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搞笑方言版水上漂(四川方言张文海)

文/张文海“响壳(儿)”是什么?是成都平原农村用于驱赶晒坝里偷吃粮食的鸡所持的竹制工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川搞笑方言版水上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川搞笑方言版水上漂(四川方言张文海)

四川搞笑方言版水上漂

文/张文海

“响壳(儿)”是什么?是成都平原农村用于驱赶晒坝里偷吃粮食的鸡所持的竹制工具。

取一段约1.5米长的老慈竹,一端用弯刀剖成多根筷子粗细条,另一端留至三分之一处不剖,干后不剖处握在手中一摇,就成“响壳(儿)”。“响壳(儿)”摇时,细条摩擦,哗啦、哗啦,那些饿牢饿虾跑进晒坝的贼鸡,就会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摇“响壳(儿)”的多是老人,老人腿脚不便,坐在屋檐下阴凉处,看见晒坝有贼鸡来了,摇响“响壳(儿)”,就把鸡吓跑了,根本不用人在晒场上跑来跑去。这是农村老人最喜欢干的活——守晒坝。

乡坝头娃娃不听话,大人会说:“再闹给你两响壳(儿)。”

“响壳(儿)”还会变脸,庄稼成熟季节,成群的鸟雀会飞到田中偷食谷粒、麦粒,守晒坝老人不可能整天摇“响壳(儿)”守田坝。这时,用麻绳穿一串干笋壳握在稻草人手中,笋壳摩擦,同样可发出哗哗声,田中时时有风吹,田中时时有“响壳(儿)”在响,雀鸟都吓跑了。

前不久到大邑新场古镇玩耍,看见一些复古商店还有旧时蒸滤米饭的甑子、冬天夹在腿下烤火的竹编烘笼(儿)、捞柴的扒扒(儿)、雨天防雨的棕蓑衣、刷锅的刷把卖,生意不错。人们买它,更多不是为用,而是怀旧。年轻人则买稀奇,看见它,才知我们的生活是这样一步步走进今天电气电子时代的。只是未见有“响壳(儿)”卖,可能是嫌它太简单了。

就地取材,用最简单的办法,干最不简单的事,这是以往农村人的聪明。

【征稿启事】

华西都市报“宽窄”副刊四川方言龙门阵《盖碗茶》版面推出以来,得到省内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持。为让《盖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层出不穷,我们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长期征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传说,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字数不超过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