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标准(智慧水务大势所趋)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务行业渗透与发展,智慧水务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更为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水务管理模式,智慧水务对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并已成为水务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抓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智慧水务标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智慧水务标准(智慧水务大势所趋)

智慧水务标准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务行业渗透与发展,智慧水务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更为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水务管理模式,智慧水务对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并已成为水务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抓手。

智慧水务是把信息化、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于水务行业形成的新型精细化动态运行模式与管理系统。智慧水务的研究与应用对象是人类活动涉及的水系统,包括水源、供水、管网、处理厂和受纳水体。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智慧水务发展的技术背景

大体来看,我国智慧水务技术背景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从2000年以前的1.0初步发展期到2000-2015年的2.0稳定发展期再到2015年之后的3.0快速发展期,智慧水务经历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蜕变,在技术和驱动力等方面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由导入期转入拓展期间,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水务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背景。物联网技术不断成熟,实现了万物互联;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发展,实现了水务设施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的一体化管理,为智慧水务系统全面掌握运营基础信息提供坚实保障;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实现了水务系统和移动通信设备的双向通信;5G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智慧水务建设的通信基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崛起强化了智慧水务建设;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实现了智慧水务的决策科学化和可靠性。

智慧水务发展的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智慧水务行业的政策环境向好。从“十二五”开始,一系列文件出台鼓励智慧水务的建设和发展,12年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和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智慧水务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尤其是“水十条”发布以后,我国水环境监管重心从以前的总量控制转向质量改善,政策口径也从点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转变,效果导向更加明确。

巨头跨界,大咖云集

随着智慧水务的发展,各路资本纷至沓来,一些大型水务集团、许多小型水企相继迈入“智慧”行列。以华为、万科、中国移动、平安、阿里等为代表的公司更是纷纷进入到智慧水务行业,为智慧水务建设赋能。

近日,智慧水务市场活跃度再提升,接连有项目释放,不仅有百度、联通这样的大咖斩获订单,亿级项目也不在话下。

“智慧水务”是水务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数字经济环境下,传统水务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水务将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对管网的抢修、水质安全监测等。据测算,近期来看,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至2023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元;远期来看,智慧水务市场空间充足,可达3000亿元。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智慧水务建设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金马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自主研发了一套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GIS技术、一体化传感器、水力模型于一体的智慧水务系统。

该系统对整个供水生产、经营、服务系统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对企业重要生产数据和经济管理数据进行统一收集、整理、规范和分析;通过梳理用水系统,形成水平衡流程图,通过物联感知节点的数据采集,形成全流程、多水种、多形态的立体监控网络,实现对整个水处理链条运行状态的透彻感知;实时漏点监测并定位漏点位置,及时响应并采取修补措施,发现水质异常,及时向供水部门发送报警通知,实现多源水务数据的有效集成与整合,所有数据的统一、层次化存储与管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