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

邵章简介:

邵章(1872—1953),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字伯炯、伯絅,一作伯褧,号倬盦、倬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邵懿辰长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奉天提学使。曾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历任翰林院编修、杭州府学堂,湖北法政学堂及江三省法政学堂监督,奉天提学使,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北京政府评政院评事兼庭长、院长等职。富收藏,精研碑帖,工书法。擅长行楷书、榜书、行草。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

邵章

光绪二十七年(1901)竭力创建“杭州藏书楼”,当时收录藏书700余种、9499册。不久,藏书就增加到7万卷、35000册,并向社会开放。为后来成立浙江图书馆,打下了基础。后担任杭州中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湖北法政学堂、东三省法政学堂学政和监督等,民国后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北京政府平政院评事兼庭长、院长等职务。1911年之后,内务部总长朱启钤请邵章为北京城内外十五门中的十二门重题榜额,并制成石匾镶嵌。随着北京城门的陆续拆除,邵章以“擘窠大字”榜书题写的匾额大多失落无存,只有正阳门箭楼的门洞上方仍嵌有一块。对藏书不遗余力,积数十年之功,累积藏书数万卷。清俸所余,即购书册,家有藏书处所为“石灯庵”,每书之后必有一“倬盦藏书”书签,书写有其卷数、价格、购自谁手等内容。与收藏名家如郑文焯、邵瑞彭、张尔田等人关系密切。其藏书印有“邵锐小记”、“阿章”、“邵章之印”、“倬庵填词”、“校人邵章”、“邵伯絅八十后作”等。精于书法,四体皆通。字体古雅隽迈,浑厚庄重。其诗文亦名重一时,曾校刊《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编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云淙琴趣词》、《倬庵诗稿》、《倬庵文稿》、《古钱小录》、《邵章遗墨》、《云缪琴曲》等。

邵章历经三朝,藏书万卷,书法洒脱奔溢,章法严密名重一时。如今,他的墨宝仍然在各大拍卖市场露面,精品则限制出境。他所参与建立的学校和开创的省图书馆,正沐浴在新时代阳光与雨露之中,欣欣向荣。

邵章的书画: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4)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5)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6)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7)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8)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9)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0)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1)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2)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3)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4)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5)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6)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7)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8)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19)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0)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1)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2)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3)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4)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5)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6)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7)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8)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29)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0)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1)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2)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3)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4)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5)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始,到清未止,沿用了1300多年。科举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在古代社会是最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该成语的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

自隋唐创立科举考试以来,读书做官就成了天下士子求取功名的一条正途。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三百年间,产生过百万名以上举人,十万名以上进士,七百多名文武状元。“状元”一词,在唐代曾称为“状头”。殿试录取后放榜,位居榜首者就是“状头”。直到明代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也是最荣耀的一场考试。按清朝规例,殿试之后,新科进士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立于百官之后候旨。皇上驾临太和殿,宣读考取进士的名次,称作传胪或胪传,其实就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

以清代为例,读书人在县级考秀才。在省级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全国(会试)考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笫三名称“探花”。其余叫“进士”,前三名保送进翰林院,其他进士须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进入翰林院和状元是同一待遇。在清朝做大臣、宰相,进士出身还不行,须翰林出身。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四喜“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指称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6)

金榜题名贺诗(金榜题名赏析76)(37)

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和点赞。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