人,在火车站敲锣打鼓地迎接亲人解放军(21支队是首批驻军)进驻南阳。

——医院驻地建于铁西地段,当时位于乡间田野,一座较为现代的部队医院拔地而起,病房楼四层、工字型,院落较大,从远处望去,红墙高耸;而在市区里,于上世纪80年代初才有一座单体建筑面积不大的商厦(百姓称为“五层楼”),其它规模较大的医院设施更无从谈起。

——230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当时南阳地区首屈可指。

既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留下的战地军医,又有建国以来部队和地方医学院毕业的技术精英,更有一批批年轻有为的新生力量,队伍富有朝气、士气高涨。尤其军人的风范和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极大。老兵们这样说:以前咱们医院好兴旺啊,连南阳市的领导都要托人介绍,要求到咱们医院住院……

——原南阳地区医院曾先后担任过院长的顾恩煌、贾振武和几位老专家,虽已退休多年,仍然于每年的春节前来医院拜访老友。他们谈及230医院,钦佩不已。作为同行,他们当年在业务中,多次邀请支队医院的技术骨干前去参加危重病例的会诊讨论,邀请230医院的“一把刀”、“二把刀”亲自上台手术。

——即使支队医院集体转业,改编多年了,医院周边的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以上的市民或村民,仍然记得230医院。假若你外出,即使到了周边的县区,互相问候时,说“我是230医院的”,对方立即回应,他们跟你说起230医院,230部队的宣传队和篮球队……

——1985年初,正赶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文明办进行各级文明医院的评审验收。刚改编不久的七局医院也积极申报参评。经逐级严格评审通过,医院最终摘取省级文明医院桂冠。评语中除了常规的评价之外,还有“保持部队作风,传承医学经典”等文字评价。

——多年来在与当地政府打交道时,卫生行政等部门视七局医院如上宾,接待热情,办事较为顺畅。因为他们知道,这是230医院的人和事(尽管人员交替,换了一批又一批)。此言不虚,不是自傲。

——驻地附近三公里之处,是靳岗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期间法国传教士兴建的。当年中原我军打下国民党部队据守的最后这座顽固堡垒(教堂周边为高大的寨墙)后,方能直入南阳古城。靳岗天主教堂的神父,张姓,原籍方城县农村,身患心脏病等疾病。多次由教徒们送来医院救治。支队医院的军医们(孙绪坤、周润英等)积极抢救,认真而细心地医治;对靳岗教民们送来善款作为他的医疗费时,仅收下适当的药费,其他一律免除。医院天使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令这位信奉西方宗教的信主深为感动。他曾对军医、护士这样说道:“我的父亲、母亲也信教,我回乡省亲的第一面,他们也要给我这个当儿子的跪拜。

今天,我既相信神学,也相信生命的科学。你们一次次地救了我。假如你们能允许的话,我应当在部队医院的大堂上给你们跪拜。”笔者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曾在一个星期天结伴去靳岗闲游,这位神父遇到我们,热情地拉着手,进教堂参观;并迎进他的卧室(好像这是旁人不能进去的地方),拿出他这个神父的服饰、金属十字架、《圣经》等物,尤其是拿出他在“文革”前去北京参加有关会议、同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的照片,给我们看。他说,你们是230医院的人,是贵宾……。

多少年过去,有关230医院的称呼和赞语,四处张扬。

时间的钟摆永不歇息。史志会传续,光荣与使命当永远!

时间,踏着铿锵的足音,总是把一个个的终点作为新的起点向前迈进,从而铸就新的辉煌。

我们每一个从绿色军营走出来的人,应当珍惜那段经历、那份生活。只有了解历史,方能认识现在,把握未来。21支队医院的那一段经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能够证明曾经有过火热的年代,曾经为这个国家和社会付出过,值得深深地回味;对于后人来说,那段生活经历,也许是一段难懂的历史,虽然难懂却是真实的。帮助我们、也帮助后人回顾和读懂这段历史, 是一份乐趣,更是一份骄傲、一份责任。

军旅英姿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

▲2003年5月原支队医院一所部分老兵去当年531工程驻地(济源山区)回营探访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

▲21支队医院宣传队成员合影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3)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4)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5)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6)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7)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8)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9)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0)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1)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2)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3)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4)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5)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6)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7)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8)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19)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0)

▲1971年初医院移防河南前,部分官兵在重庆北碚区驻地办公楼前留影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1)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2)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3)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4)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5)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6)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7)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8)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29)

▲学习宣传毛主席发表六. 二六指示十周年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30)

▲院办人员翻印学习资料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31)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32)

▲医院宣传队排练文艺节目

深圳基建工程兵各支队简介(峥嵘岁月见证风采)(33)

▲门诊学雷锋小组为驻地五保户挑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