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

《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六十四)《西游记》第五十回“金(山兜)山”“金(山兜)洞”之“(山兜)”字是道教茅山上清符箓所用字,与“丹房”“金丹砂”“函关化胡之器‘金刚琢’”相呼应,影射道家思想武器曾让“大唐帝国”各民族团结和固守“汉唐祖地”“两界山”

道教“仙都”“福地”茅山,曾经佛道同修,与《西游记》中的“佛道同源”“佛道一家”思想是相吻合的。《西游记》以“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为中心,而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见前第22篇)。故此《西游记》中道教茅山的元素众多。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为原型(见前第25篇)。其住在花果山水帘洞,影射李春芳是江苏句容茅山人,祖上世代是清廉之人,自己是“清廉宰相”(见前第33篇)。“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亲封的属马的辅弼大臣(首辅)(见前第26篇)。杀“混世魔王”和“六贼”,影射铲除贪赃和奸佞,又影射击败北方抢夺中华(见前第43篇)。“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影射“剿灭东洋倭寇,四海升平”(见前第32篇、第57篇)。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游记》是“太平宰相”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经国大业”之巨作。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有大思想、大智慧、大布局、大手笔、大技法,其中不仅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之元素(见前第19篇等),还有李春芳“藏茅山”之元素。除了藏有“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通海桥”“海眼泉”“茅盈”“三天门”“三清殿”“符”“箓”“咒”“佛道同修”“葫芦”“玉碣”“天王”“彩凤”“麒麟”等茅山元素,还有句容茅山“符箓”之元素。

《西游记》第五十回至第五十三回有“金(山兜)山”“金(山兜)洞”,其中的“(山兜)”字是道教茅山上清符箓所用字,与“丹房”“金丹砂”“函关化胡之器‘金刚琢’”等相呼应,影射道家思想武器曾让“大唐帝国”各民族团结和固守“汉唐祖地”“两界山”。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1)

↑2020年8月17日,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茅山道院杨世华住持(左)与作者亲切座谈于茅山崇禧万寿宫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金(山兜)山”“金(山兜)洞”的青牛原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因看坐骑的童儿吃了“丹房”的一粒丹睡去而乘机走下界,而老君的“丹房”正在花果山(影射道教句容茅山),故此“青牛”是道教老君的象征。

看青牛坐骑的童儿吃了“丹房”的一粒丹睡去,事见《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好行者,说声去,就纵一道筋斗云,直入南天门里。时有四大元帅擎拳拱手道:“擒怪事如何?”行者且行且答道:“未哩,未哩!如今有处寻根去也。”四将不敢留阻,让他进了天门,不上灵屑殿,不入斗牛宫,径至三十三天之外离恨天兜率宫前,见两仙童侍立。他也不通姓名,一直径走,慌得两童扯住道:“你是何人?待往何处去?”行者才说:“我是齐天大圣,欲寻李老君哩。”仙童道:“你怎这样粗鲁?且住下,让我们通报。”行者那容分说,喝了一声,往里径走,忽见老君自内而出,撞个满怀。行者躬身唱个喏道:“老官,一向少看。”老君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老君道:“西天路阻,与我何干?”行者道:“西天西天,你且休言;寻着踪迹,与你缠缠。”老君道:“我这里乃是无上仙宫,有甚踪迹可寻?”行者入里,眼不转睛,东张西看,走过几层廊宇,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行者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老君大惊道:“这孽畜几时走了?”正嚷间,那童儿方醒,跪于当面道:“爷爷,弟子睡着,不知是几时走的。”老君骂道:“你这厮如何盹睡?”童儿叩头道:“弟子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当时吃了,就在此睡着。”老君道:“想是前日炼的七返火丹,吊了一粒,被这厮拾吃了。那丹吃一粒,该睡七日哩,那孽畜因你睡着,无人看管,遂乘机走下界去,今亦是七日矣。”即查可曾偷甚宝贝。行者道:“无甚宝贝,只见他有一个圈子,甚是利害。”老君急查看时,诸般俱在,止不见了金刚琢。老君道:“是这孽畜偷了我金刚琢去了!”行者道:“原来是这件宝贝! 当时打着老孙的是他!如今在下界张狂,不知套了我等多少物件!”老君道:“这孽畜在甚地方?” 行者道:“现住金 兜山金 兜洞。他捉了我唐僧进去,抢了我金箍棒。请天兵相助,又抢了太子的神兵。及请火德星君,又抢了他的火具。惟水伯虽不能曛死他,倒还不曾抢他物件。至请如来着罗汉下砂,又将金丹砂抢去。似你这老官,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什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西游记》中“丹房”与江苏句容道教茅山之“福地”“洞天”“仙乡”“仙山”“道祖山”“方隅山”“石龙山”“海江山”“大灵山”“小灵山”“方山”“丹崖”“大地根”“黄精”“水帘洞”“葫芦”等等“《西游记》茅山元素”密集出现并相互应和,统领于“(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一句。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大思维、大智慧、大格局、大手笔和大技法之体现。

《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道教茅山,“美猴王”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水帘洞”影射茅山华阳洞之“大茅洞”,则“水帘洞洞主”“美猴王”即影射“华阳洞天主人”为李春芳。(见前第50篇和“作者第六季序言”)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2)

作者在茅山崇禧万寿宫拜访九霄道人余志成道长。

“(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是“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 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该词赋中“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炼“九鼎丹”。故“水火方隅高积土”一句拉开了道教茅山炼丹的序幕,为太上老君的“丹房”做了充分的铺垫。

该词赋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宫有为嘉靖皇帝祝寿所建的万寿台,立柱石刻楹联“翠巘捧仙台华阳真气;丹崖飞绀殿河上玄风”中有“丹崖”一词)。“丹崖”与“水火方隅高积土”呼应,影射茅山是道家炼丹之地。《西游记》之后“丹房”“葫芦”“五葫芦(五福)”“丹炉”“仙丹”“芭蕉扇”相继一一推出,线索明了,思路清晰,串联“道家元素”推动故事情节,体现了作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缜密思维。

该词赋中“百川会处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古代茅山以东即为海,长江接纳百川经镇江汇入东海,又茅山是昇润(今南京市、镇江市)之“镇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茅山志》(清· 笪重光) 十卷、《茅山志辑要》和《乾隆句容县志》三卷:“茅山:唐玄宗降敕称为岳,乃昇润之镇山也。”

该词赋中“万劫无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华阳洞天”为“大地之根”。《乾隆句容县志》三卷:“华阳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寿观后,南洞在元符宫东。其门有五,三显二隐。三茅君、二许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龙玉简。 灵异至多。又谓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虚四廓、上下皆石,内有阴晖夜光日精之根。阴晖主夜,日精主昼,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异草木水泽,亦与外同。又有飞鸟交横,名为石燕。所谓洞天神宫,灵妙无方,不可得而议也。(《旧志》)”华阳洞内“阴晖夜光日精之根”,即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3)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给作者《收藏证书》。

其次,《西游记》第五十二回的“丹房”和《西游记》第五回的“丹房”相呼应,且“丹房”仙丹装“葫芦”,皆影射句容茅山是道家炼丹之地,是道家“第一福地”。

《西游记》全书中的“丹房”是前后呼应的,都和花果山“水火方隅”“丹崖”的“炼丹”活动相关联,而花果山正是影射句容茅山。《西游记》第五回的“丹房”描述如下: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孙悟空“偷吃五个葫芦的仙丹”影射李春芳“前世”是“五福齐全”的“(谪)仙人”。“葫芦”寓意“福禄寿”,此处孙悟空偷吃五个葫芦的仙丹,即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前生”原本是天上“五福齐全”的仙人。因为偷吃仙丹反下天宫之“过错”,被捉住压在五行山下,后来被人间的唐僧救出,与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道西天取经。故“偷吃五个葫芦的仙丹”暗中影射李春芳是“五福齐全”的“谪仙人”。(见前第39篇)

其三,道教茅山符箓用字,常在原字上加载“金”“木”“水(雨)”“火”“土”五行偏旁部首,“新造”出一批“汉字”。

道教茅山现在仍在使用的“符箓汉字”,如“雨”字头的“字”有:“(上)雨(下)道”“(上)雨(下)泓”“(上)雨(下)澄”“(上)雨(下)氵明”“(上)雨(下)囉”等。此类字符属于道教“自创”,虽“流行”于世,但《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均不收载。

其四,“金丹砂”影射道教茅山有丹砂,“金(山兜)”即有“金兜”之意,影射装金丹砂的兜兜。躲在“金(山兜)山”“金(山兜)洞”的青牛,影射青牛用背上的兜兜驮运丹砂来为茅山“丹炉”提供炼丹材料。

《西游记》第五十二回有如来赠悟空丹砂,“陷”青牛走不动的计谋:

如来问道:“悟空,前闻得观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唐僧来此求经,你怎么独自到此? 有何事故?”行者顿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与唐朝师父西来,行至金䴙山金䴙洞,遇着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把师父与师弟等摄入洞中。弟子向伊求取,没好意,两家比迸,被他将一个白森森的一个圈子,抢了我的铁棒。我恐他是天将思凡,急上界查勘不出。蒙玉帝差遣李天王父子助援,又被他抢了太子的六般兵器。及请火德星君放火烧他,又被他将火具抢去。又请水德星君放水淹他,一毫又淹他不着,弟子费若干精神气力,将那铁棒等物偷出,复去索战,又被他将前物依然套去,无法收降,因此特告我佛,望垂慈与弟子看看,果然是何物出身,我好去拿他家属四邻,擒此魔头,救我师父,合拱虔诚,拜求正果。”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行者再拜称谢道:“如来助我什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行者道:“金丹砂却如何?”如来道:“你去洞外,叫那妖魔比试。演他出来,却教罗汉放砂,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凭你揪打便了。”行者笑道:“妙,妙,妙!趁早去来!”那罗汉不敢迟延,即取金丹砂出门,行者又谢了如来。一路查看,止有十六尊罗汉。行者嚷道:“这是那个去处,却卖放人!”众罗汉道:“那个卖放?” 行者道:“原差十八尊,今怎么只得十六尊?”说不了,里边走出降龙、伏虎二尊,上前道:“悟空,怎么就这等放刁?我两个在后听如来吩咐话的。”行者道:“忒卖法,忒卖法!才自若嚷迟了些儿,你敢就不出来了。”众罗汉笑呵呵驾起祥云。

句容道教茅山佛道皆修。如来对老君“丹房”应该是很“熟悉”的,因为在“三层阁”上老君和燃灯古佛常常谈经论道(见《西游记》第五回),而“三层阁”影射句容茅山的松风阁,燃灯古佛和如来本是一家,对句容道教茅山“必然”应该很了解,然而如来的计谋“用丹砂”“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虽然奏效,然青牛有法宝金刚琢,佛教的“丹砂”最终奈何不了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详载《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妖魔不知是计,赶离洞口南来。行者即招呼罗汉把金丹砂望妖魔一齐抛下,共显神通,好砂!正是那——斋似雾如烟初散漫,纷纷霭霭下天涯。白茫茫,到处迷人眼;昏漠漠,飞时找路差。打柴的樵子失了伴,采药的仙童不见家。细细轻飘如麦面,粗粗翻复似芝麻。世界朦胧山顶暗,长空迷没太阳遮。不比嚣尘随骏马,难言轻软衬香车。此砂本是无情物,盖地遮天把怪拿。只为妖魔侵正道,阿罗奉法逞豪华。手中就有明珠现,等时刮得眼生花。那妖魔见飞砂迷目,把头低了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在浮上一层,未曾立得稳,须臾,又有二尺余深。那怪急了,拔出脚来,即忙取圈子,往上一撇,叫声:“着!”唿喇的一下,把十八粒金丹砂又尽套去,拽回步,径归本洞。那罗汉一个个空手停云。行者近前问道:“众罗汉,怎么不下砂了?”罗汉道:“适才响了一声,金丹砂就不见矣。”行者笑道:“又是那话儿套将去了。”天王等众道:“这般难伏啊,却怎么捉得他,何日归天,何颜见帝也!”旁有降龙、伏虎二罗汉对行者道:“悟空,你晓得我两个出门迟滞何也?”

行者道:“老孙只怪你躲避不来,却不知有甚话说。”罗汉道:“如来吩咐我两个说,那妖魔神通广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也。”行者闻言道:“可恨,可恨!如来却也闪赚老孙!当时就该对我说了,却不免教汝等远涉!”李天王道:“既是如来有此明示,大圣就当早起。”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4)

《西游记》老君降凡收回青牛。

《西游记》前后关联,逻辑严谨。如来预知可能不能擒拿住青牛,最终还是要请青牛的主人太上老君来抓。暗示太上老君和如来(燃灯古佛的后继者)彼此熟悉了解,因为花果山有“三层高阁(松风阁)”可供佛道谈经论道,则佛道融洽,彼此一家,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从如来手下十八罗汉“十八粒金丹”斗不过青牛手中的“金刚琢”来看,佛祖如来是没有其它办法可以对付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可见如来法力是“逊色”太上老君的。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在“三层阁”上谈经论道,看来二者“应该”是老友,在“功力”上来看,“应该”是一个档次的。其中同时隐喻“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是同一个辈分,如来佛则是晚辈。

其五,《西游记》第五回“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影射茅山佛道皆修,同时供奉佛道之始祖;青牛用金刚琢收了如来的“金丹砂”,影射佛教在茅山也曾经“(偷)学”道教炼过丹,故此佛教也有“金丹”。

佛道在传承发展之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故此佛道文化之间有相通相近相似相连之处。这是和《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倡导的儒释道同修“至仁”“至善”之大道是完全吻合的。

其六,“函关化胡之器‘金刚琢’”是太上老君用“丹砂”在“仙都”茅山“丹炉”所炼成的法宝,影射胡汉一家亲,中华各民族大团结,两界山(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为汉唐祖地要世代固守。

“金刚琢”威力无比,是“化胡之器”,影射大唐帝国用道家思想武器使胡人(东西突厥)融入中华大家庭,两界山(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成为汉唐祖地。(见前第55篇)

《西游记》中的“金刚琢”既是思想武器,又是镇国“法宝”,与“金箍棒”一样,遇到外来入侵和不忠奸佞等时则需要祭出来“斗战”而胜之。

《西游记》写花果山在道教句容茅山,然后写花果山有老君“丹炉”,再写老君“丹炉”炼制兵器“金刚琢”,最后交待“金刚琢”是“化胡之器”,环环相扣,徐徐推进。写花果山、金(山兜)山、火焰山、再推到两界山,可见是由近推远,循序渐进,从中华神州的“中心”花果山(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到中华神州的“边界”两界山,手法巧妙,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宗教“佛道同修”到神州治国理政,从“花果山”“势镇汪洋”东洋太平到“南海”为“汪洋海远”亦需太平,从固守“汉唐祖地”到复兴中华,则《西游记》中的“仁善”和“斗战”思想当同是中华民族思想宝库的璀璨瑰宝。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5)

↑上图为原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宜早教授书赠《句曲诗综》之《录旧作以应李洪文先生<句曲诗综>之属》诗。

唐朝皇室李氏家族有着胡人的血统。李世民的祖母是北周鲜卑大将独孤信的女儿,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北周皇族,鲜卑人,严格的说,都是很汉化的鲜卑人,可以说李世民身上有鲜卑血统。

唐太宗李世民有胡人的习性。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纳了弟媳齐王妃(巢剌王妃),将堂兄李瑗的漂亮爱姬玳姬纳入了后宫。其后,高宗纳太宗妃武则天;玄宗纳其子李寿正室妻子杨贵妃。据此可见,大唐皇帝李氏家族胡人习性是很浓的。

唐太宗李世民虽有胡人血统,但是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治国能力。

唐代初年,对中国边境最具有威胁的是北方的东突厥。唐高祖李渊起兵时,为防止突厥从背后进攻而采取了对其称臣的策略。高祖称帝后,突厥不断侵扰北方边境。贞观初,颉利可汗甚至率劲旅进犯长安,太宗亲征于渭水,突厥方才退兵。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突厥内部矛盾重重,加之天灾影响,昔日强大的突厥出现乱象,唐太宗抓住机会,派李靖、李世绩、柴绍、薛万彻等率兵10万,分道进击。贞观四年,大破东突厥,并将颉利可汗生擒活捉,押解长安,东突厥灭亡。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的势力强盛起来,威胁唐朝北方边境,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派大军击破薛延陀部,前后斩首五千余级,俘虏男女三万余人。原属薛延陀的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跌结等十一姓部落请求归顺唐朝,自称为“唐民”,并请太宗称“天可汗”。唐王朝从此建立了对四夷的统治。

历史上唐太宗两次被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称为“天可汗”,这个称呼是他们对唐太宗的尊称。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殊荣,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思想得到了各族的尊重。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曾与臣下总结治理天下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历代帝王虽能平定中原,但却不能令夷狄归服,原因就在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是胡人皇帝,还是汉人皇帝?

胡人认为他是“胡人皇帝”,汉人认为他是“汉人皇帝”。在大唐一朝,胡汉各民族一家,相互通婚,相互杂居,皆以“大唐盛世”之“唐人”身份为骄傲。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6)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老君化胡为佛”的故事,就是“太平宰相”“太子太师”李春芳讲给年轻的万历皇帝(太子年幼即位皇帝)听得,要“福善四方”“各民族平等团结如一家”。

《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蒙蔽”了后世许多知名学者。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间流传“老子后裔李弘当有天下,将要取代隋朝”。隋炀帝因此误杀了与李弘同音的左武卫将军李浑及其侄子李敏。其时,“应谶当王”是普遍受到欢迎的。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李轨割据凉州也曾深信“李氏当王”。

李渊晋阳起兵开始犹豫不定。秦王李世民和房玄龄造访句容茅山,道士王远知密献“李氏为王”的图谶,这才打破了李渊的心理障碍。李渊称帝,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李氏当王”的谶言。

李渊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胡人习性浓厚,李渊自称老子后裔自然难以使人信服。李渊称帝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追认老子为祖宗,并将道教提高到“本朝家教”的尊崇地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更是发扬了李渊的做法,坚决拥护老子祖先的地位,还将道教地位进一步提升,位列佛教之上。

有唐一代,对老子尊崇有加,不仅自称是老子后裔,还屡屡行追封之事。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封老子为始祖,并在老子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字;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创建祠堂;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并为之扩建李母庙,规模宏大,称为洞霄宫;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并立《道德经注》碑一通。

《西游记》强调太上老君“化胡为佛”,强调太上老君“金刚琢”,体现了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为后世谋“民族团结一家”“国家太平盛世”之福祉。故《西游记》是“太平宰相”李春芳馈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厚礼。

据此,《西游记》第五十回“金(山兜)山”“金(山兜)洞”之“(山兜)”字是道教茅山上清符箓所用字,与“丹房”“金丹砂”“函关化胡之器‘金刚琢’”相呼应,影射道家思想武器曾让“大唐帝国”各民族团结和固守“汉唐祖地”“两界山”。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7)

西游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何精读(西游记手法高超巧妙)(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