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

2011年4月19日,随着亲友们的啼哭,年仅34岁的复旦女教师,于娟,在与乳腺癌抗争500天后,不甘地闭上了双眼。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1)

一、不舍

于娟,出生于1978年,从小到大都是班级的前三名,后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博毕业于复旦大学。

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正要绽放的人生,会在这黄金时代戛然而止。

09年10月的一天晚上,于娟像往常一样骑车去给儿子买牛奶,谁知却不小心扭伤了腰,疼得厉害,第二天基本上已经不能行动。

起初,于娟并没把问题想得很严重,去医院检查说是劳损。后来,这痛却越来越重,仿佛要穿透她的身体,于娟疼得昏厥过去,被救护车拉走。

几经波折,终于确诊,于娟得了乳腺癌。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2)

当时于娟的丈夫赵斌元,爱称“光头”,在医生那里得知于娟已经到了晚期,最多只剩两年可活。这位一向冷静的丈夫,在那一刻,丢了灵魂。

面对医生的问话:“病人现在用什么止痛?”赵斌元一时间竟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几秒无力地说:没有止痛。

医生倒吸一口凉气,郑重地看着赵斌元,眼神中充满同情地说:“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到这个地步,差不多是能疼死的。

当医生进行这场谈话的时候,于娟正躺在床上,她咬着牙,没有哭,狠心忍着。

此时的于娟异乎寻常的冷静,她趁着身体有些好转的时候,断断续续用自己残存的一点力气,录下数封遗书,这是安慰家人用的,她的妈妈、丈夫和刚咿呀学语的儿子,名叫“土豆”。

与其他病人不同,于娟看着面如死灰的丈夫,并没说什么安慰的话,反而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是她预想情况中最好的一种。

有那么一瞬间,丈夫光头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的妻子没有得病。可在接连的精神恍惚中,又濒临崩溃的边缘。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3)

那段时间,于娟每次经过治疗,都全身痛的麻痹。

于娟在遗书中说,这种痛让身体容不得一点触碰,就像一块在烤炉上的冰淇淋,很快就冰雪消融。

此外,每经过治疗,于娟都要吐上几十次,枕边、被子、衣裳都是呕吐物,吐完后身体的疼痛便会达到顶峰,几次都直接昏厥过去。

而丈夫光头,每天都为全身坏死,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解决日常问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就求老天让你活着,为你擦五十年我也愿意。

然而,即使遭受了如此厄运,于娟还是坚强,她在醒着的时候跟丈夫和妈妈有说有笑,尽力弥补家人心灵上的创伤。

这时她的儿子土豆已经十九个月大了,会开心的在她身边转来转去。

在土豆眼里,他只知道妈妈病了,却不知那代表这什么。奶奶坐在一边说:“土豆唱首歌给妈妈听吧。”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4)

土豆高兴地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张开嘴奶声奶气地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

儿子还没唱完,于娟终于忍不住,泪如泉涌,一瞬间所有的不舍涌上心头。对于刚成为母亲不久的于娟来讲,儿子是她最舍不得的。

于娟跟母亲说,以后每年土豆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带他来看自己。另外,于娟嘱咐母亲和丈夫,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如此才能照顾好土豆。

于娟在遗书中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地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二、反省

在长达500天的抗癌斗争中,于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回顾,她写了大大小小很多的事情,包括自己的读书时代、恋爱、结婚。每一件事都如走马灯一样,一幕幕涌上心头,好像就在昨天。

接着,于娟又想到自己如果没有生病,那自己又有哪些事要做?答案只有两个:尽孝和养育。

于娟常常会想到那句“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是后半生的人生真谛。

学生时期,于娟的导师曾告诉她,父母盼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往往享受不到和所谓有出息的孩子一样享受天伦的快乐。即便知道如此,父母仍然宁愿自己孤苦劳累,还是希望子女有能力远走高飞。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5)

每当想到这里,于娟的心里就传来阵阵绞痛。她想到,以前口口声声说要孝顺父母,可还没做些什么,就已经到了无能为力的境地。哪怕母亲口渴,自己都不能下地给她倒一杯水。

夜深人静时,于娟忍受住想要放肆哀嚎的欲望,眼泪在黑夜中止不住地流。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于娟说,以前总是觉得把手头的事都做好了,再回来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

现在躺在病床上,回头再看,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曾经的成败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只可惜父母为此付出了一切。

在疼痛的日子里,于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写了下来,她认为这是自己最后能做的事,哪怕能用来警惕后辈也好。

于娟转身,发现自己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不多,竟发觉那些最幸福的时光已经来不及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6)

于娟说,自己二十岁那年,无数次幻想着自己三十岁的样子。这个年纪的女人,或许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初识世间人性,生命犹如郁金香。就算不是大富大贵,至少也应该雍容知性。

谁承想,不等有机会买到那圆润光滑的珍珠耳钉,自己的三十岁就如夜间地铁,闪着斑驳光影飞驰呼啸而来。

三十岁,应该成熟稳重,应该斯文端庄,应该容装精致,应该生活优雅。可是于娟已经承担不了了,人的梦想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人就这样倒了。

于娟说,在得病之后她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长久的人生目标上,而不是去看短期的名利爱情。名利爱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2011年4月二日,于娟过了自己33岁的生日,亲人们压抑着悲痛的心情,充满欢笑。

土豆望着妈妈,高兴地唱了一首《生日快乐》,一遍中文,一遍英文。

这是于娟人生中最后的快乐时光,没有病痛,没有不幸。17天后,她与世长辞。

临走前,于娟眼里饱含泪水,有气无力地说,想最后再看一眼土豆。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7)

三、慰藉

于娟曾经在挪威学习环境经济,尤其对挪威森林十分钟爱,几次想让母亲也来欧洲看看,面对这郁郁葱葱的树林,女儿说:“我们把挪威森林搬回去吧!”母亲说:“真好!”

于娟去世后,母亲舒平每天以泪洗面,余生没有了任何期望。母亲把自己的名字“苏萍”改成“舒平”,她说苏萍已经跟着女儿去了。

现在她活着的唯一期望,就是快点到女儿那里去。但是一想到女儿托付给自己照顾土豆的任务,有一瞬间化为泪水。

母亲一有空就抱着于娟的照片,她说不能让女儿受热,也不能受冷。

在女婿赵斌元和于娟导师的劝说下,母亲决定自己去九仙山为女儿种一片“挪威森林”,而土豆就交给老伴和女婿照顾。

10年间,种树就是母亲舒平唯一的慰藉,每一次面对镜头,都泪如泉涌。有的痛永远无法消除。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8)

土豆小的时候,不明白姥姥为何去种树,现在长大才知道,是为了妈妈才去种树。

在2008年的母亲节,土豆写给妈妈于娟一段话:妈妈,我保证每天整理我的书桌;我保证每天用心写作业;我保证每天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妈妈,你给我加油吧!

在2020年的清明节,土豆又写到:亲爱的妈妈,我想您了。

与此同时,母亲舒平首次种下的树存活率不到三成,这让悲痛的母亲更加崩溃。她大哭喊着:“我没用,我没照顾好女儿,我连树也种不活。”

对母亲来讲,这些树承载着女儿的影子。为此,母亲走访了很多专家,又重新来过,分批播散种子,渐渐开始有了成效。

每当看着这些树,母亲都认为是女儿在看着自己,每日天刚刚微亮,她就扛着锄头上山,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她都细心栽种。

就这样,日子还是如往常一点点地过下去,唯一不同的是九仙山上逐渐绿了起来,2万亩山林,正在被“挪威森林”灌溉。

看着这亲手种植的山林,母亲舒平悲喜交加,对着前方说:“原来你老说我笨,我现在不笨了。

总结:

于娟在生病的日子里,除了家人,也受到了来自其他好友的呵护。

比如丈夫光头有个叫阿海的堂弟,读书到初中,靠体力维持生计。十几年前曾到上海工作过,所以有些矫情。

后来阿海结婚生子,定居在浙江定海。听说嫂子得病之后,也没弄清是什么病,就给光头发了一个短信,说:哥哥,我听说嫂子得了病。我没有钱,不能帮你,很难受。但如果要捐些什么,比如器官之类的,我来捐!

于娟看后哈哈大笑,本来想逗逗他,后来怕他真信,就没说。

北大教师去世(复旦34岁女教师抗病500天去世)(9)

此外,母亲的一个故交听说后,亲自去山里蹲了两天两夜,带来一袋子土特产,来看于娟。

见了面,看于娟神情憔悴,就把她和轮椅一起塞进车里,要带她出去看看其他同命相连的人。

这期间,他们没有哭泣,而是快乐地欢笑,故交对着于娟竖起大拇指说:没事的,咱挺得住!

不到走的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谁对你好。

于娟最后在遗书中写到: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和孩子,就要面临这种痛苦,我想坚强地活下去。人生浩渺,我等待着我的那份精彩。

后来,光头就把于娟抗病期间的日记做了整理,总共有10万字,带给了无数人惊醒。

2021年4月,赵斌元说:昨晚我们围了一圈,追忆这十年。十年了,大家居然都还记得。甚至,还有新加入的年轻人。感谢你们让她短暂的一生五彩缤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