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打怪兽全屏(自卫队打怪兽的正确方式)

初代哥斯拉制作团队中的很多人在二战期间,都曾参与过反映战争的“国策电影”的制作。这让他们积累了众多在电影中反映现代化战争场景的经验。同时,由于获得了海上保安厅的赞助,1954年版《哥斯拉》中很多反映部队出动的镜头都是以实景拍摄的方式呈现的。而当时的海上保安厅实际上就是日本的“准海军”。

在1954年版《哥斯拉》上映四个月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简称“陆自”)、海上自卫队(简称“海自”)、航空自卫队(简称“空自”)正式成军,标志着日本在战后重新恢复国家武装力量。但战后日本国家安全的基石却不在于自卫队的建立,而是三年前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所以,在现实层面,一旦日本的国家安全受到外敌入侵的威胁,美国就有义务动用自身的武装力量保卫日本。但是,在1954年版《哥斯拉》中,当哥斯拉侵入东京的时候,观众们看到的只是以“防卫队”之名出动的日本部队,驻日美军则完全不见踪影。对此,有两种解读:其一是认为,哥斯拉的入侵更像是自然灾害,而非外敌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驻日美军没有出动的义务;其二是认为,哥斯拉本身就是二战中美军的化身,日本武装力量对哥斯拉的打击,实际上就是现实中从未出现过的本土决战的展现。其实,以上两种解读,未免都有失之偏颇之处。1954年版《哥斯拉》首先是一部科幻片,巨大无敌的恐龙型怪兽是一个科幻角色,这就决定了哥斯拉不能跟普通的自然灾害划等号。而影片中,防卫队队员们全部身着美式军服,使用的全部是当时美军制式装备,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日本武装力量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美式装备也代表了当时人类武器的最高水平。以美式武器对哥斯拉发动进攻,却完全没有效果,表明了人类对哥斯拉所代表的强大未知力量的无奈。这是从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出版小说《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开始延续至今的科幻文化母题。而能够战胜这种强大力量的必然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更强大的“武器”——在1954年版《哥斯拉》中是“氧气破坏者”,三年后,几乎是由《哥斯拉》原班人马打造的《地球防卫军》中,击败怪游星侵略者的则是地球防卫军的超科学兵器。

哥斯拉打怪兽全屏(自卫队打怪兽的正确方式)(1)

美版《哥斯拉2》中的氧气破坏者

而日本自卫队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通过参与电影制作来实现宣传目的。1960年,自卫队根据《关于防卫厅宣传活动的训令》的决定,开始参与商业电影制作。该训令的第 13 条是“对于外部制作电影的合作”。明确提出在不影响其他业务的情况下,经防卫厅长官(2007 年有更改,现为防卫大臣)批准,可以对有宣传效果的一般电影的制作给与支持。同年 8 月 18 日,基于这个训令的精神,由防卫事务次官向各部下达了“防卫厅关于外部制作电影合作的基准”(现改为“防卫省”)的通告,明确了合作范围,规定了对不同电影的不同参与合作的方法。

但事实上,在该训令发布前,自卫队就一直在哥斯拉电影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55年《哥斯拉的反击》中,在失去了“氧气破坏者”的情况下,空自出动F-84和F-86两型主力战斗机,配合乘坐登陆艇的陆战队,利用冰山地形封埋了哥斯拉。这也是特效导演谷圆英二最擅长的空战特效首次被用到哥斯拉电影中。1962年《金刚大战哥斯拉》中,金刚和哥斯拉两大怪兽首次同时登陆日本,陆自则在片中展现了强大的机械化工程兵力量,挖掘了专门对付怪兽的超大号陷阱,建构了阻挡怪兽用的超高压电网,而最后金刚能与哥斯拉决战,也多亏了陆自用巨型气球和重型直升机把金刚从东京市区空运到富士山脚下。然而,随着此后哥斯拉电影中“怪兽大乱斗”模式的出现以及哥斯拉逐渐被洗白成为“好怪兽”,自卫队在哥斯拉电影中的剧情作用显著下降,逐渐沦为背景和龙套。但哥斯拉电影中自卫队最新的主战装备,比如在1964年的《魔斯拉对哥斯拉》中就出现了当时陆自刚刚装备的61式主战坦克。

哥斯拉打怪兽全屏(自卫队打怪兽的正确方式)(2)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哥斯拉系列,放眼整个东宝空想科学世界,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科幻电影中日本人在美日联盟或者联合国的框架内作为主力、代表人类抗击各种侵略势力的剧情反复出现,而自卫队作为一个艺术符号则被刻意隐去。这自然是源于“人类共同体”的科幻母题,同时也是日本自20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安全政策的一种体现。

不过,随着邪恶怪兽设定在1984年版《哥斯拉》中的回归,自卫队再次担负起打怪兽的“神圣使命”。只是初代哥斯拉中的全美械武装已经被日本自制的超科技兵器“首部防卫要塞X号”、“杀兽光线车”等所取代。由此可见,本片中的自卫队(主要描写的是陆自)依然是作为一个艺术符号存在于电影之中,象征着当怪兽哥斯拉这种可怕的灾难来袭时,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自卫队”与之奋起抗争。正因如此,到了1993年的《哥斯拉VS机械哥斯拉》里,原本由自卫队负担的使命也就转移给了联合国G(哥斯拉的代号)对策本部下属的G部队。这既再次体现了哥斯拉系列的科幻电影属性,也是在模仿日式科幻影视和日式超级英雄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战队”模式。而片中出现的号称最强对G兵器的机械哥斯拉也已经具备了通常意义上的机甲属性。到了1995年小系列“哥斯拉VS”的完结篇《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亚》中,G部队便和自卫队联手出战哥斯拉,各种超科技兵器围殴怪兽,但最终还是怪兽打败了怪兽,人类仍然扮演的是无力的旁观者角色。

到了1999年上映的《哥斯拉2000》中,日本自卫队首次以实装实兵的状态亮相于哥斯拉电影之中。陆自当时的主战装备:如74式主战坦克、90式主战坦克、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6x6轮式步兵战车等均悉数登场。空自则派出了当时号称全亚洲最先进的F-15J战斗机执行对哥斯拉的轰炸任务。当然由于本片的故事主线仍旧集中于哥斯拉与外星侵略者的搏斗,自卫队依然处于背景和龙套的地位。但日本自卫队希望通过参与热门商业电影的拍摄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的目的显而易见。从事务层面上说,这与日本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日本自卫队面临征兵难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看,世纪之交,日本的国家安全观已经倾向新保守主义,在“让日本重新成为正常国家”的政治口号的引领下,日本开始重视自卫队实战能力的建设,并努力使之向一般意义上国防军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电影展现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也是国家武装力量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哥斯拉打怪兽全屏(自卫队打怪兽的正确方式)(3)

陆自74式主战坦克

然而,在此后的哥斯拉系列电影中,针对哥斯拉的特战部队的设定再度回潮。《哥斯拉×超翔龙 G消灭作战》中出现了哥斯拉特别追捕队、《哥斯拉×机械哥斯拉》和《哥斯拉×魔斯拉×机械哥斯拉 东京SOS》中出现了特生自卫队、《哥斯拉FINAL WARS》干脆出现了类似“X战警”的地球防卫军突变体功能部队。这些都表明了哥斯拉电影从本质上说仍然是商业娱乐电影,核心功能是娱悦大众,而非宣扬“国策”。当然,在这几部哥斯拉电影中间也混入了像《哥斯拉・魔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兽总攻击》这样意义不明的另类电影。片中,因为抗击怪兽有功,防卫军(国防军)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得以确立。这已经是完全架空历史的设定。

2016年的《新•哥斯拉》被认为是史上最写实的一部哥斯拉电影。片中,当哥斯拉来袭的时候,自卫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抗击哥斯拉的主力。编导团队通过详细的考证和研究,充分展示了在日本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自卫队在本土防御中行使武力的完整流程,包括政治决断、战役规划、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三军联合指挥、实兵实战等等。尤其是细节描绘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片中以一个陆自重装甲团(联队)作为迎击哥斯拉的主要军事力量,战场选在东京都大田区与川崎市川崎区交界处的多摩川,作战目标并非要消灭哥斯拉,而是要迫使其停止前进或转向,以免其进入人口密集的东京市区,造成更大的损失。在防御作战中,首先出动武装直升机进行试探性进攻,当哥斯拉抵达预设战场时,以前方坦克密集炮火突击和后方自行火炮及战术导弹的火力支援,形成完整的梯次火力配置,最终出动航空兵投掷具有GPS制导的杰达姆(JDAM)炸弹则是胜负手。除了这些专业级的军事场景展现,影片还巧妙剧情设计的体现了所谓运用自卫队的最低武力原则,也展现了自卫队作为日本国家武装力量“以保卫国民生命财产为第一要务”的宗旨。而与以往哥斯拉电影最大的不同,是本片中首先展现了基于《日美安保条约》美日联合作战的场景。

事实上,自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拒绝参与福岛核事故救援后,自卫队在日本的形象一落千丈。而近年来,日渐紧张的亚太局势和日本政界的保守化倾向,让普通日本人对自卫队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微妙。因而,无论《新•哥斯拉》电影编导团队的初衷如何,本片中对于日本自卫队的正面描写的确有助于他们提升自身在日本社会中正面形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自卫队产生兴趣。

但同样应该指出的是,第一次彻底放弃了皮套演员装扮怪兽进行拍摄的《新•哥斯拉》,所更新的不仅仅是拍摄技术,还有核心理念,从而让《新•哥斯拉》成为了一部可以比肩《独立日》、《变形金刚》、《超级战舰》等好莱坞顶级科学幻想电影的力作。这些影片的共同点就是放弃了借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超科技”来解决剧情矛盾,而是在人类现有的科技框架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片中,自卫队也可以看作是当代人类科技力的代表,而最终之所以能够战胜哥斯拉,从根本上说也是依赖于对科技力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幻电影创作新理念的确立,一方面源于二战后、尤其是最近三十年间,高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中“21世纪”已经到来,另一方面也源于电影观众群的整体科技素养的提升。

哥斯拉打怪兽全屏(自卫队打怪兽的正确方式)(4)

原子吐息

总之,出现在哥斯拉电影中的自卫队首先是一个艺术符号。由于怪兽哥斯拉的原始设定就是外来的强大破坏性力量,动用国家武装力量与之对抗,便是起码的生活逻辑使然。但是,当哥斯拉电影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时候,现实中的社会力量难免就会出于种种目的,对其施加影响,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作为商业类型片的哥斯拉电影也需要对观众的社会心理诉求做出回应——特别是在发生了被日本媒体形容为“再次战败”的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当下。由此可见,虽然没有必要对在哥斯拉电影中的自卫队出场做过度解读,但自卫队在系列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吃重,也绝非是某些人一时兴起而为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