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

当广交会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刹那,时空交错,一个跨越半世纪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4月8日,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在广东艺术剧院进行全剧联排,预计将于4月15日即第133届广交会首日亮相广东省友谊剧院,连演四天。南都记者探班彩排现场,专访主创讲述剧目诞生的过程。

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1)

《广交天下》的主创阵容强大:珠影乐团团长、珠影广州歌剧院院长宋雪莱担任该剧制作人,闫兵担任编剧、总导演,冯敏仪出任联合编剧,作曲家杜鸣担任音乐总监/作曲,青年作曲家杜泽宏也参与创作。闫兵、杜鸣创作团队曾创排过《沙湾往事》《三家巷》等脍炙人口的舞台作品,获奖无数,是业内著名的舞台和实景演出的创作者。

该剧总导演兼编剧闫兵表示:“广交天下既是指广交会和我们世界的关系,也指更大范围内的跟世界交朋友,我们给它定义的下一句话是广交天下都是爱。”

据了解,音乐剧《广交天下》自去年开始策划创作,是广东首部广交会题材的艺术作品。该剧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珠江电影集团出品,珠影乐团、珠影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共同演出。

岭南元素

香云纱串起跨越时空的中法爱情故事

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2)

音乐剧《广交天下》描绘了广交会66年来的世事变迁:1957年首届广交会上,广州热心小伙乔诚巧遇法国商人伊莎贝拉,来自不同国度的年轻人因为一条香云纱丝巾而心生共鸣,一同在春日的芬芳中游历广州,饱尝粤菜,赏听粤曲。这座古老而新奇的城市,让伊莎贝拉满怀向往;粤曲中因为纱巾而起的爱情传说,在广交会上再度相见的承诺成为他们对彼此一生的憧憬和守望……

为什么用爱情主题讲述广交会的故事?闫兵表示,在所有的艺术作品里,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而广交会一直在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爱,因此设定了这样一段跨国恋情。串联全剧的香云纱丝巾则是来自广东顺德的非遗产品。香云纱又名“响云纱”,丝绸面料经过薯莨汁浸泡染色、过乌砂洗,经过了顺德泥土的养护,三洗九蒸十八晒制作出来的,整个染整过程全部手工完成,“这条香云纱丝巾既代表着我们一个文化的传承,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能展现出来的风采。”“香云纱”又被称作“软黄金”,每一条都独一无二,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到目前为止还是手工制作。

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3)

为呈现时尚、青春的质感,特意聘请时装设计师韩剑飞,为该剧设计一整套香云纱服装。“我们一直觉得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时尚,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青春”,闫兵说,该剧从作曲到服装设计再到导演设计,希望体现青春感、年轻。在主体合唱、表演队伍都起用最年轻的笑容,最年轻的歌声。

联合编剧冯敏仪介绍,剧中爱情故事灵感来自一对广州老校友跨越50年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许诺过将来一定要回广州相见,结果阴差阳错50多年后才重新得到对方的消息。“在剧里面我们也很想把这种跨越多年的守候传达出来,无论是广州人还是广交会人,对于情感的一种守望与期待。”冯敏仪是地道广州人,在西关长大,剧中老阿嬷也投射了她童年的回忆。带大伊莎贝拉的老阿嬷就是曾经定居广州的自梳女,这也是伊莎贝拉会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通过广交会的平台,1957年她来到了中国。“虽然从小知道广交会,但没有像这次这样深刻去认识它,作为广州出生长大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怎么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广州、认识广东、认识中国,是我们的使命所在,也是十分荣耀的事。”

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4)

该剧创作之初,主创团队采访了众多广交会亲历者,“我们在采访中结识到了一个从首届广交会就参加的港商,60多年从未缺席广交会,与广交会结成了一种非常深的亲情。还有一些广交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尽管离开了广交会的岗位,心却一直在广交会,会经常回来做志愿者。”这些亲历者都成了鲜活而生动的剧中人。

青春时尚

音乐剧形式展现广交会魅力

此次选择用音乐剧的形式讲述广交会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闫兵表示,广交会永远代表着最年轻的中国,从1957年开始到2023年,总是给世界看到一个年轻、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中国,“这样的题材更适合用音乐剧来表现,因为它更具有时代感,更具有时尚性,更具有青春的节奏,也会让年轻人的内心产生共鸣。”

该剧音乐总监/作曲杜鸣为国家一级作曲,舞剧《沙湾往事》《骑兵》等的音乐均出自他之手。“我希望音乐剧的音乐多元化一点,也符合我们广交会包容的特征,在保证有广东音乐元素的前提下,会用到一些像百老汇或布鲁斯的音乐风格,很国际化。”

音乐剧的艺术形式是包容的,杜鸣希望观众在看剧时能听到很多多元化的音乐,“我们今天的年轻观众,他们音乐上的诉求跟以往不同,他们希望信息量更大,更多的审美范畴的东西给他们一些感染,各种音乐元素都是为这个剧、剧中人物服务。”

现场交响乐队是该剧一大亮点,伊莎贝拉饰演者潘琪表示,这是以前音乐剧制作中较少见的。杜鸣表示,现场交响乐队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国际上也会用交响乐队和电声乐队一起做音乐剧,“广州是国际大都市,我们广州做出来的音乐剧应该也有世界性,应该跟世界接轨。”

“杜鸣老师简直是作曲界的天花板级别,这一次能和他合作是我最幸福的事,他的音乐简直太美了,听一遍就能记住旋律,每一首歌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唱,”男主角王博文说。女主角潘琪也表示,该剧音乐和自己过去演的音乐剧相比,更有一点咏叹的感觉,“我自己的感受是可能介于通俗和美声之间,有很多很优美的长线条的旋律,我很享受这个音乐。”

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5)

剧情方面,冯敏仪介绍,创作的时候引用了《花田错会》这首粤曲,既是男女主角爱情的隐喻,也是广东文化的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唱词,包括我们广东元素在舞台上视听的呈现,让观众接收到我们对广府文化的一种理解”。剧中1957年和2003年这两个时间段,安插了很多广州元素,如上下九骑楼、步行街的鸡公榄、艇仔粥、肠粉、紫苏炒田螺等,这些都是食在广州的体现。

深情演绎

让我们见识到了广州速度

《广交天下》制作人、珠影乐团团长宋雪莱带领创作团队,在全国招募海选该音乐剧的主演。最终入选主演的王博文、蔡璐、潘琪、潘旭、王尊强、叶锐等演员大多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其中,主角王博文、潘琪都有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从业经历丰富:王博文曾在音乐剧《袁隆平》中饰演袁隆平、《烈火英雄》中饰演孟响、《杨靖宇》中饰演杨靖宇等;潘琪曾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凭借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林亦兰”一角,获得过2016年上海市新剧目评选最佳新人奖,曾登上百老汇舞台。

《广交天下》围绕广交会讲述了一段跨越66年的爱情故事,叙事线主要立足于1957年、1973年、2023年三个时间节点展开,时间跨度大,对演员表演时的年龄感提出了要求。王博文需要从18岁演到82岁,“我演过很多年龄段的人,但从来没演过80岁的人。”开始他也有过担忧,而导演使用影视拍摄手法,在摄影棚化了三个小时老年妆,通过影像将老年的乔诚呈现在舞台上。

纪录片广交会(探班音乐剧广交天下)(6)

王博文回忆,上一次来广州已经是十几年前,时隔十几年后再来,“感觉广州发展特别快,就像我们歌词里面写的广州速度,包括经济贸易,还有各种的美食,很喜欢这个城市。”

潘琪虽然是深圳人,但很小就离开了深圳,此次参演音乐剧《广交天下》是离广交会最近的一次。除了音乐,舞美设计也让她印象深刻,如剧中一场男女主角相隔十几年再次通话的戏,这时满台的电话吊杆从天而降,“这个场景非常浪漫。”

《广交天下》一天的排练通常从早上9点开始,晚上10点左右结束。此前对于广交会,王博文和潘琪了解得并不多,出演该剧后,才了解到这一盛会的悠久历史及深厚底蕴,表示要找机会到现场感受一番。

此外,《广交天下》是珠影乐团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一次尝试,制作团队从学院挑选了60余位学生参与演出。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实习生 谭慧贤陈嘉翰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主办方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