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

常香玉

老师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62年,河南省文化局举行收徒拜师大会,常香玉收孙兰香、林秀兰、孙玉菊、张月荣、常小玉五人为徒,并在大会上发言。亲授花木兰,拷红,白蛇传,大祭桩,破洪州等剧。

孙兰香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

孙兰香,1936—2001 女,河南省原阳县人。 1948年入开封民乐剧社,拜王玉坤、管玉田为师,后随王金玉学艺,旋辗转于林县建设剧社、安阳县豫剧团、安阳市豫剧院二团、安阳地区豫剧一团、安阳市豫剧三团任主演,兼副团长。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3)

1962年,河南省文化厅举行收徒拜师大会,孙兰香和林秀兰等五人拜常香玉为师,曾在《大祭桩》、《花木兰》、《叶含嫣》、《淤河姻缘》、《穆桂英挂帅》、《狸猫换太子》《跪韩铺》等古装戏和《李双双》、《铁流战士》等现代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其唱腔奔放流畅,表演稳重大方,在豫北、冀南、晋东南、鲁西南一带影响较大。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4)

上世纪六十年代安阳一代流传着两句戏曲谚语,“摔不烂的茶瓶,上不完的轿”,“换不完的太子,杀不完的庙”。就是说在安阳上座率比较高的,比较受观众欢迎的四部戏,分别是安阳地区豫剧团宋桂玲主演的《茶瓶记》、《杀庙》、安阳市豫剧团崔兰田的《三上轿》、和安阳县豫剧团的孙兰香的《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5)

《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讲述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因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演出后轰动上海,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 等等各种剧种,竞相传唱。《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是一出豫剧的传统经典剧目和看家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6)

林秀兰,

女,1938年年出生,豫剧旦角,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拷红》。佘太君辞朝哑女告状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7)

林秀兰籍贯河南省杞县傅集乡庞屯村1952年参加杞县文工团,随名艺人李玲珠、张宝珠学艺,攻花旦、闺门旦、帅旦。1954年调开封地区豫剧团。1960年调河南省豫剧院,1962年拜常香玉为师,潜心习演常派名剧《拷红》、《花木兰》、《大祭桩》、《破洪州》等常派名剧,被公认为“常派”的得意高足。1975年调洛阳地区豫剧团,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8)

1982年随团调入义马市,其主演的《佘太君辞朝》被省电视台录像。林秀兰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9)

孙玉菊

孙玉菊,女,豫剧旦角,1941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13岁参加郑州市豫剧团,1962年拜常香玉为师,代表剧目有《花木兰》、《大祭桩》、《断桥》、《游龟山》、《杨门女将》、《荀灌娘》、《窦娥冤》等,其中一些剧目被录制成唱片或盒式带发行。

1954年考入郑州市豫剧团。

1956年入河南戏曲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郑州市豫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0)

1962年拜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为师,由常香玉亲授《拷红》、《断桥》、《花木兰》、《大祭桩》等常派代表剧目。她学习认真刻苦,而且领悟力强,还善于对剧目、人物进行较为深刻的研究,加之老师言传身教,所以在掌握常派艺术风格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她演出的常派剧目不仅唱腔风格极具神韵,在表演上也颇具乃师之风。通过不断学习、研究,逐渐形成自己以常派为基础,同时又具有个人特点的演唱风格。她的演唱充分发挥了她本人嗓音的特点,在豪放激越之中仍具细腻委婉之神韵。毫无扭捏作态之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她做了专题报道。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1)

1979年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任教后,为河南及其他省的豫剧团培养了大批学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各级剧团的艺术骨干。同时她也涉足导演专业,先后为许多剧团导演了不少戏,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2)

演绎作品

她先后主演重要剧目有《小二姐做梦》 、《游龟山》 、《破洪州》 、《杨门女将》 及现代戏《红灯记》 、《杜鹃山》 、《龙江颂》等。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3)

张月荣

籍贯山东东明县。1939年11月出生,是常香玉弟子,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3岁的她正式考入东明县豫剧团,开始了她一生投入文艺事业的生涯。1960年调入河南省商丘地区豫剧团。1985年调入河南省郑州市豫剧一团。她的代表作品有《白蛇传》《秦香莲》《刘胡兰》等。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4)

10岁跟家人一起定居山东老家东明县。1952年13岁的她正式考入东明县豫剧团,开始了她一生投入文艺事业的生涯。1960年调入河南省商丘地区豫剧团。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5)

1985年调入河南省郑州市豫剧一团。从艺40多年来出演过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她的演绎下把剧中人物演变的活灵活现。1962年由她主演的豫剧《社长女儿》在北京演出期间,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戏剧《秦香莲》在1978年受到国家领导人杨得志、杨成武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6)

主演作品

有《小白鞋说媒》、《秦香莲》、《秦香莲后传》、《春暖花开》、《朝阳沟》、《家里家外》、《白蛇传》、《拷红》、《红云港》、《红岩》、《海港》、《龙江颂》、《刘胡兰》、《社长女儿》、《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几十部经典作品,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7)

1984年省电台为她转播一小时的个人专题报道。其中《小白鞋说媒》由长春及河南电影制片厂合拍成电影《桃园喜》。包括《小白鞋说媒》在内的多部戏曲由河南电视台拍成电视片及实况录像。《小白鞋说媒》由中央电台及省电台全剧录音实况解说播出。中央电视台一套全剧黄金时间向全国播放,观众反映强烈影响极大。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8)

1981年河南省出版社出版了《小白鞋说媒》的全剧四叶瓶、年画等发向全国影响甚广。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19)

常小玉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大女儿,自幼即随其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习艺。 1958年由豫剧院一团保送北京戏校进修。1962年曾拜著名豫剧武生曹彦章为师,学习了他那被称为“三功”(腿功、眼功、翎功)“一绝”(窜椅子)的拿手戏《黄鹤楼》。她主演的“常派”名剧有《花木兰》《红娘》《破洪州》《断桥》及现代戏《朝阳沟》《李双双》《苗山颂》等。1985年调省艺术辅导站。1986年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艺术交流访问,向印第安纳、密西根、宾西法尼亚等州立大学介绍豫剧的演唱知识及戏曲表演理论。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0)

常小玉,1945年出生在陕西,河南省巩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长女。自幼即随其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习艺。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1)

《破洪州》剧照

常香玉大师去世后,年过花甲的常小玉,潜心研究整理常派唱腔和表演艺术,花了三年时间,精心筹备排演了常派剧目《花木兰》《拷红》《五世请缨》《杜十娘》《桃花庵》《破洪州》中20多个经典唱段,推出了最新的常派DVD专辑,集中展现了常派艺术的精髓和神韵,了却了她多年的心愿,也给常派艺术保存一份珍贵的资料。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2)

经历

1958年由豫剧院一团保送北京戏校进修。主要以学习京剧为主,学习京剧的身段、手法等。在京剧名家郝寿臣、赵倚霞、赵德勋等老师的言传身教下,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校排演了《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扈家庄》《打灶王》《铁弓缘》等经典剧目。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3)

《三哭殿》剧照

1960年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任演员

1961年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持下拜师常香玉,随后常香玉亲授她《拷红》《花木兰》《断桥》《大祭桩》《破洪州》等常派经典剧目。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4)

1962年曾拜著名豫剧武生曹彦章为师,学习了他那被称为“三功”(腿功、眼功、翎功)“一绝”(窜椅子)的拿手戏《黄鹤楼》。她主演的“常派”名剧有《花木兰》《红娘》《破洪州》《断桥》及现代戏《朝阳沟》《李双双》《苗山颂》等。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5)

1985年调省艺术辅导站。

1986年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音乐学院邀请,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艺术交流访问,向印第安纳、密西根、宾西怯尼亚等州立大学讲授中国戏曲,发扬常派艺术,介绍豫剧的演唱知识及戏曲表演理论。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6)

《杜十娘》剧照

1986年6月,登上美国芝加哥的舞台,成为豫剧常派登上国际舞台的第一人。

2009年底推出了自己的戏曲大碟,常涵盖了常派艺术中《花木兰》《拷红》《五世请缨》《桃花庵》《破洪州》等20个经典唱段。[1]

2012年,在《梨园春》的收徒刘秋萍、朱旭光、张培培

简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术特色(头角儿峥嵘化新人)(27)

代表作品

《拷红》《花木兰》《断桥》《大祭桩》《破洪州》《杜十娘》《三哭殿》《五世请缨》《桃花庵》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