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元朝最后的名臣脱脱)

元朝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元朝最后的名臣脱脱)(1)

说到元朝的名臣,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元顺帝时期的宰相脱脱了。对于这个人,史书上自然是把他吹捧得很厉害,说他没有通过四处征讨却为国家立下大功,位极人臣却没有一丝骄纵,清正廉明,任人唯贤,就是个完人。就算有缺点,那也是受到身边小人的蒙蔽所致,不是他自己的本意。从今天看来,这样的评价显然有些夸大。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脱脱的施政失误导致了大元帝国的崩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人。

脱脱出生于蒙古蔑儿吉部的贵族家庭,伯父伯颜、父亲马札儿台都是元顺帝时期的重臣。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之下,脱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事实却完全相反。脱脱年幼时被养在伯父伯颜家中,伯颜为他请了当时的名儒吴直方,以便教他学习经史子集。但脱脱不愿意只读死书,而是缠着吴直方教他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因此深受点拨。后来,吴直方也成为脱脱手下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1333年,元文宗病死,权臣燕铁木儿独揽朝政,故意迟迟不立新君。不久,燕铁木儿病死,伯颜拥立元顺帝即位,被授任中书右丞相,自此深受顺帝的宠信,逐渐掌握朝廷大权。只有二十岁的脱脱也被授任同知枢密院事,与父亲一起帮助伯颜讨平了燕铁木儿之子唐其势的叛乱,升任御史大夫,并兼领一队禁军。除掉了燕铁木儿家族后,伯颜成为顺帝朝中的第一人,接替燕铁木儿继续专权,年轻的元顺帝对此十分不满。

脱脱自幼熟读史书,又亲眼见到燕铁木儿家族的悲惨结局,担心伯父的功高盖主迟早会让整个家族陷入危机。同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脱脱也对伯颜仇视汉人官吏、轻视儒学很是不满,随即向吴直方请教对策。吴直方以“大义灭亲”的故事劝导他,并告诉他“大夫但知忠于国家耳,余复何顾焉”,意思是你只要去做你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其他的就不用考虑。脱脱听后深受触动,随即主动投效顺帝,与顺帝的亲信世杰班、阿鲁秘密商议整倒伯颜的计划。

1340年,脱脱在元顺帝的授意下将伯颜罢免,流放远方,伯颜随即死于流放途中。伯颜死后,顺帝又升任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为中书右丞相。但马札儿台当时年老多病,屡次向顺帝提出辞职。1341年,元顺帝最终同意了马札儿台的请求,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不到三十岁的脱脱自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时的元朝历经几代皇帝的折腾,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朝廷内,王公大臣奢靡之风日益兴盛,地方上,各级官员贪污成风,吏治腐败,百姓赋税沉重,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局面,脱脱开始大力更改伯颜时期的旧政。他整顿吏治,打击贪腐;恢复科举取士之法,重视儒学,重用汉臣;为在伯颜时期被诬陷的诸王平反,又负责编修辽、金、宋三史,劝谏顺帝留心儒学。一时之间,原本没落的元帝国开始渐渐恢复生机,出现中兴的气象。

但好景不长,1344年,脱脱在担任宰相四年后因病辞职。1347年,别儿怯不花升任中书右丞相,因为与脱脱家族有私怨,于是诬陷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有罪,顺宗随即将他流放甘肃,脱脱也因为受到牵连而一同被贬。不久,马札儿台病死,顺帝感念脱脱之前诛杀伯颜的功劳,就将其召还京师,不久授任他为太傅,提调宫傅,负责管理东宫事务。

1349年,因为对右丞相朵儿只、左丞相太平的能力不满,元顺帝决定重新起用脱脱,授任他为中书右丞相。或许是辞去相位的这几年受过太多屈辱,脱脱的第二个宰相任期就像变了另一个人。上任伊始,他就对之前迫害他和父亲的人痛下杀手,以铲除异己,并大肆提拔重用汝中柏、伯帖木儿等一干亲信。在朝堂上与臣僚们商议政事时也往往不听人言,独断专行。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了很多王公大臣的不满,为他日后被人诬陷埋下了祸根。

当时的元朝在前面几任无能宰相的折腾下再次走向深渊,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天下盗贼蜂起。经过与亲信们的商议,脱脱制定了两项大政以解决危机:第一项,变更至正钞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金融体系改革;第二项,治理黄河,解决数十年的水患。当然,这两项政策听起来不错,出发点也很好,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说变更钞法。金融这玩意儿太复杂,就是现在,那些著名的金融专家也很难搞得定,更何况是古代?变更的结果就是物价飞涨,经济更加混乱,百姓原本微薄的生计再一次遭到重创。其次是治河。脱脱下令征发了河南、北十七万百姓修治黄河,虽然历时数月修河成功,但也给本来就因为生活困苦而怨声载道的百姓们一次大聚会、大串联的机会。在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的怂恿下,“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最终响彻大地,引发了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叛乱。另外,这两项政策在实施之前就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但脱脱依然独断专行,执意为之。随着两项政策的相继失败,脱脱与臣僚们的关系更加剑拔弩张。

1351年,随着红巾军越闹越大,脱脱举荐弟弟也先帖木儿统军前往征讨,但这个也先帖木儿很不争气,还没和叛军交战就独自逃了回去,官军因此大败。兵败后,脱脱不仅没有像以前对待伯父伯颜那样“大义灭亲”,还极力为也先帖木儿隐瞒兵败的事实,甚至将弹劾也先帖木儿的陕西御史行台十二名监察御史全部贬职,此举更加激起了朝臣们的不满。如果之前的独断专行是为了国家利益,也情有可原,但如今为了维护亲属而罢黜御史的做法,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专横的脱脱渐渐将自己逼入了绝境。

元朝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元朝最后的名臣脱脱)(2)

1352年,为了摆脱政治危机,同时转移大臣们的注意力,脱脱亲自率军讨平了占据徐州的叛党芝麻李,但他的这一步棋其实是错上加错。试想,一个上马能讨贼、下马能治国的文武全才,怎能不因为功高盖主而遭到皇帝的猜忌呢?更何况元顺帝又是那种早年一直活在权臣阴影下,且性格多疑的皇帝。从此时起,脱脱的结局其实就已经注定。

1354年,脱脱再次率百万大军征讨张士诚,连战连捷,乘胜进逼高邮城下,高邮危在旦夕。但就在此时,脱脱接到了顺帝的诏书,下令将他就地罢相,流放淮安,并立即交出兵权。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脱脱乖乖就范,将征讨大军分别交由副将月阔察儿、雪雪等人节制,随即踏上了流放之路。但月阔察儿这些人本身没什么将才,又互不统属,谁都不服谁,百万大军没了主帅,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张士诚趁机出城奋战,官军大溃,四散而逃,很多人还趁机加入了叛军。自此,官军元气大伤,而征讨之役也功亏一篑,元帝国的覆灭再也无法避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