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典故故事(的传说在胶东流传很广)

“曲”,是胶东半岛的大姓,在很多县市区都有集中分布。

关于曲姓的由来,民间说法不一,其中一说为“鞠改曲”,即所谓“活曲死鞠”(在世时姓曲,去世后墓碑写鞠)。

“活曲死鞠”之说,在胶东流传甚广,县志、族谱、村志中多有提及。接下来就为大家举例简述。

安丘典故故事(的传说在胶东流传很广)(1)

第一个例子,是牟平潘家庄、高陵一带的曲姓人。关于他们的渊源,《牟平县志》记载道:

明末由黄县白马村迁来上潘、高陵村,散居鲍家泊、通海、梨树夼、桑园、沙巷子、五梅沟、里二地、冰流旺、后夼、下夼、唐家夼、范家庄等。该族本姓鞠,金元间,因避祸改姓曲,至今该族殁后在木柱、墓碑上仍复姓鞠,俗称“活曲死鞠”。

值得一提的是,牟平是曲姓的重要分布地,除了潘家庄、高陵一系之外,还有其他支系(如曲家疃、蛤堆后、武宁等)。而县志在记载他们的渊源时,专门以有无“活曲死鞠”传说为标准进行区分。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曲姓,都有“活曲死鞠”之传闻。

县志系对全县情况的概述,行文言简意赅,对具体村庄显然难以面面俱到。而下面这个例子来源于族谱和村志,其记载就要相对详细一些。

第二个例子,是莱州沙河镇郑村的一支曲姓人。关于其家族由来,该村村志称:

“元朝至元年间,鞠进由黄县迁此定居,村名沿袭。元末,鞠姓遭乱,易鞠为曲。”

曲姓后来人丁兴旺,郑村(据村志载,元代之前即有此名,鞠姓迁来后沿用)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已经一分为四,分别称作西郑、南郑、东郑和北郑。

安丘典故故事(的传说在胶东流传很广)(2)

安丘典故故事(的传说在胶东流传很广)(3)

郑村曲姓“活曲死鞠”的说法,不仅有本村村志和谱牒的记载,还有莱州其他同姓族谱的佐证。

在距离郑村约百里外的驿道镇朱汉村,也分布着一大支曲姓人。该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进士,属书香门第,历代对族谱修撰都比较重视,保留了不少对家族渊源的记载。

其中,乾隆年间的《曲氏族谱序》道:

“曲先世鞠姓,仕元末至丞相,籍登之黄邑,族繁大,后以兵乱散四方,遂亡旧谱,故渊源莫考。其易鞠为曲,鞠曲声相转,且字义同,犹足证。”

《曲氏世系考》也说:

“旧相传为宫保世裔,鞠姓……作元朝宰相,本贯黄县……缘遭难,族姓多隐名易姓,流寓兹土,遂转鞠为曲……掖邑曲姓甚多,惟沙河与朱汉行辈秩然,世有往来。”

从以上记载来看,郑村曲姓和朱汉村曲姓应该属于元代自黄迁掖、由鞠改曲的同宗。他们彼此的居住地虽然相距较远,但明清时期也常有往来,辈分清晰可辨。

安丘典故故事(的传说在胶东流传很广)(4)

除了刚才提到的牟平和莱州的这些村庄之外,胶东其他县市区的曲姓人当中,应该还有其他的“活曲死鞠”的例子。因资料有限,暂时难以一一介绍。

而牟平和莱州的情况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中也不难总结出“活曲死鞠”传说的几个共同要素:“1、原籍黄县,2、改为曲姓的时间大约为元代,3、改姓的原因为避乱。”其中的历史真相到底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此说既然流传如此广泛,想必也并非凭空而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